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珈彤 唐曉來 王鳳娟,煙臺南山學院商學院
消費觀是人們對客觀消費活動的主觀反映。我國一些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還是比較理性的,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也正在向好的趨勢轉變,但在他們中存在的一些不良消費觀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分析當代大學生消費取向,進行合理的消費觀教育,引導和教育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
當代大學生中,多數同學能夠做到理性消費,他們能夠根據家庭以及自身的條件進行消費,而且注重理想追求和自身價值實現的消費, 傳統的“物美價廉”的消費觀念絕大多數學生依然贊同, 消費時首先考慮的是實用, 大多數的當代大學生是“實惠主義”者。當然,雖然大部分大學生具有科學消費觀,但仍存在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這樣、那樣不理性消費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消費目標模糊,消費水平兩極分化。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于如何合理的支配自己的生活費,如何科學、理性的消費并不清楚。由于中國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來源主要是家庭供給,所以大學生的家庭收入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水平。在校大學生中,平均年消費額有的最高達到兩三萬元,而最低的只有三千元左右。家庭收入高的一些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非常明顯,出手闊綽,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現象,其主要消費方向為談戀愛、旅游、電腦、手機、交友等。這部分學生雖然并不占多數,但是卻有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同時,高校還存在著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生群體--經濟困難學生。大學生的消費的兩極分化與社會上的貧富差距大有密切的關系。
1.2 消費觀念不理性,消費行為極端化。當大學生在消費時,一部分同學缺乏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存在盲目攀比的現象。例如,在高校,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被認為是"時尚元素",有些同學為了能擁有一款最新型號的手機,為了能買到剛上市的電腦,甚至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或化妝品,不惜削減自己的伙食費或者干脆直接向父母伸手,而這僅僅是為了向其他同學炫耀自己的"與眾不同"。又如,很多大學生在談戀愛時,為了取得對方的歡心,滿足對方的各項要求同時也為了顯示自己的"魅力",不惜重金,并經常性的將物質的滿足放在了第一位。當代大學生為了"愛情"而節衣縮食甚至借錢度日的情況在高校已經屢見不鮮,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水平。這種種不良消費行為中,虛榮心、攀比情緒和享樂觀體現的十分明顯。
1.3 經濟獨立意識較弱, 科學理財觀念淡薄。大多同學對于理財都缺乏科學的認識,很少會對每次的消費進行記賬,每次的購物也不一定出于消費計劃中,在每個學期結束后時,大多數同學的開支往往超出了計劃,很少比例的同學會對多出的生活費做儲蓄的打算。可見,當代大學生和理財意識和儲蓄觀念都較為淡薄,日常消費的計劃性不強。目前在校的大學生,其學費和生活費的主要來源,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其他來源則是做社會兼職獲得的報酬或在校獲得的各項獎學金,而后者不論是數量還是持續性都遠低于前者。
2.1 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重視大學生消費觀教育。良好的校園消費環境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取向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可是,目前很多學校光注重校園物質和制度文化建設,而把精神文明建設放置一旁,以致于合理消費的主流思想在學校校園里的主導地位得到了威脅。加之大學生消費立場不堅定,極易受到群體成員間不良消費觀的影響。最后導致他們出現超前消費觀、享樂消費觀、求“美”消費觀等不良觀念。因此,高校要加強校園消費文化建設,給當代大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消費環境,引導其樹立合理消費觀。
2.2 利用多方面教育力量,引導合理消費觀的形成。現在大部分高校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消費觀教育時,都忽視了社團組織等無形教育手段的作用,致使他們不但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成果,而且還導致當代大學生出現各種不良消費觀。如超前消費觀、享樂消費觀等。對此,一些高校要重視對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利用,引導大學生形成合理消費觀。相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社團組織等學生團體以及進行的多種校內外實踐活動都是對他們實施消費觀教育的良好途徑。當代大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嘗試新鮮事物,通過這些教育手段,有助于大學生在彼此交流和活動中形成符合時代特征的合理消費觀。
2.3 充分發揮家長的正向示范作用。家長對子女的消費觀影響具有長期性,這種長期影響主要是通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消費言行傳遞的,并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這就要求家長充分發揮正向示范作用,以此去間接教育當代大學生樹立合理消費觀。現在每個家庭的生活質量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但這并不表示浪費奢侈等不良消費獲得了存在的合理性。相反,家長要用符合時代特征的合理消費觀去教育當代大學生樹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相符合的“儉而有度、理性消費”的消費觀,使其真正具備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2.4 大學生要加強自我消費教育,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大學生自身是解決大學生消費問題的關鍵。首先,大學生要主動學習理財、投資等相關知識, 合理利用金錢, 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保持理性消費并使得消費真正滿足其真實需求。其次, 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 要堅決抵制攀比消費、杜絕求異消費、打擊從眾消費和排斥炫耀消費, 向求實消費看齊。最后,當代大學生雖然在年齡上已步入成年, 但在經濟上仍然沒有獨立,尚未徹底步入社會, 所以在心理和社會認知方面的欠缺, 使得大學生在面對新興事物的興起時, 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拒絕一切非法平臺的誘惑, 做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