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春雨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建筑項目也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但在建筑設計中,由于生搬硬套現象普遍存在,使現代建筑逐漸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在文章闡述了現代建筑設計的本土化的重要性。首先,說明了現代建筑設計本土化的內涵以及原則,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本土化的具體的辦法。
關鍵詞:建筑設計 本土化 原則 措施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b)-0035-02
現代建筑設計是由西方引入,雖然在審美感受與實用程度上確有其獨特優勢,但在實際應用中卻未能真正做到揚棄的觀點。筆者發現,在國內現代建筑設計中大多存在“趕潮流”的現象,而忽視了對我國傳統設計理念的繼承。這不僅阻礙了我國建筑設計水平的不斷發展,而且也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因此,現代建筑設計的本土化既是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市場的必然選擇。
1 現代建筑設計本土化概述
現代建筑設計風格從上世紀中葉后迅速發展,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這種設計風格不僅將先進的技術、建材的進步轉化為建筑的進步,而且還積極與節能、藝術以及人文等創意理念互相促進。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本土化成為了現代建筑設計的重要靈感源泉。比如:在歐洲地區的現代建筑設計主要呈現出簡約的特點,以線條美和實用性贏得了聲譽。抑或是與我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在建筑設計中也充分結合了都市圈的規劃與當地民族特色,最終也自成一派造就了不少杰出的作品。相比之下,我國的本土文化源遠流長,更加能夠滿足建筑設計創作的需求。另一方面,現代建筑設計本土化還能與周邊相得益彰,促進整體風貌的提升。比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流行鋼結構與玻璃的建筑設計范式。這一特點恰好契合了我國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并于第二產業的迅速興起有著密切的關聯。那么不言而喻,在當前建筑設計中“人本思想”的地位日益突出,則本土化的重點與手段也必須相應調整。
2 現代建筑設計本土化原則
2.1 突出地域特色
本土化的核心即在于個性化發展,將現代建筑設計理念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創作出更符合當地審美與價值觀的作品。因此,在方案立項之初設計人員應該對當地的傳統習俗、文化背景燈因素進行充分地調研,給設計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據。然而在此前的設計中,大部分設計上較為保守重范式而輕創新,這就導致不同地區的建筑風格趨近一致。針對這一現象,設計人員必須始終秉持特色化的理念,盡可能貼合當地的審美需求。比如:在我國沿海地區,就有不少建筑大量使用石頭作為主要建材,同時以海草為點綴來改善外觀。除此之外,在川渝地區也有設計師利用當地特有的巖層來參與建設,比如:紅砂巖極具視覺沖擊而且結構也較為堅固。這種設計方案不僅使建筑頗具特色,而且還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造價成本。
2.2 強調多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建筑行業在經濟紅利的影響下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尤其是國內安土重遷思想根深蒂固,導致建筑批量流水線生產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這不僅限制了現代建筑設計的創新發散,而且也極容易造成審美疲勞。因此,在各地落實本土化理念時也需要注重多元化的發展方向,滿足各消費群體的需求。比如:在某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為了環節居民的都市壓力設計師創造性的將傳統“前庭后院”的模式套用,設計出了形式各異的高端住宅。從市場認可來看,這一設計方案無疑得到了消費者的充分肯定。此外,該地區還在城市化的過程中,也將建筑設計與傳統弄堂緊密聯系,既滿足了現代化的潮流也保留了居民的情懷。這種做法使當地建筑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3 現代建筑設計本土化措施
3.1 傳統與現代結合
從各國現代建筑設計來看,也并非是對先進理念的全盤接收,相反還更熱衷于傳統設計理念的傳承。這種繼往開來的做法,不僅使豐富和完善了現代建筑設計理念,而且還吸取了前人的智慧結晶。比如:在南京某車站的設計中,為了凸顯當地悠久歷史與文化沉淀。該建筑主體的承重結構雖然使用了當代建筑材料,但設計形式卻采用了傳統的斗拱、柱廊。這不僅使建筑的穩固性和質量得到了保障,而且還使建筑上的細節花紋更加美觀,切實地將本土化發揮了作用。筆者建議,在我國現代建筑設計中應該借鑒這種經驗,應用新技術和建材固然重要,歷史文脈的刻畫也不容忽視。只有這樣才可以突出該建筑物的辨識度,增強當地居民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3.2 科技與人文兼顧
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建筑設計以及逐漸產生了“鋼筋混凝土”的刻板影響。設計工作變成冰冷的世界構建,這與建筑設計的理念不相符合。因此,在現代建筑設計的本土化中,還需要兼顧科技與人文的平衡。尤其是在部分特殊的建筑設計中,更應該尊重當地傳統的禮教思想,體現出對居民的關懷。比如:在商業建筑的設計中,強調科技感與先進技術自然無可厚非,但在公園、陵園的設計中則需要更多的使用傳統設計風格。這部分建筑往往承載了居民的感情寄托,具有著一定的象征意味,設計中更應該做到人本思想。
3.3 新建與保留并存
我國歷史悠久,不乏一些建成已久的城鎮,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新建與保存的矛盾就應該謹慎處理。相關部門也曾明文規定,在遺跡遺址特定范圍內不允許加蓋建筑,或者對建筑的用途、高度有詳細的說明。因此,在設計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對當地傳統建筑風貌的保存。一方面要不破壞,在設計規劃中不得對一流建筑的觀感造成損害,以確保當地文化能夠綿延傳承。另一方面還需要契合,以出色的設計方案達到奇妙的化學效果。比如:在現代建筑設計的本土化過程中,可以將歷史文化蘊含其中,最終與傳統遺留相融合不分彼此。這一做法在西安等歷史名城較為常見,不僅滿足了城市化擴張的需求,而且也對歷史成果保留。
4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建筑設計的本土化既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市場選擇的必然結果。筆者認為,在設計中應該遵循地域特色化和發展多元化的原則,一改以往建筑設計千篇一律的問題。與此同時,將傳統與現代結合、科技與人文兼顧以及新建與保留并存的設計理念融入,以此實現現代建筑設計本土化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孫長輝.現代建筑環境下的本土設計策略探索——以陜西省圖書館擴建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5(8):160-161.
[2] 李曉魯,方曉正.淺談文化同質化背景下保持設計本土化的重要性[J].赤子,2015(4):99.
[3] 杜海斌,林濤.淺談民族傳統與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地位與作用[J].工程與建設,2008(2):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