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飛蘭
摘要:在教學中巧妙地做好教材的拓展與延伸,把握好文本教學資源開發的度,是解決“使學生通過樹木而見到森林” 這一問題的良方妙藥。
關鍵詞:拓展延伸;課堂教學;語文素養
“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學生不是學教材,而是用教材來學”,新課程積極倡導“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在教學中巧妙地做好教材的拓展與延伸,把握好文本教學資源開發的度,是落實這一理念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把握仿點,巧妙仿寫
有些課文的內容,跟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極為貼近,或者特別便于孩子們發揮想象,這時,根據課文內容,調動孩子們的生活積累,做適當的拓展,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而且能指導他們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例如教學《穿紅裙子的老師》一課,文中描寫穿紅裙子的老師上起課與眾不同:有時把學生帶到村子中間的清水河里,找小魚咬腳趾的感覺;有時把學生領到郁郁蔥蔥的牛頭山上,看哪兒像牛頭,哪兒像牛角……這樣的內容便于學生發揮想象,所以我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句式,充分想象,進行仿寫:有時她帶我們去林間的瀑布,傾聽流水的聲音、感受流水的清涼;有時她把我們帶到草地上打滾、嬉戲、捉蝴蝶、網蜻蜓;春天來了,她帶我們去山坡上采來大把大把的野花,把簡陋的教室打扮得像童話中的宮殿……
還如文中描寫穿紅裙子的老師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她創設的課文情境:我們一會兒仿佛是沒撈到月亮的小猴,水淋淋地站在講臺上;一會兒又好像成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蜷縮在飛揚的雪花中……這樣的內容很容易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系,所以也是一個很好的仿點,學生仿寫的片段便能生動活潑:我們一會兒是正在哭泣的灰姑娘,淚水汪汪地站在講臺上;一會兒是沒借著芭蕉扇的孫悟空,咬牙切齒地在跟鐵扇公主嘔氣;我們一會兒像月宮里的嫦娥,正孤獨地抱著玉兔;一會兒又成了沒抓著小偷的黑貓警長,氣急敗壞地跺著腳……
無獨有偶,文中穿紅裙子的老師外出參加教學研討會的事例也與我去湘潭聽課五天的事例極為相似,故此我讓孩子們以此為仿點,以《當老師外出的時候》為題寫作的家庭作文,孩子們也寫得情真意切,極為成功。這無不得益于課文帶給他們的啟發以及老師及時而恰當的引導。
在我們的小學課本里,這樣的仿點比比皆是,它有賴于我們的老師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去發現,去巧妙地引導。
二、告別“圍場”,搭建平臺
“總結、拓展”往往是要“低溫”處理的,不可喧賓奪主,占用過長的時間。然而那天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系列環節下來,孩子們已是情到深處、亟待噴薄而發了。那就寫吧,可以寫你特別想對小女孩說的話,也可以寫你讀完這篇童話后特別想表達的感受,還可以改編課后那首寫給小女孩的小詩。幾分鐘過去了,“沙沙”的走筆聲還是不肯停下。我糾結著喊不喊停,同時也衡量著到底是孩子的表達重要,還是課的完整重要。于是,接著寫吧。十幾分鐘過去,交流開始:
生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那樣黑暗的社會富人與窮人的差別是多么巨大!你一定去了天堂,和你的奶奶、媽媽團聚在了一起,對你來說,死是一種解脫,一種幸福!希望你的死能打開富人們那扇愛的心窗……
生2:有一種幸福要用死亡來換取;有一種美好要用幻想來停留;有一種黑暗要用溫暖來照亮!我為你的死亡感到悲哀,也為你的解脫感到開心……
生3:我知道小女孩很貧窮,很饑餓,很可憐,但她依然有著自己的幻想、自己的夢想、自己的希望,她依然擁有一顆美麗的心……富的酒池肉林,窮的揭不開鍋,多么強烈的對比!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生4:賣火柴的小姐姐,我在想,如果上天不是把你安排在那個社會,那你一定也會像我們這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在爸媽的懷抱里撒嬌、在精致的餐桌前狼吞虎咽、在親密的朋友面前大聲歡笑吧……
……
你能說這樣的“高溫”處理不值得、不應該?所以,告別溫柔的“圍場”,我們盡可收獲滿堂的驚喜與精彩。
三、形式多樣,力求“新”“廣”
在課堂教學中,立足教材,抓住語言文字訓練點或教材中的空白,引導孩子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思維訓練,對教材進行補白,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手段。
例如教《霧在哪里》,學到“霧把海岸藏了起來,同時也把城市藏了起來。房屋、街道、樹木、橋梁,甚至行人和小黑貓,霧把一切都藏了起來,什么都看不見了”這一段,在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朗讀的基礎上,我讓他們閉上眼睛,一邊聽我讀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整個城市像戴上了一層面紗,朦朦朧朧的。
生2:對,像童話中的仙境一般。
生3:我仿佛看到街道上的汽車都開起了車燈,開得慢慢的。
生4:我仿佛看到行走在街上的人們有的戴上了口罩。
生5:我仿佛看到眼前的房屋和我們捉起了迷藏。
……
學到“不久,大海連同船只和遠方,天空連同太陽,海岸連同城市,街道連同房屋和橋梁,都露出來了。路上走著行人,小黑貓也出現了,它搖著黑尾巴,悠閑地散步”這一段,我用同樣的方法讓孩子們展開想象,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生1:我仿佛看到霧散了,天空和大海又變得藍藍的了。
生2:走在街上的人們取下了口罩,車燈也關了。
生3:我仿佛看到小黑貓在向我調皮地搖尾巴,然后一溜煙向前跑了。
生4:我仿佛看到藍藍的天空中,太陽公公正笑咪咪地看著我們。
……
在課堂教學中,立足教材,用多種形式將課堂的內容延伸到課外,如教名著節選、梗概引向名著閱讀,教知識性文章時引導孩子做資料卡片,課后讓孩子們講故事、做手抄報、繪畫、做補充閱讀、編排課本劇等,都能開闊孩子的視野,鍛煉孩子的思維,豐富孩子的語言,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
“教育的問題就在于使學生通過樹木而見到森林。”在教學中巧妙地將課堂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妙藥。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拓展延伸策略(張曉冬)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拓展延伸例談(鞏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