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盼 唐勇軍
摘要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尚在起步階段的綠色會計提供了發展契機,文章主要通過綠色會計核算與監督兩方面的提高來反映大數據對綠色會計的影響。大數據為綠色會計核算提供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非貨幣計量方法,提高其核算的準確性;利用大數據時代云計算和互聯網技術建立綠色會計信息共享系統,提供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和監督平臺,提高其監督的透明度。
關鍵詞大數據 大數據時代 綠色會計 核算與監督
新世紀以來,環境問題逐漸加劇。在去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是明確提出“推進綠色發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的號召,再次強調了社會發展的綠色環保方向。綠色會計作為反映和衡量我國綠色發展形勢的重要工具,卻存在著無制度、無管理的尷尬狀態。
縱觀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發展以來,大數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大數據時代已經悄然來臨。會計的運行模式從最開始的手寫記賬,到互聯網時代以來的程序記賬,隨應大時代的發展,會計模式在逐步完善。而在會計內部模塊中,我國的綠色會計猶待填充和進步。緊隨數據時代的大步伐,發展完善綠色會計的應用已經迫在眉睫。
一、精之于準一大數據提高綠色會計核算準確性
綠色會計的遲遲發展與它自身數據的難收集、難處理性有很大關聯。很大一部分屬于無法用貨幣計量或者無法呈現的非結構化數據,無法確定和難以計量使得綠色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受到極大影響。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提供和分析各類綠色會計所需數據,從而促進了綠色會計核算的準確化。
(一)精于數據大數據提供綠色數據支撐
大數據包括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結構化數據便于計算機存儲、處理和查詢,因而傳統會計的核算更多依靠結構化數據的支撐。在對原始數據的剖析和分解中,有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因難以收集而被摒棄,大大影響了信息的準確性。綠色會計因其實物形態的特殊性,非結構化數據作為主要部分有著更為重大的作用。對比傳統數據的處理,大數據處理會更多關注和分析包含眾多細節信息的非結構化數據,為綠色會計核算提供數據支撐。
1.綠色會計的結構化數據。綠色會計核算的結構化數據包括兩大類,一是直觀反應企業環境成本和收益的數據。其中環境成本主要包括環境污染成本和環境保護支出。環境污染成本為由于三廢排放、資源過度消耗等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惡化而帶來的損失,及向政府交納的資源稅、環保費等。環境保護支出包括綠化環境、減少資源耗費等投入的研發費用、管理費用。環境保護的收益為企業從環保中所獲得的收益,包括企業采用綠色工藝和原材料制作綠色產品所帶來的利潤增長、企業環保舉措帶來良好社會效益而得到的政府獎勵等。
第二類是需要通過大數據的云計算平臺進行篩選、分析和總結之后的企業綠色會計指標和數據。根據多時期多主體的數據采集和歸納,對綠色會計核算業務作出指標或標準。如環保支出指數反映企業環境保護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重、環保收益增長率反應企業因改善綠色產品結構、發展綠色財務計劃后的收益增長狀況等。
正因大數據技術的支持,綠色會計核算的結構化數據才不至于缺少相對性的指標和相對數據等信息,絕對性數據也因技術發展更為精確,從而滿足綠色會計核算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2.綠色會計的非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是一種數據結構不規則或不完整,沒有預定義的數據模型,擁有格式多樣、標準多樣的特點?,F階段的會計信息只汲取結構化數據,而對非結構化數據置之不理,然而在非結構化數據中蘊藏著有用的信息寶庫。對于綠色會計來說,非結構化數據的重要程度更有甚于結構化數據,而利用數據可視化工具分析非結構化數據能夠幫助企業快速地發展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的非結構化數據主要包括由于企業生產行為帶來的環境污染后果或綠色技術展示相關圖片、影視等。環境污染例如因工廠大量抽調河水、排放污水而導致的河流流量下降、水質污染等,排放污染氣體而帶來的有害氣體增多、PM2.5上升、霧霾加重等。
綠色技術如企業利用新能源研發產品、新技術帶來的環境改善等,這些非結構化數據無法用貨幣計量,只能承載在圖片、視頻、聲音等形式中來呈現,而這些非結構化數據卻是綠色會計核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數據,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平臺,可以開發非結構信息數據化的系統軟件和技術標準,使非結構化數據通過分析和量化來得以應用。相比于只有結構化數據的核算基礎,增加非結構化數據之后的綠色會計核算將會更加準確、可靠。
(二)準于計量大數據促進綠色會計計量與核算
1.綠色會計計量障礙。綠色會計更多的采用非結構化數據,且大部分數據無法用貨幣計量,因而相較于傳統的貨幣計量方法,綠色會計急需切實可行的指標體系和科學的定量方法。將所有的環境成本和收益用貨幣計量不僅影響核算的準確性,其操作性難度更大,而這些計量障礙的存在阻礙了綠色會計的實施和發展。
2.大數據提供非貨幣計量方法。面對綠色會計計量與核算的種種困擾,在如今大數據發展的時代下通過科技排除障礙,對綠色會計進行準確核算。傳統的會計計量單位是“元”,在大數據時代,計量單位會多元化,例如時間、數量、空氣污染指數,排放量等非貨幣計量單位也會增加。非貨幣計量單位的出現使企業部分無法用貨幣計量的環境成本和收益得到有效計量,例如對企業排放污水以排放量作為單位計量,核算企業環境污染成本。
大數據、云會計時代的來臨,為企業方便、快捷地獲取、篩選與環境成本和收益相關的各種數據提供了巨大幫助。大數據和云會計技術可以應用于綠色會計成本控制系統,通過建立各種數據模型和各種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引入科學分析方法來確定成本費用的構成,對環境污染成本進行準確判斷后再將成本費用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從而實現精準、有效的綠色會計成本控制,提高綠色會計核算的及時勝。
