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睿
摘要:近年來,國內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嚴禁和管理已經高度重視并付諸行動,進入白熱化的狀態,但是小學化傾向依然非常嚴重。很多家長甚至在孩子的胎教期間進行了知識的灌輸,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和教師都對孩子進行了超出年齡的教育和培養,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研究,因而,我們要制定對策從根本上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現狀;對策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
1. 日常的管理方式方法不科學
有些地區的幼兒園在對兒童的日常管理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不科學、不合理和不系統,忽略了兒童的特點以及兒童成長的規律。采用了小學生的規范管理的方法,這樣對兒童的正常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具體的表現在采用小學生的規范管理的方法直接導致了孩子的童真天性被扼制,思想受到了控制,思維受到了限制, 創造力也受到了相對的影響,幼兒園的這一做法實際上是沒弄清兒童發展的特點,兒童是善動的,思維是活躍的,行動是迅速的。他們只顧讓孩子們遵守課堂紀律,上課不準交頭接耳,不準說話,這種嚴厲的方法對小學生可能是有利的,但是從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幼兒園時期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2. 教學內容的難度進程不適合幼兒教育
由于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我國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日益向發達國家看齊,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各方面的競爭都畢竟大,尤其是教育的競爭更是巨大。許多孩子的家長和老師都持有要從娃娃抓起的教育觀點,于是幼兒園為了適應教師和家長的需求,開設了一些小學才會開設的課程,比如語文、數學和英語,在語文學科中幼兒園教師要求孩子背誦唐詩三百首,在數學課程中則要求孩子背誦九九乘法口訣表; 在英語學科中要求孩子掌握26個英文字母,并且要學會一些基本的單詞等。這些做法都違背了孩子的正常成長的規律和教育發展的階段,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就是揠苗助長。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解決對策
1. 樹立科學的辦學理念
幼兒園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辦學理念。當前在我國幼兒園大多都是私立的,因而,很多幼兒園更多的是考慮經濟利益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質,為此,各級幼兒園一定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遵從兒童成長的規律,時刻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的觀念對幼兒園的孩子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在上課中,幼兒園要為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一種輕松的、無壓力的環境之中進行學習,要不斷釋放孩子的天性,要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孩子快樂成長和自主學習。
2. 培養出一批合格的教師
幼兒園要做到為社會辦教育,為人民辦教育,就要有一批專業素質高和思想道德好的教師隊伍。合格的教師不僅僅要在學歷上合格,還應該在教育方法和思想道德上合格。很多幼兒園的教師具有小學化傾向觀念,他們的學歷可以說是合格的,單獨論學歷他們足以勝任人民教師,但是由于他們的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因而,可以說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基于此,幼兒園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當代兒童的特點以及兒童成長的規律,努力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幼兒教師隊伍,合格的幼兒教師必須在正規的院校學習過,具有專門的幼兒教學知識,豐富的幼兒教學經驗和科學的幼兒教育方法,在各方面綜合素質都較高,而且具有使命感和崇高感,這樣的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3. 制定完善的教育政策
要制定完善的教育政策,更好地促進幼兒教學的發展,進一步減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要更好地分清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要認清幼兒教育的本質。有些幼兒園中之所以會產生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概念,就是對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本質認識不夠清晰,很多教育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是盡早的讓孩子們走上學業的正途,但是由于急功近利他們對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區分的不夠。基于此,教育部門能重新制定或修改適合現狀的教育政策,完善教育政策。要明確區分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掌握幼兒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幼兒教育政策,才能讓各個地區的幼兒園更好地發展和均衡的發展。
結束語: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童年時光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各個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有責任,也有義務教育和培養兒童,但是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基于此,我們要制定相應的對策,要樹立科學的辦學理念、培養出一批合格的教師、制定完善的教育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時代的少年兒童。
參考文獻:
[1] 唐美玲. 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及對策探析——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視角[J]. 現代交際. 2018(11)
[2] 林華. 探究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現狀與應對[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 2018(03)
[3] 付珍. 淺析走出中國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困境——日本“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啟示[J]. 新西部(理論版). 2015(06)
[4] 肖鵬. 關于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產生原因及解決對策——以綏化市為例[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