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愛君
摘 要: 本文主要從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有選擇性閱讀,培養閱讀興趣、讓幼兒喜歡上閱讀,鼓勵幼兒在閱讀中探索,在閱讀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采用不同方式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探究《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幼兒自主閱讀的有效指導方法。
關鍵詞: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幼兒自主閱讀 有效指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是我國一個關于學前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于2012年10月正式發布,發布之后全國各地掀起了一波《指南》培訓熱潮?!吨改稀分饕v述的是如何有效促進幼兒身心發展,避免“揠苗助長”現象。為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提出一些幼兒學習和發展的目標與教育建議?!吨改稀吩谡Z言領域提到應有選擇性地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書籍,并能夠經常陪同幼兒一起讀書,講故事,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能夠愛上閱讀,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由此可以看出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幼兒早期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已成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重要目標與要求。
1.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有選擇性地閱讀
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家長在要求孩子閱讀時,總是隨便找一些學校發的書給孩子閱讀,極少會到書店給孩子購買一些他喜歡的圖書。這樣孩子對閱讀內容毫無興趣,覺得枯燥無味,還會引發幼兒對閱讀的抵觸心理,更談不上自主閱讀。當孩子在家看書的時候,總是不能找到安靜的地方,家中總是吵吵鬧鬧的,有電視播放的聲音,別人大聲說話的聲音。這些吵鬧的聲音總是讓幼兒無法靜下心來閱讀。為了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家長除了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外,還可以在幼兒閱讀時陪同在幼兒的身邊,當幼兒遇到不懂的詞語時,能為他及時解答,并能及時糾正幼兒的發音及表達能力,能夠幫助幼兒理解書中表達的信息。除此以外在閱讀時,還可以找幾個同伴一起,讀到有趣的內容時可以一起討論,增強幼兒的求知欲,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
2.培養閱讀興趣,讓幼兒喜歡上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成了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所謂自主閱讀就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主動地閱讀,而不是通過老師或者家長強迫孩子閱讀。生活中常常出現家長、老師將知識強塞給孩子的現象,比如“一個星期你要閱讀完這本書”?!澳憧雌渌∨笥讯紩程圃?,你也要好好背”,等等。這種指定內容強迫孩子閱讀的行為不但不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反而會讓孩子對閱讀產生厭倦,達不到良好的閱讀效果。如何走出這些誤區?《指南》中提到當孩子遇到感興趣的事物時,家長或者老師和孩子一起查閱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作用,從而體會閱讀的樂趣,這樣孩子才會主動閱讀,不會對閱讀產生抵觸心理。
每次下雨之前都會看到很多螞蟻在搬家,通過引導孩子觀察螞蟻搬家,孩子們會發現每只螞蟻都是很小的,同樣他們的力氣也很小,但是他們怎么搬動比自己體積還大的食物呢?這時老師或者家長可以提醒孩子,螞蟻是自己搬動的嗎?還是很多螞蟻一起出力才能搬動呢?通過這樣的觀察,當孩子在學習《螞蟻搬西瓜》這一故事時,就會帶著問題閱讀,從而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時孩子們還能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平時在生活中也能和其他小朋友團結互助。
3.鼓勵幼兒在閱讀中探索
關于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指南》中提到要經常和孩子一起閱讀,在指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的角色,在閱讀過程中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孩子閱讀故事,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增強孩子的求知欲。
4.在閱讀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
正如《指南》中提到的,我們應該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孩子通過故事的線索大膽推測、想象故事后續情節的發展,或者可以改編部分故事的情節,續編故事結尾,等等。
為了讓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充滿懸念,教師在引導幼兒閱讀時可以運用“懸念法”、“猜測”和“掩蓋”等手段。比如在指導孩子閱讀時,不要直接講述故事的發展,而是設計一些懸念,讓孩子們猜一猜故事接下來的發展。這樣孩子們就會覺得很有意思,好奇下一頁書講的是什么,故事會如何發展,要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自己閱讀接下來的內容。閱讀中產生的好奇心能發散思維,開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孩子在猜測過程中想象力得到豐富,思維活躍[3]。
5.采用不同方式,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理解能力
5.1創設情境,聯想拓展。
采用情景再現的方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們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引發孩子的思考,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龜兔賽跑》時,找一個班里跑得最快的小朋友扮演兔子,班里平時跑步最慢的小朋友扮演烏龜。然后兩個小朋友來一場賽跑比賽,但是跑得快的小朋友“兔”,半路停下來休息睡覺了,跑得慢的小朋友“龜”一直在堅持不懈地跑著,最后跑得慢的小朋友“龜”贏了。在比賽結束后提出問題:為什么明明兔子比烏龜跑得快,但是最后烏龜能贏呢?”“猜一猜如果半路兔子沒有停下來,最后能贏的是誰呢?”等,讓小朋友們思考并說出答案。接著提問:如果讓你把故事改編成兔子贏會怎么改呢?”最后強調我們不能過于驕傲自滿像兔子一樣,仗著自己跑得快就不把比賽看在眼里,總以為自己能贏,我們應該像烏龜一樣雖然速度是慢了點,但是只要堅持不懈地跑就一定能到達終點。像這種情景再現的方式不僅能讓孩子不對閱讀產生抵觸心理,還能讓孩子想要閱讀,主動要求閱讀。提問的方式能提高孩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并改編故事,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5.2引導幼兒提出疑問,并自主解決問題。
我們往往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覺得他需要什么就給什么,讀書也一樣,我們覺得這個內容比較難就直接講給幼兒聽。但其實我們并沒有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對哪方面沒有理解,對哪些問題還感到疑惑。這個時候如果孩子自己提出質疑,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孩子解答。怎樣才能讓孩子提出質疑呢?這就需要老師在陪同孩子閱讀時,在故事的關鍵處或者孩子可能有疑惑的地方,引導孩子自發提出問題,老師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繼續閱讀接下來的內容,帶著問題尋找答案。除此之外,還可以分組閱讀,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孩子們可以先組內討論,實在找不到答案再向老師求助。這樣孩子就能逐漸養成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同時,這也是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主要條件。
5.3圖文結合,看圖說話。
在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圖片,然后讓他將圖片表達的意思說出來,或者將圖片中的故事講給幼兒聽,讓幼兒一邊聽故事一邊看圖片,圖文相結合,讓幼兒理解圖片所要表達的意思。通過圖片中栩栩如生的畫面使幼兒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疑問,讓幼兒開動腦筋思考。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夠理解故事中所說的內容,還能夠培養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5]。
6.結語
自主閱讀的形成是一個多元化復雜的過程,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實現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幼兒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尋找適合的閱讀方式,積累閱讀經驗。這一過程需要家長或老師耐心陪伴。同時,在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時,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興趣,盡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讓閱讀對幼兒具備更大的吸引力,讓幼兒自發想要閱讀,在閱讀中找到樂趣,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周雋琰.全語言教育理論指導下發展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
[2]劉嘉.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5(07):76-77.
[3]潘愛珠.幼兒早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方法探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8(04):62-65.
[4]李特.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文學教育(上),2015(05):92.
[5]張曉云.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探析[J].華夏教師,2016(01):38-39.
[6]王芳.多途徑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J].華夏教師,2015(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