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平
(江蘇省海門市四甲中學 226141)
從近年來的試卷比較發現,2018年江蘇物理試卷的結構、題型相對穩定,采取以主干知識為載體的方式全面考查物理基本內容,難度系數穩中有升,在聯系實際,創新方面,體現了學科素養的特色,將中學教學與高校選拔人才融為一體.
物理學科屬于嚴謹的自然學科,對知識的認識過程必須從基礎出發,一點一滴做起.從2018年的高考試卷中不難發現,注重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考查比比皆是,如絕大多數的選擇題.試卷首當其沖的是天體運動、遠距離輸電……這些都是雙基的具體表現.作為中學教育,高考就是教學的風向標,就是教學的引領者,高考試題涵蓋的物理學科素養是毋容置疑的,可以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傳輸給學生.
在2018年的江蘇物理試卷試題蘊含著對學生的學科方法和思維能力的考查.盡管試題難度較2017年整體比有所降低,沒有偏難和怪題,作為考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將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出現知識轉化錯誤是很難避免的.例如單選題第3題:
例1 某彈射管每次彈出的小球速度相等.在沿光滑整直軌道自由下落過程中,該彈射管保持水平,先后彈出兩只小球.忽略空氣阻力,兩只小球落到水平地面的( ).
A.時刻相同,地點相同 B.時刻相同,地點不同
C.時刻不同,地點相同 D.時刻不同,地點不同
這是一道涉及物體的運動內容的試題,從考后的調查結果發現在分析運動的過程是考生容易出錯地方,究其因是沒有對彈射管的運動狀態和過程清楚的分析,歸根結底是在學習物理基礎知識時沒有構建學科方法.因此,在考場上也要記住,十年磨一劍,讀題精準是問題解決的關鍵,對題干中的每一個字、詞、符號都需要反復打磨,要弄清楚題目的條件,抓住語言的關鍵,做到滴水不漏,將自己在平常學習過程中的看家本領拿出來.
物理規律是科學探究的結果,作為高考試題中體現實驗技能的試題成為物理實驗的主旋律.例如,2018年江蘇卷中的第10題:
例2 一同學測量某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
如圖1所示是該同學正準備接入最后一根導線(圖中虛線所示)時的實驗電路,請指出圖中在器材操作上存在的兩個不妥之處.

圖1
本題知識載體是測量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實驗,主要是對學生物理實驗原理、實驗規范操作、實驗誤差分析等的基本學科素養的考查.如果考生僅僅憑借經驗推斷,對本實驗基本點不夠熟悉,很容易出現遺漏:作為實驗打開開關是容易看出來,但是,電阻箱不能為0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問題.
另外,在試卷的第11題,以信息的形式探究重力加速度,體現了靈活運用所學物理的實驗原理和方法去探究新情景、解決新問題的創新性的學科素養.
通過案例說明,中學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物理實驗教學,不斷地將教材中的實驗技能融于到新問題的探究中,將實驗技能潛移默化成為學生的科學實驗素養.
物理與生活是一體化的,因此,試題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挖掘現代科技發展,關注學生日常生活,突出問題解決的價值意義的試題精彩紛呈.例如,2018年江蘇卷的第8題“閃光燈發光”:

圖2
例3 如圖2所示,電源E對電容器C充電,當C兩端電壓達到80V時,閃光燈瞬間導通并發光,C放電.放電后,閃光燈斷開并熄滅,電源再次對C充電.這樣不斷地充電和放電,閃光燈就周期性地發光.該電路( ).
A.充電時,通過R的電流不變
B.若R增大,則充電時間變長
C.若C增大,則閃光燈閃光一次通過的電荷量增大
D.若E減小為85V,閃光燈閃光一次通過的電荷量不變
本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對電容器的充放電的分析.這是將理論知識實際化、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認識到電容器充電與兩端電壓的關系,以及對公式Q=CU的理解.這是對電學理論知識的升華,是對知識結構的重新整合.高考試卷反映的知識的應用與遷移一個側面,濃縮的是社會生活、科技發展,這類考題也為我們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學指明了方向.在江蘇試卷中還有:第1題的“高分系列衛星” 、第2題的“遠距離輸電”、第6題“高鐵上的指南針”、第12A題的“濕泡溫度計”等屬于現代高科技等等屬于社會生活.
透過這些試題不難發現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理想的物理模型,讓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充分感悟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內化為他們在物理學科中的核心價值觀.種種跡象明白,將物理學科知識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等緊密聯系起來,是作為中學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總而言之,透視高考物理試題,挖掘試題內涵可以為中學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務必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夯實基礎知識,做到一步一個腳印,在積累中形成專業素養;落實從知識體系的框架下構建學科方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點點滴滴的探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鑄造他們創新的素養;在生活中強化學生的科技實踐,凸顯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只有這樣,物理知識才能做到為我所用,為社會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