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及社會的不斷進步,“農超對接”這一流通模式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我國農產品生產和經營上。在市場經濟 體制下,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給農民、商家甚至是消費者都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可以說是實現了三方共贏。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 “農超對接”流通模式的影響因素和順利實施 “農超對接”的策略。
關鍵詞: 農超對接; 流通模式; 影響因素; 策略
從農產品流通的宏觀層面來看, 隨著農業市場 化程度不斷提高, 農業生產與流通的矛盾日益突出, 農產品信息流與物流傳遞的不匹配以及信息技術、 檢測技術等先進技術應用的滯 后, 使 得 信 息 孤 島、 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十分突出。 在農產品流通微 觀層面, 農產品供應鏈核心企業普遍遇到農產品流 通 環 節 多、 成 本 高、 損 耗 大, 生產環節難以控制、 產品質量難以追溯等難題。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 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步演變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農 產品供應鏈競爭力的提高對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的中共中央 “一號文件” 都 把農產品流通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 年中央 “一號文件” 強調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 建設, 加大力度支持重點產區和集散地農產品批發 市場、 集貿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大型糧 食物流節點、 農產品冷鏈系統和生鮮農產品配送中 心建設。
一、“農超對接”流通模式的影響因素
1.現狀調查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6年底時,我國已有740 家農貿市場在國家政策的 支持下升級改造成功,并且覆蓋了50%以上的地級市。到目前為止,農產品 在各大超市的銷售比重一直呈上升趨勢,例如家樂福超市的銷售比例,已由 2013 年13%的銷售比重增長至2015 年年初 21%的銷售比重,而且所銷售的 農產品的種類也在不斷地增多,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梢哉f, “農超對接”流通模式已經在我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2.阻礙因素
專業合作社的產生促進了 “農超對接”流通模式的發展,但是農 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至今都沒有專業的領導部門對其工作進行指導和管 理,致使很多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出現了發展停滯現象。由于缺乏統 一的生產標準,農產品在加工包裝過程中沒有形成品牌和精品意識,這 就很難進入一些高門檻的大型商超,例如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大型超 市不僅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很高,對于外包裝和品牌也都非常重視。 “農超對接”是從基地直接運往各大超市,但是在貨物運輸和存儲過程 中產生的所有損耗都是由商家獨自承擔的,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商家的采 購成本。所以要不斷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和配送流程,使 “農超 對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惠共贏。
二、“農超對接”流通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一些大型連鎖超市逐漸興起并且在短時期內 覆蓋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大型超市為居民的生活 帶來了便利性和實用性,其中農產品作為超市銷售的基礎性商品,優惠 的價格是會為超市帶來很多客源的,客源會拉動超市的內需,從而擴大 超市的盈利空間。對于農民而言,他們生產種植的農產品在傳統的營銷 模式上就是銷售給那些批發商和零售商,這其中存在著很多的不穩定因 素,第一,批發商和零售商的購買數量有限,因為其面對的也都是小眾群體,大批量購買他們也會擔心出現產品滯留問題,在儲存過程中的損 耗對他們來說是得不償失的。第二,批發商和零售商無法和農戶建立長 期的合作關系,他們更多注重的是短期的效益,而無法成為農戶的銷售 保障。與此相比較,大型超市的優勢就顯而易見,他們有著大范圍的消 費群體,穩定的客源,既可以和農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也可以 通過市場需求調查減少農戶的種植風險,豐富農產品種類,增加農戶收 入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農業的發展進步。
三、順利實施 “農超對接”的策略
1.明確農超對接主體行為關系 “農超對接”的主體模式就是 “農戶 + 專業合作社 + 超市”,在這 條供應鏈上,農戶與專業合作社是利益共同體,專業合作社起到了紐帶的 作用,它連接著農戶與超市之間的買賣關系,既可以監督管理農戶的生產種 植過程,促進農產品的開發,使其適應市場的需求,也可以為超市解決配送 過程中遇到的損耗問題,保障農產品的品質,為超市降低配送成本。
2.“農超對接”流通模式下創新農產品流通渠道 隨著科技化的發展,互聯網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的各個方面,基于 “農超對接” 的流通模式,同樣也可以在網上建立 一個交易平臺,實現交易、存儲、再加工、物流的一體化銷售模式。首先是 超市在網絡上成立銷售平臺并建立配送中心,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向超市 提供優質的農產品,供廣大網絡用戶參考選購,一旦構成購買協議,超市的 配送中心會在第一時間送達給客戶。這樣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增加了超市 的服務水平,也會相對減少缺貨或者是庫存積壓情況的發生。
3.“農超對接”流通模式下穩定農產品價格的浮動 近幾年,由于我國市場頻繁出現的供求關系不穩定,或供大于求或 供小于求現象的發生都會影響農產品的價格,當供大于求時就會造成農 產品的大幅度降價,當供小于求的時候就會造成部分農產品價格暴漲, 這些價格的漲跌都會誤導農戶對于下一生產周期農產品的份額,這樣的 價格導向會給農戶帶來不可預計的投入風險。 “農超對接”流通模式對 市場的供求關系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超市與農戶之間要建立穩定的 購銷關系,根據協議穩定農產品的市場價格浮動頻率,減少供求關系不 平衡給市場、農戶、消費者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利益侵害。
4.實施 “農超對接”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農超對接”中的重要主體之一就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所以農民專 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是影響農產品生產、供應、銷售的關鍵因素。 當地各級的政府部門要積極支持和引導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管理工作, 例如加派專業的農業管理人才輔助專業合作社的管理工作,完善社員隊 伍和發展規模建設,注重立法工作,使專業合作社的所有工作都有章有 序地進行,增加本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及與超市的對接能力。
我國進入小康社會以后,居民的消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在市場 經濟體制下的影響下,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為了適應市場機制和居民的 多樣化需求,“農超對接”的流通模式既增加了農戶的穩定收入,同時 也滿足了廣大消費者對于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高要求。總之,在國家政 策的支持下,我國的 “農超對接” 流通模式將會一直朝著持續、健康 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陽. “農超對接”流通模式的影響因素及策略探析 [J]. 中州 學刊 ,2011 ( 04) : 15 - 23.
[2] 張立華. “農超對接”流通模式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分析 [J]. 價格理論與實踐 ,2010 ( 08) : 67 -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