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璟/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從本校的學生中抽取300個樣本進行調查取樣。這300名學生分別來自學校的六個系部,年級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各個系部挑選50名學生參與。其中,女生73名,男生227名,一年級學生100 名,二年級學生100名,三年級學生0名,四年級學生50名。共收回有效問卷300份。
此次調查目的在于,從學生現狀了解開展蘇州地方名人文化的德育活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具體調查目的主要圍繞:學生對蘇州地方名人的了解程度,對參加圍繞地方名人的活動的是否感興趣,希望以那些形式展開,希望從中得到哪些受益。同時針對以上內容分析,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之間是否存在差異性。為課題的開展提供事實依據,也為課題后期的實效性研究提供明確的方向。
前四位為:范仲淹、馬化騰、伍子胥、馬云。
首先,通過問卷統計,學生不管是從年級還是性別還是專業來看,對于蘇州名人的了解程度,并無明顯差異。大部分學生在之前并未在學校參加過有關蘇州地方名人的活動,對蘇州地方名人的了解非常有限。由于了解渠道狹窄,得到的信息有限,大部分同學都不能認全問卷中所列舉的蘇州名人。80%以上的同學最了解的蘇州名人以范仲淹、伍子胥、孫武、貝聿銘為主。
其次,學生中對古代蘇州的歷史名人了解更多一些,尤其是歷史文化名人。對于現代的蘇州地方名人,例如建筑大師貝聿銘,低年級相對高年級了解較少。尤其是與本專業相關的地方名人更是所知甚少,例如服裝工程系的學生對于蘇州刺繡大師姚建萍了解就極少。參與調查的四年級學生卻對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地方名人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差不多,只有極少數人了解。
不管是曾經在中小學階段,還是五年制高職階段,學校的德育教育的內容中圍繞蘇州地方名人的相關活動開展得很少。對于蘇州地方名人中那些體現了工匠精神的大師名人,學生基本都比較陌生。學校在每一個教育階段,都忽視了地方名人資源在塑造和引領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重大總用,極少開發和利用地方名人這一接地氣的資源來開展德育活動。
95%以上的學生對于蘇州地方名人的相關活動非常的有興趣,也有想了解的意向。極大部分學生認同相關活動有利他們了解和傳承蘇州的傳統文化,也能夠通過名人們的榜樣示范作用,塑造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最終對于自己將來的職業素養的養成,職業目標的確立都有著積極作用。
對于活動形式的選擇,88%學生喜歡去博物館參觀這樣直觀的方式去了解地方名人資源。73%學生更希望利用假期實踐活動的時機去參與到對地方名人的了解學習活動中去。超過56%的學生希望通過微信推送來參與了解地方名人文化的活動。33%學生愿意在班會課來開展相關活動。只有不超過5%的學生選擇征文、演講這一類傳統活動項目,可見征文和演講是學生參與意愿最低的活動形式。
在列舉一兩名對自己人生、職業選擇有重大影響的人物的調查中發現,學生無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學生選擇較為單一,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都未能顯示出明顯的差異。綜合數據顯示,位居前四位的名人分別是:范仲淹、馬化騰、伍子胥、馬云。這些名人固然可以從人生經歷的事跡上給學生精神上鼓舞和激勵,但從職業選擇,職業目標來看這些名人對學生還缺乏一些具體的指導意義。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生對自己未來人生的茫然,目標的缺乏。
在2500多年蘇州歷史上出現過不勝計數、名聞古今的名人。蘇州的眾多歷史文化名人可以作為國情教育的鄉土教材,幫助青少年學生熟悉蘇州光彩奪目的歷史,培育青少年學生熱愛家鄉,進而熱愛祖國的感情,而且有助于他們了解歷史人物之所以成為名人的經歷,從歷史名人中汲取有益的養料,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蘇州又是一個工匠、大師輩出的薈萃之地,蘇州名人所蘊含的名人精神、名人文化對職校德育是一筆生動而豐富的本土化財富。
通過調查學生對蘇州地方名人的認知程度來看,不管是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還是五年制高職階段,各個學校都未能充分認識到地方名人資源對于德育活動的重大作用。有蘇州地方名人文化,極具特色和潛力,超越了教科書的育人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氣氛和無與倫比的親和力,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利于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我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明倫理”,主要體現為愛與敬。強調對他人寬容厚道、關愛他人,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倫理規范。這些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高職生追求至善至美的愛的人生境界,塑造自己完善的人格,讓他們心懷愛心。同時,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讓學生從中感受中華傳統美德的存在,做到潔身自好,對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生對于各類學習活動和德育活動,還停留在比較被動的階段。主觀利用課余時間來充電的意愿極低。所以,利用學校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意愿和興趣,有著不容推卸的責任。
職校學生目前雖然進入了職校學習技能、知識,但是很多學生在校期間并未做好充足的職業準備。職業理想、職業目標、職業習慣等等的缺失,會讓他們今后難以迅速從一名學生轉化為合格的職場人。因此,這對我校學生的情況,蘇州地方的眾多名人中,可以從理想確立,意志錘煉,職業引領,工匠精神的學習等幾個方面,按照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將一些共性和針對性的名人資源有梯度的利用。讓地方名人資源充分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引領和幫助。
同時在活動的設計和開發上,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狀、特點,活動目標設計必須切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意愿,特別是學生更注重活動體驗。所以,利用蘇州豐富的地方名人資源,開展一些博物館參觀,假期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自主在活動當中體驗。而不只是寫寫作文,查查資料,讓更多學生有意愿參加進活動。同時充分利用移動時代的特點,微信推送、電子海報評選等等,讓學校的活動也能以移動端分享的模式,潤物細無聲地走到學生群體中。這樣的活動展開,無論從推廣的范圍還是從活動實施的效果來說,都將比傳統形式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