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轉變。歷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發展變遷,以及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因此,教師要重視歷史的教學。本文主要從明確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教材、運用信息技術三方面來對歷史的教學方法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有效教學;教學方法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環境下,為了順應教育教學的時代要求,有效落實改革方案,切實提升學生們的思想文化水平,中學歷史教師也在積極地更新著教學理念,不斷優化和改善著課堂教學策略。就當前的歷史課堂狀況來看,教師仍舊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即使教師講的口干舌燥,課堂教學效果也見效甚微。所以,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更新教學思想,積極采用先進有效的教學手段,圍繞教學內容,有效設置教學,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接下來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發揮引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所以,要提想升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這點,并不斷進行落實。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發現歷史知識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洋務運動》一節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洋務運動的時間、口號以及主要內容,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客觀地評價洋務運動。課前我進行了充分備課,然后讓學生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進行自學。具體方式如下:“1.十九世紀60年代清政府出現了怎樣的局面?面對這種局面,清朝政局變動產生了什么變化?2.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主張,討論他們的異同(按照表格形式填寫)3.洋務運動的前提條件是什么?4.洋務運動的作用和評價。”我會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巡視指導,最后找幾個小組進行發言。如此,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有效學習了本節內容。
二、深入挖掘教材,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任何學科來說,興趣都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在聽講的過程中也容易犯困。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教學或者情景教學的方式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主動走進課堂中來,體會歷史知識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上冊《鴉片戰爭》一節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危害,以及《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然后我通過提問導入教學:“有人說,如果沒有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就不會發生鴉片戰爭。這一觀點正確嗎?鴉片戰爭能否避免?為什么?”由此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接著我圍繞以下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1.英國為什么向中國走私鴉片?2.鴉片的危害有哪些?3.虎門銷煙的背景、時間、地點、歷史意義是什么?4.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鴉片戰爭的結果如何,對我們有什么啟示?6.《南京條約》的時間地點內容分別是什么?”由此我引導學生學習,最后我會通過板書的形式將本節課的框架展示出來,促進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重要方式被廣泛的應用到歷史課堂中。由于多媒體具有圖片、聲音、文字一體化的特點,可以將難以講述的知識直觀地展現到學生眼前,給學生豐富的體驗。所以,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真實的歷史場景,進而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一節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武昌起義史實,認識辛亥革命意義。首先,我通過多媒體播放《武昌起義》視頻導入教學,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然后我為學生簡單講述孫中山的偉大實踐,讓學生對主要人物有個簡單的了解。接著我再對辛亥革命的背景、經過、結果進行講述,讓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的重要意義。最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如此,通過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歷史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所以,作為新時期的歷史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不斷探究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進而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小芳. 試論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5):187-188.
[2]錢斌. 突出學生主體 培養學生能力——淺談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的途徑[J]. 成功(教育),2007(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