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芳,姬廣翠,盧夢嬌
(江蘇省泗陽縣人民醫院,江蘇 宿遷 223700)
冠心病是心內科的常見病,是指由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所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心絞痛是冠心病患者典型的癥狀之一。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除了存在心前區疼痛的癥狀外,還可出現心慌、乏力、氣短等癥狀[1]。臨床上在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治療時,對其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其療效[2]。在本文中,筆者對江蘇省泗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18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旨在研究對此類患者進行整體護理的效果。
將江蘇省泗陽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18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納入本研究。這118例患者的入院時間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美國心臟協會(AHA)制定的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均存在心絞痛的癥狀。其中,排除合并有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癲癇、腦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Ⅰ組與Ⅱ組。在Ⅰ組患者中,有男34例(占57.63%),女25例(占42.37%);其年齡為44~73歲,平均年齡為(58.72±2.46)歲;其冠心病的病程為1~8年,平均病程為(3.74±0.82)年;其中,合并高血壓與血脂異常的患者分別有31例(占52.54%)和46例(占77.97%);其心絞痛分級為Ⅰ級、Ⅱ級和Ⅲ級的患者分別有11例(占18.64%)、28例(占47.46%)和20例(占33.9%)。在Ⅱ組患者中,有男35例(占59.32%),女24例(占40.68%);其年齡為46~75歲,平均年齡為(59.34±2.84)歲;其冠心病的病程為1~10年,平均病程為(3.95±0.93)年;其中,合并高血壓與血脂異常的患者分別有30例(占50.85%)和45例(占76.27%);其心絞痛分級為Ⅰ級、Ⅱ級和Ⅲ級的患者分別有13例(占22.03%)、27例(占45.76%)和19例(占32.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對癥治療,方法是: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對其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用美托洛爾對其進行降血壓、預防心律失常的治療,用硝酸甘油對其進行緩解心絞痛的治療,用阿托伐他汀對其進行調脂治療等。在此期間,對Ⅰ組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及病情觀察等常規護理。對Ⅱ組患者進行整體護理,方法是:1)用藥指導。囑患者按時服藥,不可擅自更改服藥的時間或用藥量。若患者因記憶力差而經常忘記服藥,應囑其家屬督促其服藥,或為其制作服藥提醒卡片。向患者介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藥物的用法用量、藥理作用及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例如,告知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片后可能出現頭痛、眩暈、血壓下降、惡心等不良反應,囑其在出現上述不良反應后不要慌張,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2)心絞痛的護理。當患者發生心絞痛后,讓其立即服用硝酸甘油片,并絕對臥床休息。密切觀察患者心絞痛癥狀的嚴重程度、持續的時間及用藥后其疼痛癥狀的改善情況等。若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片后其心絞痛的癥狀仍未得到改善,應遵醫囑為其靜脈輸注鎮痛藥物。3)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在患者的病情穩定后,主動與其進行交流,向其講解冠心病、心絞痛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在發生心絞痛后不要過于緊張和恐懼,以免增加其心肌的耗氧量,加重其心絞痛的癥狀。采用多種手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鼓勵其正確地看待疾病,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4)生活護理。告知患者起居要有規律,早睡早起,保證每晚的睡眠時間不低于8 h。告知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以促進其血液循環,提高其抵抗力。囑患者避免進行超負荷的運動,以防導致其心肌發生缺血、缺氧。囑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在排便時勿過度用力,以免增加其心臟的負擔。若患者發生便秘,應遵醫囑為其應用促進排便的藥物。囑患者多喝水,以降低其血液的粘稠度。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因局部受寒而導致其末梢血管過度收縮。囑患者戒煙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5)飲食護理。告知患者要定時、定量進食,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囑其多食用蔬菜、水果及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的食物,嚴格限制其膽固醇、脂肪和鹽分的攝入量。囑其忌食油炸、甜膩、生冷及辛辣的食物,不要飲用濃茶、咖啡等飲品。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心絞痛發作的頻率、心率及血壓。在兩組患者出院前,采用自制的生活質量評分量表(此量表為匿名量表,滿分為100分)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佳。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心絞痛發作的平均頻率分別為(4.32±1.24)次/d與(1.37±0.46)次/d,二者相比,P<0.05;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收縮壓的平均水平分別為(137.69±6.18)mmHg與(125.92±5.13)mmHg,二者相比,P<0.05;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舒張壓的平均水平分別為(88.69±3.76)mmHg與(82.82±1.97)mmHg,二者相比,P<0.05;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的平均心率分別為(82.63±12.82)mmHg與(71.04±11.93)mmHg, 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的頻率、血壓及心率(±s)

表1 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的頻率、血壓及心率(±s)
組別 例數 心絞痛發作的頻率(次/d)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心率(次/min)Ⅰ組Ⅱ組t值P值59 59 4.32±1.24 1.37±0.46 6.8571<0.05 137.69±6.18 125.92±5.13 4.9472<0.05 88.69±3.76 82.82±1.97 4.7428<0.05 82.63±12.82 71.04±11.93 5.1728<0.05
接受護理后,Ⅰ組患者與Ⅱ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平均評分分別為(72.24±11.17)分與(88.14±10.32)分,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2 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分,±s)

表2 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Ⅰ組Ⅱ組t值P值59 59 58.57±8.91 57.64±8.93 0.8764>0.05 72.24±11.17 88.14±10.32 4.3124<0.05 6.3141 8.9417 <0.05<0.05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此病的主要危險因素[3]。心絞痛是冠心病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目前,臨床上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主要是進行藥物治療。對其進行藥物治療的原則是緩解其心絞痛的癥狀、減輕其冠狀動脈內皮損傷的程度、改善其血脂的水平和心肌的能量代謝、穩定其血管內的粥樣硬化斑塊[4-5]。在對此類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其進行護理干預。整體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采用此護理模式可對影響患者病情發展和轉歸的諸多因素(如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及社會因素等)進行綜合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的結果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從而可最大程度地提高其身心的舒適度,減輕其生理和心理的應激反應,促進其早日康復[6-8]。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可顯著降低其心絞痛發作的頻率,改善其心率和血壓的水平,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