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英
開放性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是貫徹落實《指南》教育理念的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但筆者發現班級各區域之間普遍缺乏關聯,較少產生有效互動。那么,如何實現區域間的有效互動呢?對此有幾點看法:
一、選取合適的區域主題是活動區互動的根本
選擇來源于幼兒的現實生活的區域主題內容,讓各活動區有機聯系、自然整合并互動。
如中班“溫馨的家”(娃娃家)里最近玩出了新花樣一一當新郎新娘。有孩予說:今天我要和新郎結婚啦,我當新娘,你當新郎,我們一起來表演好不好,其余的幼兒就鼓手叫好。于是幼兒自發地玩“結婚”的游戲。教師沒有干預,而是在一旁觀察,發現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到了講評時,教師有意請“溫馨的家“中的孩子進行交流分享,他們興高采烈地描述了今天的玩法和收獲。經過深人思考,教師嘗試引導幼兒在“溫馨的家”中增設“結婚”這一有趣的主題,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地發現、探索有關“結婚”的更多秘密,盡可能地滿足幼兒對“結婚”的好奇和喜愛,同時促進活動區之間的交流、溝通,跨越活動區界限,實現活動區之間的有機聯系。
二、精心策劃與準備是推進活動區互動的開始
一個新主題的策劃與準備過程都是課程活動的一部分,也是各活動區互動的開始。根據需要,活動開展之前的環境創設、各類材料、道具都可以在原有的各活動區中進行,這不僅給原本舊的活動區帶來了新的活動內容、使這些區域自然整合,更使幼兒成為活動準備的參與者與決策者。
“結婚”主題確定后,為了活動的開展更加順暢,教師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帶孩子去參加婚禮時有意地引導幼兒觀察婚禮的細節,并下載婚禮的視頻讓幼兒觀賞,豐富幼兒有關婚慶的知識經驗。之后,組織了一次談話活動,與幼兒討論:平時爸媽帶你參加婚禮,有被邀請嗎?怎么邀情的?新郎新娘都做了哪些準備?辦婚禮、喝喜酒在哪里比較合適?最后,師幼共同決定:關于人員配備,要有攝影師、更換婚紗的助手、主持婚禮的司儀、辦喜酒的廚師;關于材料的準備,孩子們認為需要有美麗的婚妙、頭紗、新郎的禮服、領結、要有紅色卡紙來做請柬等等;關于場地,可以在“溫馨的家”(娃娃家)中更換禮服、在“溫馨畫吧"(美工區)制作請東、在“溫馨唱響吧”(表演區)舉辦婚禮。
討論過后,老師、幼兒、家長都投入了緊鑼密鼓的游戲籌備中。在籌備過程中,幼兒分工合作,有的帶紗裙、發飾、項鏈;有的帶糖果盒,說是要分喜糖給客人吃;有的帶家中精致的空酒瓶和高腳杯,說是“喝交杯酒”用的;有的帶仿真“水果糕點”;有的帶“照相機”;有的帶“生日蛋糕”……為舊的活動區增添了新的材料,也讓這些活動區“活”了起來,有了自然的互動。
三、拓展活動內容促進活動區之間的深層互動
新的活動區主題確定后,要實現與別的區域之間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逐步深人的。根據現有的情況,我們不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區域都換成全新的,只能從當前區域開始,尋找一個內容讓此區域與已有的區域聯系互動。“結婚”是孩子自發生成的主題,也是孩子感興趣的,我們將源于生活化的教材融于區域活動中,先由“溫馨的家”開始,繼而與“溫馨畫吧”(美工區)、“溫馨唱響吧”(表演區)、“溫馨探索吧”(科學區)互動,由個體推向部分、部分推向全體,逐步的推進,讓全體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然的互動起來。
順著幼兒的興趣點,“婚禮”這一有趣的游戲在“溫馨的家”中展開了。“新郎新娘”自主選擇了角色后,就開始了他們的“結婚之旅”。第一次扮演“新郎新娘”的幼兒只是滿足于裝扮自己、穿上美麗的婚紗和帥氣的禮服,喝交杯酒、吃飯。第二次活動時,扮演“新郎新娘”的幼兒先兩個人興高采烈地去戶外走廊挑選婚紗禮服、拍婚紗照,然后舉行婚禮。第三次活動時,“新郎新娘”增加了到“溫馨畫吧”(美工區)制作請柬、并將請柬送給在各區域中想邀請的朋友,告訴他們“我們要結婚啦!”的喜事。第四次活動時,被邀請到的朋友則在原來自己所在的區域制作各種禮物:原來在“溫馨畫吧”的小朋友制作項鏈、制作賀卡、制作花束、制作糖果;原來在“溫馨探索吧”(科學區)的小朋友揀紅棗、花生、桂圓、瓜子包裝成“早生貴子”的禮物;原來在“溫馨書吧”(閱讀區)的小朋友則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送給新人……新郎新娘再分喜糖。第五次活動時“婚禮”更加隆重了:播放“彩虹的約定”這首音樂,被邀請到的客人和新郎新娘一起來到“溫馨唱響吧”參加婚禮,婚禮的“司儀”為“新郎新娘”主持了生動的婚禮:先播放“婚禮進行曲”步人殿堂,接著喝交杯酒、分酒給客人喝,再切蛋糕、分蛋糕,最后請來賓和“新郎新娘”一起到“溫馨的家”中喝喜酒。第六次活動時“喝喜酒”的環節增設了“自助餐廳"。第七次活動時我們應大部分幼兒的需求,開設了“集體婚禮” ……就這樣,通過一次次的實踐,幼兒對結婚的禮儀、結婚的準備工作、結婚的步驟等有了比較清晰的路線。在游戲的一次次推進中,幼兒一步步地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推進了活動區之間更深層次的整合及互動。
就這樣,這個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并將之游戲化的活動內容獲得了孩子們深深的喜愛,每次的區域活動,小朋友最期盼的就是當上“新郎新娘”!自始至終,幼兒都是活動的主人,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結婚”這一主題的開展,促進了家長、幼兒、老師之間的積極互動,還促進了各區域之間的交往、互動,使整個班級的各活動區“流動”了起來,達到了各區域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