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艷麗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 常州 213000)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在妊娠期間較為常見的并發癥。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1]。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FPG(空腹血糖)的水平、TG(三酰甘油)的水平、FINS(空腹胰島素)的水平、體質指數、糖尿病家族史等均是誘發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2]。臨床實踐證實,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結局較差,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有研究表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妊娠結局[3]。本文主要探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婦產科收治的1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將這160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常規組患者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8.40±3.98)歲;其體質指數為22.65~37.02 kg/m2,平均體質指數為(26.37±0.51)kg/m2。干預組患者的年齡為22~39歲,平均年齡為(28.36±4.02)歲;其體質指數為24.65~38.02 kg/m2,平均體質指數為(26.40±0.47)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對其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2)護理人員定期協助患者進行B超檢查,以便及時觀察其胎兒是否存在畸形等異常情況。3)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的血糖、尿糖、尿酮體進行檢測。4)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每天使用消毒液清洗其外陰,并勤換內衣褲,從而避免其發生陰道感染性疾病。在此基礎上,對干預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詢問其病史、飲食的情況、睡眠的情況及用藥的情況等,并為其建立健康檔案。同時,護理人員每天對患者血糖的水平進行監測,并將其血糖的水平記錄在健康檔案中,以便及時發現其病情的變化,對其進行對癥處理。2)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⑴護理人員定期舉辦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知識講座,為患者詳細介紹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包括該病發生的原因、對母嬰的危害等)及定期監測血糖的重要性等,增加其對該病的了解。⑵妊娠期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結束后,護理人員向患者發放《妊娠期糖尿病知識手冊》,進一步加深其對疾病的認識,從而提高其對治護服務的依從性。3)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較易出現恐懼、焦慮、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定期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⑵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時發現其存在的不良情緒,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⑶護理人員向患者說明存在不良情緒可提高其體內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應激性激素的分泌量,從而加重其病情,危及其及其胎兒的生命安全[4]。4)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⑴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血糖的水平、飲食的習慣、體質指數等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5]。⑵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多食用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類、魚、蝦等)和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蕎面、玉米面、豆制品等)。⑶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體質指數為其計算每天需要攝入的熱量。⑷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少食多餐,每日進餐的次數可增加到6次,加餐以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為宜。⑸護理人員定期評估患者的體質指數,并根據其不同時期的體質指數為其繪制體質指數曲線圖,然后以此為依據,為其調整飲食結構。5)對患者進行運動護理。⑴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血糖的水平、體溫、脈搏、心率、胎心率等進行監測,并根據監測的結果為其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同時,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堅持運動可有效地減輕胰島素抵抗,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于其康復[6]。⑵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可進行散步、做孕婦操等低強度運動,從而促進其體內的新陳代謝,增強其腰腹和盆底肌的能力,改善其心肺功能。進行運動的時間為30 min/次。
觀察兩組患者對妊娠期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率、對產前檢查的執行率、對飲食和運動護理的依從率及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母嬰并發癥包括妊娠高血壓、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等。
使用SPSS15.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護后,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對妊娠期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率、對產前檢查的執行率、對飲食和運動護理的依從率均更高,其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妊娠期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率、對產前檢查的執行率、對飲食和運動護理的依從率及母嬰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在妊娠期間發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異常。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7]。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較易發生流產、妊娠期高血壓、酮癥酸中毒、感染等嚴重的并發癥,其娩出的嬰兒則較易發生新生兒窒息、新生兒低血糖等嚴重的并發癥[8]。有研究表明,護理人員準確地掌握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癥狀和誘發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9]。本次研究中,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內容包括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和運動護理等。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可督促其按時進行產前檢查,及時發現其病情的變化,從而對其進行對癥處理。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可使其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幫助其樹立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等。定期舉辦妊娠期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可增加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從而提高其對治護服務的依從性[10]。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其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可使其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護[11]。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可有效地控制其血糖的水平。對患者進行運動護理可有效地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曹霞[12]的研究表明,與進行常規護理相比,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更好,可有效地提高其遵醫囑率,降低其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護后,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對妊娠期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率、對產前檢查的執行率、對飲食和運動護理的依從率均更高,其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