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玲 張占國
摘 要:引導、推動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是深入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是調整高校類型結構、促進高校特色發展的重要舉措。地方本科高校要緊緊把握區域產業變革趨勢,前瞻思考其對人才培養的影響和需求,合理定位,不斷推進專業、課程、課堂等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關鍵詞:轉型 策略 地方本科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b)-0134-02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大局出發,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決策部署。2015年3月,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提出:以人才培養為中心,著力提高本科教育質量,加快部分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
1 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策略
解決“如何轉”這個關鍵問題,地方本科高校要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合理定位,特色發展,實現專業鏈、人才鏈對接區域產業鏈、創新鏈,提升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1]。具體來說,在專業設置上要體現“地方性”,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體現“應用型”,在學生知識能力結構上要體現“復合性”,在人才培養上要體現“崗位性”,在教學環節上要體現“實踐性”。聚焦調整專業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度、社會需求適應度、師資和條件保障度、學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2]。
2 調整專業結構
調整專業結構,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關鍵。地方本科高校要建立健全專業結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經濟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加強傳統學科專業的拓寬和升級改造。通過畢業生跟蹤調查、用人單位調查、專業評估、新專業論證,把市場供求比例、就業質量等指標作為學校設置調整學科專業、確定培養規模的重要依據,升級改造傳統專業,布局新興專業。
3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主線。目前,我國的產業界還未真正參與人才培養工作,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沒有出現在教學內容中,畢業生所需的經濟、社會、國際交流、法律、管理、市場營銷、環保等方面的課程也嚴重不足,不能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不能滿足新興工業和技術發展的需要,部分專業知識體系的發展甚至滯后于產業技術的發展。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要學習借鑒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美國的“學工交替”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和國內高校發展比較成熟的“薄三明治”模式、“工學交替”模式、“3 +1”模式和“定制化聯合培養”模式,建立起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產學研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地方本科高校要加強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健全與用人單位、行業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共同研制培養方案、共同完善課程體系、共同開發教材、共同建設教學團隊、共同建設實習實踐基地、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新機制[3],實現專業與產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緊密對接[4]。
4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重點。各專業要緊跟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按照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構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所構建的課程體系要充分反映產業和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
要重點構建四年不斷線、循序遞進、有機銜接、校內外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開設與生產實際緊密相關的實驗課程,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的學分和課時比例達到30%以上,學生參加實習實訓實踐的時間累計達到一年以上。充分發揮實驗室、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基地和科研平臺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積極作用,完善校內外實驗、實習、實訓、實踐制度,實施融“教、學、做”為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
5 改進教學方法
改進教學方法,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教學中,應采取以學生為主體、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積極推行基于實際應用的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現場教學和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大幅提高專業課程運用真實任務、真實案例教學的覆蓋率。倡導以項目帶動教學,開設創新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6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難點。要堅持“培養、引進、借智、穩定”相結合的原則,制定師資轉型計劃,通過“內培外引”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逐步使大部分專業教師既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5]。與企業共建師資,選派教師到企業工程崗位工作,積累工程實踐經驗;從企業聘請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程教學任務或擔任本科生聯合導師[6]。建立健全評價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內在動力,鼓勵教師評定(考?。┫嚓P專業技術職稱、行業資格證書,在人才引進、考核競聘、津貼分配、職稱評定等方面,向“雙師型”教師傾斜。
7 結語
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要做好頂層設計、抓好制度和資金保障;要堅持與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相結合;要堅持學校辦學特色,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動搖;要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機遇意識,把創新融入到學校轉型發展的全過程,努力創新思維方式和工作機制;要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參考文獻
[1]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實施意見[EB/OL].http://www.ln.gov.cn/zfxx/zfwj/szfbgtwj/zfwj2011_106025/201511/t20151119_1963463.html,2015-11-06.
[2] 吳琛,鄧毓旺.從評估到認證——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J].高等理科教育,2017(3):72-77.
[3] 張占國,張其久,孫麗霞.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分層遞進”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科技創業月刊,2018(1):75-77.
[4] 潘尚河.以“五個對接”推進高職教學質量的提高[J].廣西教育,2012(39):73-74,79.
[5] 靳亞楠.關于“雙師型”教師含義的政策解讀[J].亞太教育,2015(29):24.
[6] 姜虎生,馬會強,李長波,等.環境工程試點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大學教育,2015(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