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中保
摘 要: 近年來文化市場發生的各種案件技術含量高,涉及面廣,破獲難度大。這對文化綜合執法隊伍的執法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從業人員的政治素養、業務素養、職業道德素養都必須過硬,尤其在法律素養方面顯得特別重要。
關鍵詞: 執法隊伍 法律素養 路徑選擇
一、一些文化綜合執法人員法律素養欠缺的表現
1.對大政方針理解不深不透,忽略對頂層設計的認知和踐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實施意見》等國家和我省出臺的相關文件中均對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但現實中,一些一線文化綜合執法工作人員對這些大政方針了解得不深不透,浮于表面,未能領會其精髓。部分是業務知識現學現用,應付一時工作之需,給執法工作質量和內涵建設產生較大的影響。
2.相關法律知識欠缺且更新較慢,影響業務工作。某些執法人員對現有的相關法律知識是欠缺的,他們對涉及自己管理的小領域及常用的法律可能熟悉一些,但法律知識更新不快,法律綜合素養不高。如法理學基礎知識,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許可法、合同法、刑法等與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相關的法律并沒有全面掌握,又如對于剛剛出臺生效的《電影產業促進法》《網絡安全法》也沒有及時系統學習。
3.文書寫作能力有待強化,各種處罰文書的開具不完全規范。筆者通過調查相關卷宗發現,我市及各區一線執法人員的公文寫作能力急需提高。比如:幾種常用公文請示、報告、通知、函、通報、紀要;幾種特殊公文執法動態、案件督辦函、暗訪報告、舉報分析報告、指導性案例、政務信息、重大案件報告、文化市場重大案件分析報告、調研報告。經常發現執法人員公文中的問題,特別是開具案件督辦函之類的專業法律文書有時會出現格式不規范、用語欠準確的情況。執法公文具有高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代表國家公權力管理社會,規范公文寫作,是執法隊伍綜合素養的重要體現之一。
二、提升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法律素養的幾個要素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行為規范、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的總體目標。從近些年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具體實踐中不難看出,執法人員能否準確適用法律、能否嚴格遵守法律程序、能否做到公正執法,關系到文化市場是否繁榮穩定,關系到政府形象的塑造優劣,關系到整個行業法律意識的強化。而要建立規范化、法制化的文化市場,文化執法人員法律素養的提高是決定條件。具體而言,主要包括法律至上理念的樹立;對法律內涵、法理精神的理解;程序正義意識的養成;法律思維的培養;遵循權責統一的原則等關鍵要素。
三、提升法律素養的基本要求
1.政治素養要求。在當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具備必要的政治素養是對所有國家公職人員的普遍性要求。由于文化執法隊伍所處行業的特殊性,對執法人員政治素養的要求顯得更加迫切。一方面,文化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方面,在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歷史進程中發揮著重要而關鍵的作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把“文化自信”作為“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提出一系列事關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舉措。文化執法者作為推動國家文化發展進程的直接參與者,只有具備一定的政治視野和政治素質,才能在具體工作中更好地認識大局、融入大局、服務大局,真正實現與國家文化大局同頻共振。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商品具有一定的意識形態屬性,商品的消費是社會價值觀念的傳播過程。從這個意義講,文化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不僅是正常市場秩序的維護者,而且是文化傳播內容和意識形態安全的管理者。因此,文化執法者履行好自身的職責,必須強化對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強化對黨和國家相關思想文化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的學習,為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把好思想關口。
2.業務素養要求。具體講應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精通法律法規知識。要熟練掌握公共法及有關文化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涉及的范圍很寬,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版權等領域,執法人員履行職責時適用的法律法規不僅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且具有較強的交叉性、綜合性,必須隨時注意搜集、研究、學習。二是具備動手操作能力。要熟悉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的基本屬性、執法程序及檢查方法等,掌握執法文書、案卷、檔案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執法案卷、檔案的形成、編制、移交和驗收工作的能力。加強對文化市場管理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學習,重點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和文化執法條例。三是提高執法技能。首先是應對緊急突發事件;提高機動能力,反應能力;及時準確地搜集、傳遞、上報信息、文字材料;排除險情,預防和處置各種突發事故的能力[1]。
