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紅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四川 成都 610051)
疤痕妊娠是一種異常兇險的產科急癥,其屬于異位妊娠的一種。有研究表明,隨著疤痕妊娠患者的孕囊逐漸增大,可使其發生子宮破裂、子宮出血等嚴重的并發癥,從而危及其生命[1]。本文主要探討為疤痕妊娠患者使用三聯療法進行人工流產的臨床效果。
將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收治的108例疤痕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這108例患者均未患有心、腦、腎、肝等臟器的器質性疾病,其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自愿接受人工流產的同意書。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0~39歲,平均年齡為(28.56±3.2)歲;其孕周為6~22周,平均孕周為(8.2±2.7)周。研究組患者的年齡為21~40歲,平均年齡為(28.16±2.8)歲;其孕周為5~21周,平均孕周為(8.3±2.6)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和清宮術。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對其進行局部麻醉。2)在患者的右下肢股動脈處進行穿刺,并置入動脈鞘。3)使用4 F的Cobra 2導管進行雙側子宮動脈選擇性插管。4)對患者進行子宮動脈造影。5)確認導管進入患者的子宮動脈后,用直徑為1 cm,長約1.5 cm的明膠海綿條對其雙側的子宮動脈進行栓塞。每一側使用明膠海綿條的數量為3~5個。進行清宮術的方法是:1)在實施子宮動脈栓塞術后1~3 d,對患者進行清宮術。2)協助患者取截石位。3)用宮頸鉗固定患者的宮頸上唇,將探針沿其子宮體方向送入其子宮底部。4)將宮腔吸引器送入患者的宮腔內,然后,反復刮吸其子宮壁。為研究組患者使用三聯療法(子宮動脈栓塞術+甲氨蝶呤+清宮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對其進行局部麻醉。2)在患者的右下肢股動脈處進行穿刺,放置套管后,拔出穿刺針,并導入超滑導絲。3)對患者進行子宮動脈造影,觀察其子宮動脈的血運情況。4)向導管中注入100 mg的甲氨蝶呤(生產企業為鄭州永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國藥準字H41020546)。5)使用直徑為1 cm,長約1.5 cm的明膠海綿條對其雙側的子宮動脈進行栓塞。每一側使用明膠海綿條的數量為3~5個。研究組患者清宮術的手術方法與對照組相同。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及完全流產的成功率[2]。將患者流產的效果分為完全流產、不完全流產和流產失敗這三個等級。1)完全流產:術后,患者未發生子宮穿孔,其陰道流血量低于100 ml。術后2周,患者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宮體正常,子宮肌層回聲均勻,其宮腔內未見異常。2)不完全流產:術后,患者的陰道流血量為100~200 ml。術后2周,患者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宮腔內回聲異常,需對其進行二次清宮術。3)流產失敗:術后,患者發生子宮穿孔,需對其進行子宮切除術。
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月經恢復的時間、瘢痕包塊消失的時間、血清β-hGC恢復正常的時間、尿hGC轉陰的時間均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在對照組患者中,完全流產的患者有41例,不完全流產的患者有12例,流產失敗的患者有1例,該組患者完全流產的成功率為75.93%。在研究組患者中,完全流產的患者有51例,不完全流產的患者有3例,該組患者完全流產的成功率為94.44%。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完全流產的成功率更高,P<0.05。
疤痕妊娠是剖宮產術遠期的并發癥之一。疤痕妊娠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導致其發生子宮破裂、子宮出血,從而危及其生命[3]。清宮術是終止剖宮產術后發生高危妊娠常用的流產方法。該術式具有操作簡單的特點。臨床實踐證實,清宮術適用于孕囊位于淺表子宮肌層或妊娠時間<7周的疤痕妊娠患者。對疤痕妊娠患者進行清宮術時,易導致其發生子宮穿孔、子宮出血等嚴重的并發癥。有研究表明,在對疤痕妊娠患者進行清宮術前,應先對其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阻斷其子宮動脈對子宮體的血供,可有效地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近年來,三聯療法(子宮動脈栓塞術+甲氨蝶呤+清宮術)被廣泛地應用于高危妊娠患者的人工流產中。甲氨蝶呤是葉酸拮抗劑,可通過干擾二氫葉酸還原酶的DNA合成,達到阻止胚胎發育的目的。有研究表明,為疤痕妊娠患者使用三聯療法進行人工流產,可阻斷胚胎的血供,加快胚胎的缺血性死亡。本次研究的結果證明,為疤痕妊娠患者使用三聯療法進行人工流產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其完全流產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