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團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第一中學 678200)
機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力學中的重要規律之一,也是高考的必考內容之一.因其難度大,靈活性強,解題步驟復雜等特點,需要學生在對該類題型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把握的基礎上,掌握高中物理機械能守恒解題方法.本文介紹了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條件,并通過實例分析探討了機械能守恒定律應用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1)只受重力作用,例如不考慮空氣阻力的各種拋體運動,物體的機械能守恒.
(2)除受重力外,物體還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代數和為零.
(3)除重力外,只有系統內的彈力做功,并且彈力做的功等于彈性勢能變化量的負值,那么系統的機械能守恒,注意并非物體的機械能守恒,如與彈簧相連的小球下擺的過程機械能減少.
(1)利用機械能的定義判斷若物體動能、勢能之和不變,機械能守恒.
(2)利用守恒條件判斷.
(3)利用能量轉化判斷:若物體系統與外界設有能量交換,物體系統內也沒有機城能與其他形式能的轉化,則物體系統機械能守恒.

圖1
例1 如圖1所示,水平傳送帶的右端與豎直面內的用內壁光滑鋼管彎成的“9”形固定軌道相接,鋼管內徑很?。畟魉蛶У倪\行速度為v0=6m/s,將質量m=1.0kg的可看作質點的滑塊無初速地放到傳送帶A端,傳送帶長度為L=12.0m,“9”形軌道全高H=0.8m,“9”形軌道上半部分圓弧半徑為R=0.2m,滑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3,重力加速g=10m/s2,試求:
(1)滑塊從傳送帶A端運動到B端所需要的時間;
(2)滑塊滑到軌道最高點C時受到軌道的作用力大??;
(3)若滑塊從“9”形軌道D點水平拋出后,恰好垂直撞在傾角θ=45°的斜面上P點,求P、D兩點間的豎直高度h(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答案:(1)3s (2)90N (3)1.4m
解 (1)在傳送帶上加速運動時,由牛頓定律μmg=ma得
a=μg=3m/s2
之后滑塊做勻速運動的位移x2=L-x1=6m

故t1+t2=3s
(2)滑塊由B到C的過程中,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FN=90N ,方向豎直向下.
由牛頓第三定律得,滑塊對軌道的壓力大小90N,方向豎直向上.
(3)滑塊從B到D的過程中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設P、D兩點的高度差為h,
滑塊從D到P的過程中,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由以上三式可解得h=1.4m
點評 使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步驟為:(1)選取研究對象;(2)根據研究對象所經歷的物理過程,進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3)恰當的選擇參考平面,確定研究對象在過程的初末狀態時的機械能;(4)選取方便的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形式進行求解.

圖2
例2 如圖2,滑塊a、b質量為m,a套在固定豎直桿上,與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過鉸鏈用剛性輕桿連接,由靜止開始運動.不計摩擦,a、b可視為質點,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 ).
A.a落地前,輕桿對b一直做正功

C.a落地過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終不大于g
D.a落地前,當a的機械能最小時,b對地面的壓力的大小為mg
答案:B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動能定理、牛頓運動定律以及機械能守恒定律;選項A,剛開始b的速度為零,由速度分解可知沿桿方向分速度為零,即b的速度為零,由動能定理知桿對b先做正功,后做負功,選項A錯誤.

選項C,a落地過程中,, 桿對b先做正功,后做負功,說明后半段過程,桿對兩個物體題提供拉力,此時a的加速度大于g;
選項D,當a的機械能最小時,對系統機械能守恒可知b的速度最大,又因為b先加速后減速,即桿的作用力由推力變為拉力,且當b的速度最大時,桿的作用力恰好處于推力和拉力的轉換臨界點,即桿的作用力為零,則對a來說此時只受重力,b此時也只受重力,選項D正確; 本題正確選項為BD.
點評 本題有兩個關鍵點:(1)要用速度投影定理尋找兩物塊的速度關系,把兩物塊的速度分解成沿著桿的分速度和垂直桿的分速度,則兩者沿著桿的分速度相等,當a快要落地時,桿呈水平方向,此時a沿桿的分速度為零,所以b最終速度為零;(2)要注意彈力的臨界點,由題意知桿對a先做負功,后做正功,即桿的彈力方向與a的速度先成鈍角后成銳角,垂直時是臨界點,此時桿的彈力方向為水平方向,a的速度最小,b的速度最大,既然桿的彈力方向成水平,b對地面的壓力的大小必然為mg.

圖4
例3 輕質彈簧原長為2l,將彈簧豎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頂端將一質量為5m的物體由靜止釋放,當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彈簧長度為l.現將該彈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點,另一端與物塊P接觸但不連接.AB是長度為5l的水平軌道,B端與半徑為l的光滑半圓軌道BCD相切,半圓的直徑BD豎直,如圖4所示.物塊P與AB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用外力推動物塊P,將彈簧壓縮至長度l,然后放開,P開始沿軌道運動,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
(1)若P的質量為m,求P到達B點時速度的大小,以及它離開圓軌道后落回到AB上的位置與B點間的距離;
(2)若P能滑上圓軌道,且仍能沿圓軌道滑下,求P的質量的取值范圍.
解析 (1)依題意,當彈簧豎直放置,長度被壓縮至l時,質量為5m的物體的動能為零,其重力勢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彈簧長度為l時的彈性勢能為EP=5mgl①



④
設P滑到D點時的速度為vD,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P落回到AB上的位置與B點之間的距離為s=vDt⑧
(2)為使P能滑上圓軌道,它到達B點時的速度不能小于零.由①②式可知
5mgl>μMg×4l⑩
為使P仍能沿圓軌道滑回,P在圓軌道的上升高度不能超過半圓軌道的中點C.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例4 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兩個靜止的木塊A和B,兩者相距為d.現給A一初速度,使A與B發生彈性正碰,碰撞時間極短:當兩木塊都停止運動后,相距仍然為d.已知兩木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B的質量為A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
設在發生碰撞前的瞬間,木塊A的速度大小為vv;在碰撞后的瞬間,A和B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在碰撞過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得

mv=mv1+(2m)v2②
以碰撞前木塊A的速度方向為正.


按題意有:d=d1+d2⑥
設A的初速度大小為v0,由動能定理得


只有形成強大的知識網絡,在考場上才能迅速提取所需信息,進行歸很類總結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