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玥
摘 要:政府出臺并落實了一系列大學生創業就業扶持政策,提出了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創業就業相關指導課程已全面開展,但是,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不足。而且近年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大不如前,社會認可度呈下降趨勢,高職院校學生在創業就業過程中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本文以輔導員日常工作為基礎,將創業就業指導工作融合其中,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實現創業就業教育貫穿大學生步入社會前最后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為學生順利創業就業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 輔導員 創業就業指導 工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b)-0255-02
創業就業指導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應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貫穿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實施全程性指導,縱觀個體發展特點和創業就業指導需求,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應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側重點,而且學生的經歷背景和生涯規劃不同,個性化指導必不可少。
輔導員處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服務管理工作的第一線,工作職責之一就是為學生提供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以及相關服務,如何充分發揮輔導員職位優勢,發揮其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是創業就業指導“全員化、全程化、個性化”的必然需求。
1 目前高職院校創業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及問題分析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指向[1]。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2]。近年來政府出臺并落實了一系列大學生創業就業扶持政策,提出了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目前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關于創業和就業相關的指導課程,創建了創業就業服務社團和協會,舉辦了各類培訓和賽事,還有很多高校和企業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孵化基地和就業實習崗位。
但是,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創業就業教育和指導大多止步于理論層面,鮮少有與之配套的實踐課程或者指導體系,沒有得到充分的落實。第二,授課表現形式單一,學生知識能力基礎短板限制授課效果,且授課時間較短,甚至直至大三才開始授課指導,嚴重晚于創業就業的最佳時機。第三,應試教育模式屬普適性教育,缺少個性化輔導,系統性指導方案還需進一步完善。第四,創業就業意識培養起步晚,過程倉促,更缺少長期跟蹤調查,反饋機制不健全,創業就業指導效果難以量化評價。
2 高職院校學生創業就業現狀分析
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因此,高職院校在學生教育工作過程中不僅需要教授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還應重點培養學生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3]。但是近年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大不如前,社會認可度呈下降趨勢,高職院校學生在創業就業過程中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具體總結為以下幾點。
2.1 自主學習能力差,綜合素質低
高職院校常采取降低錄取分數線和大力開展自主招生方式進行擴招,錄取生源大多數學習成績較差,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甚至伴有懶惰思想,學習熱情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差,專業知識難以理解運用。
2.2 創業就業意識淡薄,觀念不切實際
首先,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創業就業意識淡薄,對創新創業、就業指導課程不夠重視,沒有及早地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其次,知識層面與視野有限,缺乏創新思維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創業多停留于想法和規劃層面,空有熱情卻難以付諸于行動;最后,就業觀念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對未來就業抱著企業白領的“幻想”,擇業時僅關注大企業、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區域,常出現眼高手低的尷尬局面。
2.3 家庭經濟貧困,創業就業平臺有限
多數生源來自偏遠或貧困農村,學習資源、家庭經濟來源、社會人際交往脈絡、信息獲取途徑、就業機會與創業平臺等均十分稀缺,因此影響了學生的創業就業質量。
2.4 缺少科學職業生涯規劃,盲目跟風
部分畢業生過分重視崗位的經濟收入,不考慮自身條件、個人專長發揮和職業生涯的發展,且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無視很多創業就業機會從而導致長期處于失業中,亦或者盲目擇業,就業后頻繁跳槽,就業質量明顯下降。還有部分畢業生創業心理不成熟,缺乏風險意識,盲目跟風,然而當創業在即時,卻創業準備不足,終成一紙空談。
