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琴
【摘 要】目的:探討二甲雙胍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排卵率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9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采取配對分組方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口服達英-35,療程3個月;觀察組口服二甲雙胍500mg/次,每天3次,療程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BMI、黃體生成素、睪酮、空腹胰島素、血糖水平、餐后2h胰島素、血糖水平。結果:治療后BMI、黃體生成素、睪酮、空腹胰島素明顯比治療前降低,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BMI、黃體生成素、睪酮、空腹胰島素明顯比對照組更低,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指標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二甲雙胍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卵巢功能和排卵功能,對提高排卵率起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二甲雙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治療效果;排卵率
【中圖分類號】R71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1
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近年來呈增多趨勢,研究顯示該病的發病率已達10%,在不排卵不孕癥患者中占比高達60%。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是一種復雜的排卵障礙性疾病,可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病理變化與胰島素分泌異常密切相關。二甲雙胍在糖尿病的治療中應用價值高,但該藥物在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療效尚在研究中。本研究旨在探討二甲雙胍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排卵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9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年齡25-43歲(29.6±2.3歲),不孕年限2-5年(3.0±0.8年)。采取配對分組方法對患者進行分組,觀察組45例,年齡25-43歲(29.3±2.3歲),不孕年限2-5年(3.0±0.8年);對照組45例,年齡25-43歲(29.5±2.5歲),不孕年限2-5(3.0±0.8年)。采用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兩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需在月經期內D3清晨空腹測定身高、體重、黃體生成素、睪酮、空腹胰島素、血糖水平;然后給予患者口服葡萄糖72g,2h后測定患者的餐后2h胰島素、血糖水平。
對照組:口服達英-35,療程3個月;觀察組:口服二甲雙胍500mg/次,每天3次,療程3個月。
在治療后3個月,月經期D3測定兩組患者的身高、體重、黃體生成素、睪酮、空腹胰島素、血糖水平,還需測定餐后2h胰島素、血糖水平。
經期D5,服用克羅米芬50-100mg/d,連續服用5天。月經D11監測兩組患者子宮內膜發育,當卵泡發育成熟時,肌內注射hCG,5000-10000IU,促排卵,并告知患者在24h-48h內房事2次。在治療過程中,對卵泡數據和卵泡大小進行監測,當發現至少3個卵泡且d>14mm,則停止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BMI、黃體生成素、睪酮、空腹胰島素、血糖水平、餐后2h胰島素、血糖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數據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
BMIkg/m2:治療前25.05±0.50;治療后24.01±0.10;
黃體生成素mU/L:治療前10.00±0.50;治療后6.09±0.69;
睪酮ng/L:治療前89.32±2.12;治療后36.62±1.22;
空腹胰島素uU/ml:治療前15.23±0.32;治療后9.28±0.55;
空腹血糖mmol/L:治療前4.60±0.82;治療后4.69±0.32;
餐后2h胰島素uU/L:治療前115.05±12.02;治療后115.01±9.32;
餐后2h血糖mmol/L:治療前6.82±0.50;治療后6.80±0.55。
對照組:
BMIkg/m2:治療前25.01±0.28;治療后24.01±0.31;
黃體生成素mU/L:治療前10.09±0.69;治療后8.19±0.19;
睪酮ng/L:治療前88.62±2.62;治療后55.00±2.62;
空腹胰島素uU/ml:治療前15.28±0.35;治療后15.00±0.50;
空腹血糖mmol/L:治療前4.60±0.62;治療后4.99±0.82;
餐后2h胰島素uU/L:治療前116.91±12.32;治療后115.05±10.50;
餐后2h血糖mmol/L:治療前6.81±0.55;治療后6.62±0.55。
兩組治療前BMI、黃體生成素、睪酮、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餐后2h胰島素、餐后2h血糖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BMI、黃體生成素、睪酮、空腹胰島素明顯比治療前降低,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治療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胰島素、餐后2h血糖均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治療后BMI、黃體生成素、睪酮、空腹胰島素明顯比對照組更低,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指標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
3 討論與結論
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發病機制和患者生殖系統內分泌功能和代謝功能異常相關,這是一種復雜的排卵障礙性疾病,可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現階段,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已經得到婦產科醫生的高度重視,隨著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研究不斷深入,目前已經存在藥物療法,可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病理變化與胰島素分泌異常密切相關。二甲雙胍在糖尿病的治療中應用價值高,可提高患者的胰島素敏感度,對改善胰島素抵抗效果明顯。
本研究證明,觀察組治療后BMI、黃體生成素、睪酮、空腹胰島素明顯比對照組更低,P<0.05。綜上,二甲雙胍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卵巢功能和排卵功能,對提高排卵率起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王鵬.艾塞那肽聯合二甲雙胍對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激素水平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11):52-53.
鮑旭東,徐楊,傅榮.炔雌醇環丙孕酮聯合二甲雙胍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患者激素水平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01):104-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