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亦悅
摘 要:在我國,目前約有1700多萬視力完全喪失或嚴重受損的視障人士。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身居城市中的視障人士對美好生活和安全便捷出行的向往日趨強烈。然而,由于社會發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雖然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關注殘疾人的交通出行問題,在城市中,也逐步建成了一些無障礙設施,但視障交通系統還不完善,視障人士的交通安全出行問題依然有待解決。本系統的研究希望能為更多殘障人士的交通出行安全提供幫助,推動殘疾人服務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電子信息+” 智慧城市 視障交通
中圖分類號:C91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b)-0010-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視障人群,乃至整個社會的弱勢群體,都不同程度的遭受著這種發展還不充分不平衡帶來的不公平,視障人士的安全出行問題亟待解決。目前,在國外已有的智能城市視障交通系統中,加拿大一家公司開發出一種盲人手持GPS(Trek),臺灣大學羅仁權教授研發了名為“Guilin”的“智能型高效能導盲系統”軟件。這些國際國內的研究中,對于視障者智能出行的方案是碎片化的,沒有形成一個系統化的模型,不能系統化地進行推廣與應用。
目前,我國約有1700多萬視力完全喪失或嚴重受損的視障人士。為進一步推進視障人士便捷的交通出行做出積極的貢獻,筆者就此開展了一系列的思考、探索與實踐。本文“基于‘電子信息+智慧城市視障交通系統的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建立一套智慧城市視障交通系統模型,為下一步的應用推廣奠定基礎。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研究法
收集相關資料,通過圖書館查閱有關智慧城市交通系統、“電子信息+交通”的理論知識和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
1.2 調查研究法
到殘聯實際走訪調研,聽取視障人士和交通管理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請教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總結在實際應用中的經驗和教訓。
1.3 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先從理論上研究,構建系統的理論框架,搭建模擬實例進行實證分析,從中總結出可復制的建設“基于‘電子信息+智慧城市視障交通系統”的模型和方法。
1.4 分析、歸納法
綜合以上調查、分析和研究,得出研究結論。
2 “電子信息+”智慧城市視障交通系統集成及工作原理
本系統主要能實現四項功能:一是利用GPS幫助視障者便捷準確出行;二是幫助視障者安全通過紅綠燈路口;三是與城市交通指揮中心相連,形成城市智能交通指揮系統;四是與視障者家屬形成強相關,家屬能夠準確定位到視障者的位置。
2.1 系統整體方案
本系統主要由前端設備、傳輸設備和遠端設備組成。前端設備為光電傳感器,傳輸設備則是由前端設備通過智能攝像頭傳輸給手機APP,遠端設備主要是視障者專用手機終端,通過手機APP接受信號,如圖1所示。
系統采用了雙電源供電的形式,既可以利用城市已有的路燈電源供電,又可通過搭建太陽能電池板借助太陽能進行供電,達到了節能的效果。在今后的改進中,還可以通過GPS或逐步完善的北斗導航系統對視障人士所在位置進行精確定位。當其通過紅綠燈路口時,光電傳感器通過WIFI信號傳輸給視障人士的手機,使視障者通過接收語音信號而及時止步。同時,交警還可以與城市交通指揮系統相連,通過其特定的手機上的導航系統查看視障人士的準確位置,以便于及時做出應對措施,幫助視障人士安全通過紅綠燈路口。
2.2 紅綠燈路口設計方案
本系統構建模型主要工作原理是設計的一個簡易交通紅綠燈信號燈,在智能狀態下。主要通過時間控制器實現切換紅綠燈信號,在需要執勤交警指揮交通時,可通過交警智能手機APP切換紅綠燈信號。在人行斑馬線兩側安裝光電傳感器,當視障人士經過斑馬線時,若交通信號為紅燈狀態,光電傳感器動作,信號提示音箱工作,借助智能控制單元將聲音信號傳輸至視障者的手機,從而使視障者在紅綠燈路口及時止步。當視障者需要幫助時,可通過手機呼叫執勤交警需求幫助,如圖2所示。
3 “電子信息+”智慧城市視障交通系統創新與特色
3.1 創新性
本系統利用“電子信息+智能交通”構成了智能城市視障交通系統,借助了電子信息學與人工智能跨界融合的契機;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并結合了GPS等智能終端進行操作,能夠幫助盲人更準確地出行;充分利用了現有資源,借助城市電源給傳感器供電,還能建設城市智能交通指揮系統。
3.2 特色
本系統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和人性化3個特點。可以推動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還可通過城市交通指揮中心告知交警附近路口是否有視障者需要幫助。此外,交警以及視障者家屬能夠連接手機智能APP,通過GPS定位到視障者的實時位置,便于做出應對。
筆者相信,本模型系統能夠為更多殘障人士提供智能安全的交通出行提供有力的幫助。只有這樣平衡、充分地發展,才能為殘障人士這樣的弱勢群體提供公平的待遇,才能實現他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2016—2020年)》[Z].
[2] 趙莉.多模式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建模的研究現狀[J].長春大學學報,2007(2):66-71.
[3] 于光華,郭曉霞.城市交通智能紅綠燈控制系統[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