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斌
摘 要:當前中小企業的發展速度逐漸提高,在其發展過程中,規模、管理以及資金等都無法在一段時間內達到和大企業相同水平,因此融資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當前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容易遇到較多困難,本文針對中小企業進行統計調查,對其融資相關特征進行探索。該統計調查有利于進一步了解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和市場風險。
關鍵詞:中小企業;統計方法;因素;統計分析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小企業數量也隨之增加,并且在當前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在2009年,就有數據證明,80%的中小企業中由于難以獲得資金,從而限制了自身的發展。由此可知,中小企業缺乏資金已經對中小企業發展構成了阻礙。因此政府為解決該問題,頒發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然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依然未得到較好解決。因此通過利用統計分析法對影響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進行分析,并在實際應用中詳細論述。
一、中小企業融資方式
中小企業作為當前我國企業發展中的重要類型,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有著積極意義。自2013年開始,中小企業發展勢態良好,盈利水平同比增加5%以上。但面臨融資困難。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為謀求長遠發展,其融資方式不斷豐富、創新。針對性開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影響統計分析,可以對調節融資環境,提升融資能力起到促進作用。這樣中小企業就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科學選擇融資方式。
二、統計分析法對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影響因素分析的作用
中小企業數量較多,發展速度較快,但也面臨應對風險實力不強,資產較少等特點。中小企業中家族企業性質濃厚,個人權利過大。統計分析法能夠詳細分析對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造成直接影響的因素,從而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難度,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同時能夠對金融機構起一定警示效果,確保雙方進行融資過程中,降低風險發生率。
1.統計分析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通過使用當前現代科技和統計手段,對直接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因素進行精確統計分析。在調查200家中小企業數據信息之后,回收問卷140份,問卷回收率為70%,有效問卷數量達到65%。
統計調查結果表明,中小企業能夠對融資過程中所能產生阻礙的因素進行明確認識,從而在融資過程中對該類因素投入更多關注。在對融資手段進行選擇的過程中,也會更加嚴謹、仔細的對該類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融資中可能出現的變化制定相關計劃措施,或是對金融機構的相關因素進行詳細調查,以防止該類因素對融資過程造成不良影響,從而有助于選擇最為合適自身企業狀態的融資手段,降低融資難度,防止融資過程出現風險,提高融資成功幾率。
2.統計分析對融資機構的積極作用
通過統計分析法得到的對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影響因素分析的相關精確數據能夠對金融機構起到警示作用,可以在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過程中,使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該類因素加以關注,防止在融資的過程中,由于調查信息不充分所導致金融機構詐騙事件等。在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中,對中小企業的信息調查往往會導致融資成本高,從而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但對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息調查仍舊是必不可少的。此時金融機構就可以根據統計分析法所得到的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因素的統計結果對其中重要因素調查,從而可以降低融資成本,還能有效降低風險。
三、對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影響因素的統計分析
1.統計分析方面的人才稀缺
據研究表明,當前世界中有許多企業都設立數據分析部門,并投入資源培養統計分析師。但就中國而言,中國從2003年才設立企業統計分析師相關考試,由于該項目設置較晚,所以造成我國諸多企業缺少大數據部門,國內數據分析專業人才稀缺的局面。統計分析師能夠在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時,對當前社會融資局勢進行分析,為企業融資方向提供相關數據支持,便于企業對融資進行規劃。
2.影響融資因素分析
1984年所誕生的融資順序理論中指出,由于融資方式之間的差異,需要中小企業所提供的信息也不相同,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信息調查的難度,也造成了融資成本上的差異。企業在選擇融資過程中,往往會優先選擇內源融資,隨后才選擇外源融資。在外源融資的選擇中,優先選擇債務融資,隨后才是權益融資。1998年的金融成長周期理論中指出,隨著企業發展,對企業信息的約束條件、企業規模和企業所需求的資金都會發生變化。并且上述變化都會對企業融資產生一定影響。中小企業往往因為其自身信息較少,而只能選擇能源融資。上述理論均在研究與實踐中得到了證明。且中小企業獲得貸款融資的期限相對較長。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存在80%以上的中小企業希望能夠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融資貸款。但是,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審批周期通常維持在4個月,如下圖:
