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崗
摘要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完成黨的執政使命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國有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根本保證。石油企業緊緊圍繞“調結構、拓市場、抓管理、轉高端促轉型”的工作主線,各項改革管理和資源優化措施不斷深化推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加強企業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對保證生產經營任務的完成和改革發展穩定目標的實現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石油企業 基層黨組織 政治核心
一、國有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的必要性
(一)是企業科學和諧發展的客觀要求
謀求跨越式發展是國有企業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所做出的必然選擇。黨建工作創新進一步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國有企業經營目標同向、工作同力、發展同步,將黨建政治優勢轉化為生產力。黨建工作創新著力提高黨組織在政治上的感召力、組織上的保障力、紀律上的約束力、思想上的凝聚力、行動上的執行力,必將推動國有企業經營生產的創新和技術創新,進而推進國有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是引領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提高“軟實力”的需要
黨建工作創新對國有企業文化發揮引領、規范、保障、示范和激勵作用。基層黨建創新與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在工作目標、工作思路、方式載體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大力推進國有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有利于進一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凝聚國有企業黨員職工;提高員工的執行力和創造力;促進職工群眾價值觀的整體性轉變;推動國有企業管理制度創新;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生機活力,構建國有企業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進而推動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實現國有企業治理的升級,提升國有企業的品牌形象。
(三)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需要
要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和解決黨建工作中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新課題、新任務。而黨建工作重心在基層,創新在基層,活力在基層。因此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將有力地保證黨的建設的生命和活力。
二、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創新建議
(一)建立完善科學決策制度
企業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是黨章賦予企業黨組織的重要職責,是實現黨對企業領導、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關鍵。要保證基層黨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必須建立完善一套科學的決策制度,明確黨委決策的內容、程序和范圍。這一點《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關于中央企業黨委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表現在領導層架構、參與決策的領域和程序三個方面。在領導層架構方面,規定黨組織的主要領導成員要參與經營層面的運作,作為董事、董事長,或者總經理、副總經理等也可以進入企業黨組織的領導層。《意見》還首次統一和明確了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決策的程序,規定企業在做出重大決策前,黨委或黨組應首先開會,然后由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與董事會和經理層溝通;在開總經理辦公會和董事會的時候,參加的黨委成員要充分表達黨委的意見;黨委成員在總經理辦公會和董事會后,要向黨委反饋決策結果;如果黨委發現有不符合國企責任的行為,要向上一級黨委報告。凡是涉及企業黨的自身建設、干部選拔任用、人才隊伍建設等事項,須提交黨委會(常委會)研究決定。涉及企業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安排及大額度資金運作等事項,黨委必須參與決策,確保在充分醞釀討論的基礎上,由領導班子會議集體做出決定,
(二)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
黨組織決定企業管理人員的選拔、任用、管理和監督工作,是黨管干部原則在企業的具體體現。貫徹黨管干部原則,必須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管政策、管標準、管程序,在選人用人中包括確定用人標準、完善評價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培養后備人才上發揮主導作用;二是管好干部的培育和考察、考評,建立“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管理體制,促進作用發揮。首先,要落實好企業黨委在干部問題上的話語權、決定權。在整個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從醞釀動議到民主推薦,從組織考察到討論決定各個環節,各級黨委要全程發揮主導和把關作用,既不能成為群眾的尾巴和計分工具,也不能違背黨的群眾路線,在用人上搞神秘主義。要堅持集體主導、集體把關,防止把黨委把關異化為少數人乃至某個人說了算。對那些經過實踐檢驗,有利于“好干部”脫穎而出的經驗做法,比如內部競聘、公開選拔等,要繼續堅持并不斷完善,防止和避免唯分、唯票等問題,切實把組織選拔和競爭上崗有機結合起來。要完善和落實領導干部問責制,堅持有權必有責、權責要對等、失責要追究,探索“誰提名、誰負責”“誰考察、誰負責”“誰監督、誰負責”等措施辦法,建立倒查機制,不管人到哪里,責任都跟到哪里,對違規問題不僅查處當事人,而且追究責任人。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在新的形勢和時期下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必須要加強創新精神和制度的改進,把黨建工作與企業的生產經營互相結合,努力探求出一條適合民意的黨建工作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