葛貝德,張建華,朱琳琳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基于“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技術已經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專業型高素質應用人才的場所,其所培養的人才必須要具有相應工作崗位的實踐技能。職業標準是客觀反映職業水平和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其明確了職業的活動范圍、內容以及技能要求等。隨著我國建筑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高了我國國際建設市場的地位,但是相應地暴露出我國建設項目信息化國際化管理人才的匱乏,因此,針對我國建筑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構建以BIM國際標準的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深化轉型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是當前建設工程管理的重要內容,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BIM技術對建筑項目進行管理不僅是降低建設工程成本、提升施工管理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低碳工程管理的重要方式。隨著我國國際化建設工程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到國際建筑市場競爭中。參與國際建筑市場競爭就必須要按照國際標準執行。BIM國際標準是指導我國國際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依據。職業標準體現了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特點。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社會專業型應用人才必須要按照相關行業的標準開展教學工作,因此在職業教育新常態背景下,BIM國際標準與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人才培養之間具有內在關聯性:首先BIM國際標準確定了人才培養的內容。BIM國際標準詳細確定了職業人員所需要具備的相關知識與能力,從而為高職專業人才教學提供標準依據。例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按照BIM國際標準確定教學內容,以此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避免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中出現技能匱乏的問題。其次,BIM國際標準為人才培養設定了具體目標。BIM國際標準詳細規范了專業人才的要求,其也是用人單位判斷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依據,因此,根據BIM國際標準開展人才培養規劃是高職構建“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1]。
構建以BIM國際標準的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人才是高職院校適應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提升高職學生就業能力,促進實踐化發展的重要舉措。針對建筑行業BIM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加大了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養。高職人才培養要緊緊圍繞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根據對建設項目行業用工需求的分析,我國建設項目國際化人才比較匱乏,所以高職院校在近些年加強了與BIM國際標準的對接,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越來越多的院校參與到BIM國際標準的研究中,在教學中引入BIM國際標準等。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高職院校在對接BIM國際標準中所存在的缺陷[2]。
雖然對接BIM國際標準是培養國際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據,但是由于我國BIM標準與國際標準之間存在某些細則的差異,導致高職院校在對接BIM國際標準時存在機械性,缺乏與國內標準的融合:一方面高職院校在對接BIM國際標準時存在照搬的現象,導致學生所學習的BIM標準體系與我國相關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導致學生的就業技能不廣泛。例如我國編碼標準與國際標準存在差異性,而高職院校在對接國際標準時往往會忽視國內與國際的差異性,導致學生所接觸的知識難以適應不同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不能客觀地分析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的差異,出現唯國際標準至上的觀念。雖然對接BIM國際標準是培養國際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依據,但是由于在施工方法、施工技術等方面存在差異性,使得我國的建設信息化管理存在自我特點,但是在具體的對接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差異性,過重BIM國際標準。
對接BIM國際標準并不是簡單的學習國際標準,而是要將BIM國際標準應用到學生實踐鍛煉中。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實踐,認為其存在以下問題:(1)高職院校對接BIM國際標準形式單一。根據調查,高職院校對接BIM國際標準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課堂講解BIM國際標準的相關條文,而沒有將其應用到具體的實踐操作培訓中。例如,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于BIM國際標準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2)對接BIM國際標準的平臺匱乏。高職學生掌握BIM國際標準的關鍵就是在實踐中按照國際標準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但是由于在實踐鍛煉中由于我國相關標準與國際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學生很難真正嚴格按照國際標準的要求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
對接BIM國際標準的人才培養需要高職院校教師的引導,但是由于高職院校教師構成大部分是來源于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他們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卻缺乏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尤其是缺乏國際實踐操作經驗,這樣所培養的人才必然難以適應市場就業崗位的要求。
高職院校在對接BIM國際標準培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還存在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課程設置不合理以及教學教材內容枯燥等問題。
BIM國際標準與建設項目信息化人才對接是我國適應“一帶一路”戰略,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主要舉措,因此,實現BIM國際標準與專業人才的對接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雖然實現BIM國際標準與專業人才的對接是當前我國適應國際人才匱乏的主要舉措,但是由于高職學生的就業地域不確定,因此,高職院校在對接BIM國際標準時必須要緊緊圍繞學生:首先,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完善我國BIM標準體系。加強我國BIM標準與國際的對接是我國BIM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所以在當前教育環境下,高職院校要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國內BIM標準制定修改中,以此增強BIM國際標準的區域化。例如通過教師參與國際標準體系研究,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以此重視BIM國際標準的學習。其次,結合學生未來就業崗位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對接BIM國際標準雖然有助于提升我國BIM管理人才素質,但是畢竟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之間存在差異,因此,需要根據學生的就業區域選擇不同的對接方式。例如,針對主要從事國內BIM崗位的學生則只需要對其進行簡單的知識講解就可以。
“校企共育、分段培養”是高職院校深化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對接BIM國際標準的人才培養模式關鍵在于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創新合作機制,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1)高職院校要采取多階段多層次的教學方法。由于BIM課程學習屬于系統的課程體系,單獨依靠一兩門課程難以提升學生的BIM技術,由于BIM國際標準處于不斷地變化與豐富過程中,所以高職院校必須要構建動態化的教學策略,形成不同階段的教學體系,以此為學生構建全生命周期的教學模式。(2)高職院校要合理引進國際標準。根據相關的調查,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之間具有一定的不同,因此,高職院校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有目的地開展教學。例如對于不愿意或者沒有打算參與國際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學生,可以在BIM國際標準教學中采取相對比較簡單的方式開展。(3)深化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最真實的工作實踐環境。對接BIM國際標準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重視實踐鍛煉,由于國內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與國際存在差異性,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高職院校學生要盡可能選擇具有國際背景的項目作為實踐,以此可以實現對國際標準的靈活應用。
對接BIM國際標準的人才培養離不開“雙師型”隊伍的支撐,尤其是熟悉職業標準、崗位規范的技能型教師。針對當前高職院校BIM國際標準教室匱乏的現狀,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依托校企合作平臺提高對教師隊伍的教育培訓。高職院校要利用國際建設企業的優勢,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到國際項目的BIM技術管理中,以此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經驗。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也要完善評價體系,實現對接。考核評價體系是激發教師隊伍素質提升的重要條件,因此,高職院校要將教師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作為績效考核的重點,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數量。
基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建筑行業國際競爭能力不斷提升,國際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匱乏成為制約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接BIM國際標準,以此為建筑行業提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