3.心理素養要求。與其他執法工作一樣,文化執法始終處在社會矛盾的風口浪尖,某種程度上講,執法的過程也是一個預防、制止和懲戒違法行為的過程,其中必然伴隨著利益的博弈。從執法實踐來看,各地在文化執法中經常發生阻礙甚至對抗執法的行為,處理好這些矛盾沖突,不僅需要執法者有扎實的業務能力、良好的法律素養,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具體而言,對執法者心理素質的要求至少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抗壓能力,二是情緒控制能力,三是心理調適能力。
4.職業道德素養要求。執法職業道德是指執法人員在履行職責的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總體上看,隨著近年來法治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文化執法隊伍的職業道德素養正在不斷趨于好轉,執法隊伍的整體形象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好評。但應該清醒地看到,在法治思想不斷深入人心的當下,廣大群眾對執法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標準越來越嚴,這對進一步提高執法人員業務能力、職業素養提出了新的更加緊迫的期望。
四、提升法律素養的路徑
要提高執法人員的法律素養,需要“外力”與“內功”相結合。從宏觀國家對文化市場管理來說,應加強對執法人員各方面的培訓,提高綜合能力。執法人員要不斷修煉“內功”,從根本上提高綜合素養。
1.現階段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開展系統化、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活動,是提升文化執法人員綜合素質特別法律素養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也是目前各執法單位普遍運用的方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重業務培訓,輕心理、道德教育。二是重理論培訓,輕實操訓練。三是重培訓過程,輕培訓實效。
2.提高培訓質量的主要對策。針對以上問題,切實提升文化執法培訓教育實效,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發力:一是科學規劃培訓教育內容。一名合格的執法人員應當具備政治素養、理論功底、實踐能力、心理素質、職業修養等多個方面的素質。因此,在安排執法培訓工作時,應注重教育規劃的科學合理性、教學目標的實際可行性及培訓方式的綜合協調性,注重加強政治理念、辦案實踐、法學理論、心理健康和職業修養等方面的復合教育,特別是針對當前執法隊伍整體法律適用能力不強的實際狀況,將法學基礎理論的學習教育列入執法人員教育培訓的重點內容應屬當務之急。二是豐富培訓教育的載體。執法機關要結合自身的工作特點和實際情況,堅持以活動為載體,吸引執法人員普遍參與,把政治教育、業務教育、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內容融于各類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好黨組織作用,通過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切實加大執法者的政治思想教育力度。
3.修煉“內功”的主要手段。第一,堅持不斷學習。文化市場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執法依據越來越新,執法人員是傳播法律的使者,也是維護法律的使者,這要求執法者不斷學習新的法律知識,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當然,計算機網絡技術、文書寫作、市場管理基礎知識等是學習的重點。第二,保持清正廉潔。面對紛繁復雜的執法對象和客體,執法過程中難免有利益誘惑,在職務升遷過程中可能不如己所愿,要有“此心平靜如流水,放眼高空看過云”的胸襟,摒棄貪婪、嫉妒、功利之心,保持平和的心態。要“講黨性、講原則、重品行、作表率”,要廉潔執法、依法行政,努力塑造文化執法干部的良好形象。第三,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正如前文思想政治素養中所說,公職人員的權力來自人民,因此,執法人員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把維護人民的權力和讓群眾滿意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第四,深刻領悟,拓寬發展思想。牢固樹立“發展繁榮市場,規范管理市場,熱情服務市場”理念。全體執法人員應該統一認識:強化監督檢查、依法處理違規、加強社會監督、創新工作機制,以規范求繁榮,以創新求發展,認真履行文化市場的監管職能,形成全方位的管理體系,強化法律意識和能力,增強責任感,努力健全文化市場體系,進一步提高執法水平。
參考文獻:
[1]呂海波.淺談文化執法人員應具備的素質[J].大眾文藝,20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