二、督之于察—大數據增加綠色會計監督透明度
由于我國對綠色會計信息缺乏科學和公認的量化標準,且尚未建立完備的綠色會計審計制度,大部分的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忽略了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對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只有部分在附注中稍微提及,甚至只字不提。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綠色會計的透明度、阻礙了社會和公民對于企業綠色會計的監督。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平臺與數據分享為綠色會計的監督提供了發展機遇和空間。
(一)督于披露大數據助力綠色會計信息披露
1.綠色會計信息共享系統。綠色會計相關信息共享系統是一個利用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將政府、企業、公民納入統一互相監督的信息共享平臺,旨在為各主體提供綠色會計相關信息,接受各主體進行綠色會計相關披露、監督各主體節約資源、綠色環保。
綠色會計信息共享系統分為政府和企業兩級信息共享平臺。政府模塊分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企業跟隨地方政府按地區分類。綠色會計信息共享系統還包括一級信息反饋平臺,為社會和公民對政府和企業信息共享平臺的綠色會計相關披露進行查閱和監督,并將相關評論和建議在信息反饋平臺上進行反饋。信息共享平臺和反饋平臺二者相輔相成,統一有序,建立分工明確、層級分明、邊界清晰的綠色會計信息共享系統。
在企業模塊的信息共享平臺中根據企業注冊地的省、直轄市進行分類,每個企業擁有自己的頁面和網站,每個企業的頁面都由固定的幾個綠色會計相關板塊組成,同時,企業需要在資產負債表日就板塊模式提供和披露最新的數據、憑證、附注等相關內容,以接受政府和公民的監督和查閱。
地方政府分為地區企業統計部分和政府綠色會計披露部分。年末地方政府需要對本省的所有企業相關綠色會計披露進行匯總統計和分析,以展示和反應地區本年度環境保護的成就和力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對其自身的環境保護成本和效益進行分析和披露,其中板塊根據政府會計特點略不同于企業信息共享平臺,但整體框架和方向不會太大變化。
2.平臺運營技術標準與相關披露制度。在建立了信息共享系統作為披露之后,只有擁有一定的運營標準與法律法規制作為限制性要求,平臺才能合理運轉發揮其披露與監督的效用,從而為我國綠色會計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貢獻。
建立平臺運營相關技術標準。由政府部門帶頭借助軟件公司的力量對信息共享系統綠色會計信息的收集、傳輸、存儲以及利用等技術做出標準制度和相關問題匯總與解決。將這些技術標準通過中央政府權力進行公示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按照標準執行,實現綠色會計數據的標準化,建立統一制度、井然有序的綠色會計信息共享系統。
建立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將涉及環境的綠色會計相關內容列入會計要素,使其成為必須披露的內容,以防止有關部門和單位在信息共享系統中披露綠色會計的短期行為。同時應由中央政府制定統一的制度和法律法規,地方和企業按照法律法規執行相關政策,如有違反,按法律給予懲處,以保障信息共享系統的運行。
借助大數據各項技術和平臺建立綠色會計信息共享系統,不僅能夠反映企業綠色經濟活動的相關信息,還能夠對其綠色會計業務進行審核、驗證,促進綠色會計業務的披露和發展。加之以相關技術標準和法律政策作為保障,綠色會計的信息披露將更加便捷與透明,以響應我國保護環境、綠色發展的政策和方向。
(二)察于監督大數據為社會公眾提供監督平臺
提高綠色會計的透明度,僅從披露角度完善遠遠不夠,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才能為綠色會計透明化更添一重保障。綠色會計尚發展緩慢且公眾對其了解甚少,加之政府和企業披露相關內容較少,無主體、無渠道、無信息使得綠色會計接受公眾的監督起步較晚且發展緩慢。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綠色會計才能得到進一步保障。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社會公眾的監督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1.綠色會計信息共享系統——信息反饋系統。在大數據時代下建立綠色會計信息共享系統將為促進綠色會計信息為公眾所了解熟知提供渠道,為企事業單位披露綠色會計信息提供平臺,使得信息的不對稱性大大減小。同時更為關鍵的是信息反饋平臺的建設,通過反映公眾監督之后的信息反饋或是疑問,為社會公眾監督提供了極大便捷。
有效的管理信息反饋平臺,增加它的有效性和權威性,才能促使更多的公眾在系統中發揮自身的監督權和反饋權。這就要求政府修改會計法,將綠色會計監督列入會計法,以法律的形式確定它的地位和作用,讓公眾監督有法可依。
2.綠色會計信息與解釋匹配。社會公眾的知識層次有高低不同,監督主體并非全部是財務會計相關技術人員,部分非專業人員在審閱和監督過程中對某些信息無法理解,因而需要一定的解釋以讓社會公眾更好監督。大數據的發展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改善的方法。借助互聯網技術在綠色會計信息共享平臺各企事業單位的相關披露旁給予提示,如有需要可以點擊查看相關解釋。相關解釋擁有一定的白話文性,即使沒有任何專業功底的人也可以讀懂,這樣既能擴大監督群體,也能提高監督的有效性。
三、結語
精準于核算、透明于監督。大數據對綠色會計核算提供了更為準確的數據核算基礎,更為便利和精確的計量核算方法,同時也為綠色會計監督提供了更為嚴格的披露途徑和更為透明的監督平臺。然而大數據對于綠色會計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核算和監督,對綠色會計要素、綠色會計信息質量、以及綠色會計信息的安全勝等都有著及其深刻的影響。大數據帶來的人工智能化、互聯網信息技術化、云會計計算平臺都將會對我國綠色會計的發展產生舉足親重的影響,對于尚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的綠色會計而言,大數據的時代背景是典快速發展的一個重大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