國外針對中小企業的統計研究發現,在20多個國家中的3000多個企業中,有40%左右的企業是通過民間借貸解決融資問題的,并且其中14%的企業通過民間借貸,滿足了其對資金的需求。而采取民間借貸的成功率與國家對市場的監管力度息息相關。知識產權如果能夠得到較好的保護,有利于中小企業獲取正規市場上的外部融資。在金融市場與法律制度較不完善的國家,中小企業往往采用民間借貸解決其外部融資過于困難的問題。但采用民間借貸往往并不能完全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國內企業針對中小企業也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發現:①國有企業在外部融資方面擁有絕對地位;②民營企業往往通過采取民間借貸、減少流動資金等手段解決企業所面臨的融資難問題;③民營企業中,大型民營企業較小型民營企業獲取資金更為容易;④中小型企業貸款問題逐漸得到緩解。該研究同時還指出,在當前民營企業中,有30%的企業能夠在企業創辦時期就獲得銀行貸款或相關融資支持。在持續經營期間,有40%的企業能夠從銀行中持續獲得貸款,另外30%的企業只能通過民間融資獲取資金。
3.中小企業融資手段
(1)傳統融資手段
傳統融資手段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為內源融資,即企業自身所掌握的融資渠道。其主要表現形式為典當物資融資、票據貼現融資等。上述手段特點為對企業限制較少且成本低廉,具有較低風險。另一種為外源融資,該類融資手段主要表現為債券和股票。債券融資主要通過申請貸款的方式進行融資,該類融資方式不會對企業控制權產生影響。
中小型企業融資途徑單一,據統計中小企業多從銀行獲得貸款。國有銀行融資比重較多,可以達到38%。此外是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比重分別為16%、14%。渠道單一以及融資限制多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困境。
(2)新型融資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融資手段不斷增加,并逐漸將重心轉移到互聯網金融方面。當前新型融資手段的主要方式為電商小額借貸、P2P借貸等。新型融資手段能夠有效避免傳統融資手段的缺陷,并且還可以拓寬融資渠道,使融資過程更為靈活。但由于當前技術還存在一定問題,導致金融系統和互聯網系統還未能徹底融合,所以易產生難以控制的風險。在雙方信息獲取不完全的狀況下融資,也會增加企業融資風險。
(3)中小企業融資手段特點
由于當前大多數中小企發展前期都是采用傳統發展模式進行發展。所以在伴隨著企業的高速發展的同時,資金問題也會逐漸凸顯,絕大多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遭遇資金短缺。據研究顯示,中小企業中的41%認為其發展過程中的最大阻礙即為融資問題。并且當前融資手段較為缺乏。在中小企業向傳統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申請時,往往會遭遇一定阻礙,例如:融資成本過高。當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評價時,由于信息不完善,導致評價過程成本較高,并且易出現陷阱。另外受部分外在因素影響,貸款利率較高。當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時,往往需要盡快獲得融資,因此在貸款時大多選擇短期抵押。因為短期抵押風險較低,并且審批速度較快,但該手段成本遠大于其他手段,無形中對中小企業發展造成了一定困難。并且由于當前中小企業基數過大,需求貸款總量也較大,據數據顯示,當前中小企業貸款占全國貸款總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此能夠獲得貸款的中小企業較少。在進行外源融資的過程中,由于我國市場制度還未完善,監管力度低,導致融資成本提升。通過互聯網融資雖能避免上述缺陷,卻因政策和監管存在缺陷,而難以對風險進行規避。
四、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影響因素的統計分析
1.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在當前信息技術發達的背景下,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相關金融機構能夠利用大數據來統計分析,所分析出的結果對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影響因素進行確認,并且通過統計分析獲得的數據資源成本較低。其主要表現為金融機構可通過統計分析對申請貸的需要調查的中小企業所需要了解的相關因素縮小范圍。通過這些統計分析獲得的數據能真實體現中小企業當前影響其融資發展的相關因素,并且通過這些數據,能夠在搜索信息時,獲取中小企業對于融資過程中更為重要的信息,并且在獲取這類信息時比起全部調查耗費成本要少。并且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時,通過采用信息技術等方法,可以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精煉,獲取中小企業的關鍵信息,從而防止在貸款過程中出現欺詐事件。該方式能夠有效提高金融調配效率,并大幅降低成本,對借貸的風險做出更為精準的判斷,從而可以有效節省貸款審核的時間,降低交易過程中所消耗的成本,以滿足中小企業數量少、時效性強和頻率高的特點。
2.重視風險評估
通過結合統計分析獲得的數據,可以發現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哪個環節存在不穩定因素,可以使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對該環節投入更多注意力,從而降低風險。通過結合統計分析數據企業能夠切實對融資進行具體規劃和設計,而金融機構也更容易把握不穩定因素,從而使其能夠有效降低融資風險,或在風險剛剛發生就及時遏制。另外對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影響因素進行統計分析還能使金融機構明確融資過程中的不穩定因素,從而不再過于排斥給予中小企業貸款,并有效降低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難度。
3.提高中小企業資金使用效率
通過統計分析結果,中小企業可以在當前不利融資環境中,將資金投入到對融資方式造成影響的相關因素上,從而提高中小企業自身優勢,降低不必要的現金流出,通過正規渠道減輕企業資金負擔。使中小企業在融資競爭中具有更強競爭力,從而能夠獲取更多資金支持,保證自身得以穩步、快速的發展。
五、結語
當前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其發展過程中受融資問題限制導致發展速度緩慢。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的統計調查,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影響因素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分析法設計與商業職能范疇,其不僅應用難度低,工作量小。統計學分析主要用于對研究目標的不同數量關系進行分析。從分析結果中探索該數據與事物之間存在的關系或變化趨勢等,從而對上述關系進行準確詮釋。從結果中可知,當前決定中小企業融資因素的主要因素為企業資產規模、企業收入水平和申請借款用途。唯有在融資過程中控制好上述因素,才能保證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從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帶動我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寧夢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8(19):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