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
摘要:如何做好初中文言文教學工作,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筆者結合多年來一線教學的經驗,從“一、穿插故事助理解二、多讀多誦是關鍵三、借助多媒體激發興趣四、借助注釋和參考五、循序漸進、切忌快速”五個方面介紹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從事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教師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教學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接觸我國語言文字、漢文化最為精華的時期,因為在這三年之中,學生們對語言文字的認識逐漸增強,有了一定的領悟和運用能力,也是教師們最容易取得語文教學成績的時期,可工作在一線的語文教師都會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文言文教學要難于現代文教學,普遍認為古文難教,學生們也認為古文難學,難背、難理解。
時下,是一個重視傳統文化的時期,從“百家講壇”到“于丹說論語”再到“漢字聽寫大會”,全國形成了熱烈的學習漢語言文化的浪潮,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傳揚祖國優秀的文化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們愛上古文,進一步研究古文,學好文言文呢?
一、穿插故事助理解
想讓學生們對文言文產生興趣,有學下去的興致,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在講授文言課文的時候,穿插一些故事,來激發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走入對古文的學習。比如在講授《核舟記》的時候,向學生們介紹蘇東坡的故事,無論是他為官清廉,還是那流傳已久的東坡肉,都讓學生們倍感親切,尤其了解到蘇軾的成就和在我國文學史的地位就更欽佩不已了。諸如此類的課文有好多,《出師表》里智勇和謀略雙全的諸葛亮,向學生介紹他巧借東風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的故事,學生們特別感興趣,對諸葛亮贊嘆不已,在這樣的基礎上講解古文,學生們學起來有熱情,精力旺,教學過后學生們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了教學目的。像《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世說新語》、《陋室銘》等古文都有很有趣的背景故事,都可以利用課下或者課上時間,講給學生們,既豐富了他們的作文素材,又關注了課文,教學效果很好。
二、多讀多誦是關鍵
文言文教學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多讀多誦是關鍵,古文的抑揚頓挫,誦讀起來,合轍押韻,既有美感又陶冶性情。從簡單的古詩開始,從初一新生入學開始就養成誦讀的習慣。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扎實的記憶,課上課下長期堅持朗讀,在抑揚頓挫中形成鮮明的記憶。通過朗讀,掌握古詩和古文的韻律,被這種美陶醉和熏陶,從而達到了記憶的目的。增加背誦的篇目和段落,除課后要求之外的,我也引導和要求學生們背其他篇目中的段落,以增厚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提高學生們分析和理解古文的能力,從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學的效率。無論是《愛蓮說》、《蒹葭》、《關雎》等朗朗上口的優秀篇目,還是《桃花源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經典篇目,都讓學生熟讀背誦,了然于胸,句句了解、篇篇熟記,既增加了學生的詩詞背誦量,又加深了理解,學習研讀起來自然輕松。
三、借助多媒體激發興趣
為了做好文言文的教學工作,我還借助了多媒體課件來激發學生們學的興趣。無論是網絡上的精美課件,還是我自制的簡單課件,都讓學生們耳目一新。尤其是朗誦課件,既可以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又可以讓學生明確朗讀的停頓和斷句。通過聽和看課件就能讓學生們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內容,比如《出師表》、《陳涉世家》等長篇幅的古文,學生們通過聽課文的朗誦就能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會更輕松,學生們學起來也不枯燥。在經典古文的課件中再配以精美的圖片和悅耳的音樂,學生在美的境界中學習古文,研讀古文,在古韻古香的意境中感受我國文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視覺和聽覺的感官刺激下,形成對古文獨特的理解和記憶,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四、借助注釋和參考
語文教材中每篇古文的課下都配有注釋,這是作為提示幫助學生理解古文用的。每位語文老師都特別關注這些內容,也都會充分地利用課下詮釋,讓學生疏通文意從而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之中,語文老師要學會借助詮釋和參考,做好實詞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形成一定的認識。在“留、刪、補、換、調、變”得方法中,逐漸掌握古文翻譯的方法和技巧,這不光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我們泱泱大國的文化傳承下去。
五、循序漸進,切忌快速
以上是我在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做法,也許對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老師有幫助。在此還要提一點注意事項,就是文言文教學要注意循序漸進,千萬不能為了趕教學進度而快速教學,應該“小火慢燉”讓學生沉浸在古詩文的美妙之中,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被古人的聰明才智和高尚品德所折服,從而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長期學習之后,有為祖國語言文字發揚光大而奮斗的責任感和信心,這才是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的真正職責。
文言文教學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想要取得此項工作的成功,需要我們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和鉆研,也需要大家通力合作,互相學習,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前文所述只是我一些淺薄的見解,希望能給大家以啟發,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希望大家多給我指正,可以幫助我快速成長,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語文教學通訊》 2006.5
[3]《中學語文參考》 2006.5蘇荷‖ ftay╱ 2014-12-16相關問題 2014-11-20 2014-11-05 2014-09-29 2014-10-20 201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