3 輔導員工作與創業就業指導工作相融合模式探究
立足于輔導員本職崗位,以人為本,多措并舉,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環境,提高創業就業指導效果,是一個資源整合的過程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針對大一新生,應該重點開展思想教育引領,幫助其樹立正確三觀,建立創業就業意識;針對大二學生,應注重創業就業相關技能、實踐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大三學生在輔助其做好創業或就業相關準備的基礎上,發揮網絡輔助作用,積極搭建信息交流平臺。
3.1 以思政教育為載體,通過主題班會形式激發學生創業就業意識
自新生入學開始,以思想政治教育為載體,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激發學生創業就業意識,即注重對社會人才需求、就業市場形勢、高職院校學生社會競優劣勢的分析,重點對國家針對學生創業就業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進行解讀,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系統介紹學校人才培養定位、方案和模式,根據往屆畢業生創業就業情況,列舉相關職業基本情況和專業技能標準,關于創業實踐、創業項目孵化、實習實訓、就業招聘等具體制度進行逐一說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提高政治素養和思想覺悟,加強道德品質建設,激發內在動力。
3.2 以班級文化建設為載體,通過座談會形式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和榜樣
制度引領,有章可循。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包含“學風、班風、班規”的培塑與維護,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解讀校規校紀,建立誠信意識、紀律意識、團結意識,讓學生明榮知恥,并以次為日常行為標準。借助軍事訓練,強化紀律和服從意識,短時間內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經常與任課教師溝通交流,經常走訪課堂和宿舍,時刻關注并準確掌握學生學習生活狀態。對于觀察到的問題學生進行及時解決,并且定期跟進回訪。
通過座談會的形式,分別邀請學校負責創業大賽、創業孵化、出國留學、專業資格證書、專升本、自考、就業招聘、征兵入伍等相關事宜的老師逐一介紹相關政策和具體實施情況,也可由優秀學生代表、優秀校友、創業實踐團隊等分享學習經驗,相信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是無障礙的是高效率的更是最容易產生共鳴的,用榜樣的力量來帶動在校學生奮發圖強,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氛圍。
3.3 以寒暑假作業為載體,通過主題講座形式幫助學生掌握創業就業基礎技能
于大一新生入學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業就業相關能力,在每一個節假日期間為學生精心設計制定假期學習任務,推薦書籍視頻及各種網絡資源,分享科學的學習方式方法,也可根據學生需求拓展更多具有專業性的創業就業指導內容。并于開學返校時對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反饋和總結,通過主題講座形式將社會現狀、大量案例經歷和創業就業培訓學習到的內容相結合,為學生專屬定制四期講座,分別是創新創業講座、個人簡歷撰寫指導講座、面試演講能力提升講座以及職業道德和自主學習能力講座。可以成立輔導員科室備課小組,共同制定指導講座的講授內容和方案,并結合班級學生特點,充分利用校園和社會資源,增加案例示范、分組討論、情景模擬、多媒體視頻等講授方式,重點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實踐。
3.4 以建立學生成長檔案為載體,通過談心談話形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創業就業指導
主動觀察了解當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喜好,設計并建立學生個人信息表,在入學時由學生填寫,一方面了解掌握學生基本信息聯系方式以及家庭基本情況,另一方面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尋找與學生之間的共同語言,經常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建立學生的個人檔案,并且將觀察了解到的關于學生的一點一滴都記錄在案。成為學生職業生涯的啟蒙人,引導學生認清自我、了解個人氣質和性格、分析個人優點、尋求缺點改正方案,并通過科學的職業性格測試尋找適合的職業類型或者努力方向。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生,先于學生所思所想,提升相關業務技能,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服務,做到細心、用心、真心。同時個人檔案也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創業就業情況跟蹤調查,為進一步完善創業就業指導教育體系和實施方案提供重要依據。
4 結語
創業就業指導“全員化、全程化、個性化”是一項系統性的長期工程,基于輔導員日常工作的基礎,將創業就業指導工作融合其中,充分發揮紐帶作用,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實現創業就業教育貫穿大學生步入社會前最后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為學生順利創業就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唐瑋.中國高校輔導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
[2] 王越.從高校輔導員角度談如何融合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J].才智,2014(23):159.
[3] 鄭麗波.輔導員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途徑研究[J].理論觀察,2017(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