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紹波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大學生,社會中特殊群體,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我經營、學習、發展的能力。表現為有較高的認知水平,面對各種挫折和 矛盾的時候,能有樂觀自信的積極心態去面對,并能穩定情緒反應,積極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但是,隨著各種各樣的風氣不斷影響著原本清純的大學校園,校園已不是一片凈土,仍然還有一部分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問題,甚至很多學生已經待到了嚴重心理障礙和心里疾病。
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為發展性危機,也就是階段性危機,可能是環境適應以及人際關系的適應問題,這些問題主要來自大學生的內生性和自我調節性的特點。另外一種是情境性危機,主要來自外在的一些因素,例如:遭遇橫禍,失戀,考試或干部競選的失敗等。綜合比較而言,內生性的發展性危機比外在的情境性危機對大學生的危害性普遍較大,應引起重視。
剛步入大學新校園的環境,一切都是陌生的,所以新同學剛入校時候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如果他們一旦不好好完成環境的轉換,角色的轉變,心理落差得不到及時的調整,就會產生一系列失落、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
很多大學生在家多為獨生子女,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喜歡與人交流。與人三言不合就感到孤立無助,對同學產生仇視和敵對心理,甚至會產生報復的惡性循環,這樣的惡化的人際交往關系會使大學生更加加重心理壓力,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大學生在情感問題上還是比較稚嫩,缺乏處理復雜的情感糾葛的經驗,一旦出現情感問題,容易造成情緒波動甚至自殺的可能。
目前,由于經濟貧困造成的心理壓力也逐漸成為大學生心理危機的一種因素,很多學生因為家里問題申請助學貸款,在學校與其他同學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甚至很多學生為了還清貸款,利用關系網貸,最后由于不能償還債務,造成一定心理負擔,所以目前由經濟引起的心理危機也是當今大學生面臨的一大問題。
大學生為了日后的就業順利,從大一開始他們除了完成必修的學業以外,還要忙于參與各種與專業相關的等級考試和資格證書的考試,很多大學出臺了畢業所需的其他硬性要求,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社會的競爭,大學生畢業人數與社會就業市場崗位的需求供給產生較大變化,且大學所學的專業與社會需求的脫節導致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困難。這樣的就業情況導致大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以及學校生活憂心忡忡,對就業前景產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首先在大學第一學期就進行課堂教育,并同時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同時也能讓他們能夠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篩選出來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能夠一對一進行訪談,并將普查結果及時反饋給輔導員,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的作用,在心理咨詢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一系列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如心理健康活動周,心理沙龍,團體輔導等。每月制作一期心理健康報貼在班級教室或寢室,利用學院電視臺,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宣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和小貼士,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學生的自我參與意識。組織校外心理專家來學校開展講座,幫助大學生了解有關青年期的心里特征、心理問題的癥狀,提高自身的抗挫能力。
根據我國當前的高等教育現狀,首先必須堅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機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普及心理危機應對的基本知識,引導大學生形成預防心理危機的意識,幫助他們提高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其次應當開展對輔導員、學生干部的心理危機預防工作的專題培訓,使他們具備一定的心理危機識別能力,在發現問題后能夠及時反饋給有關老師和心理干預機構,為后續干預措施的及時有效實施提供可能。
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這就需要高校積極培養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如在高校中開展類型豐富的校園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精力旺盛、思想活躍的大學生提供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使得廣大同學可以再更大的范圍內去參與活動,去進行思想交流,將自身的情緒進行宣泄和引導,從而使他們的身心處于一種充實愉悅的狀態,這對于大學生保持心理健康、抵御心理危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