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禮娟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發展十分的迅速,與此同時,國家也十分重視和支持旅游人才的培養。本文通過了解旅游行業、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現狀,從專業定位、教材開發、信息化教學等幾個角度分析了旅游管理專業建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及提出了具體對策。
關鍵詞:旅游業 旅游管理專業 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b)-0162-02
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旅游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十分迅速。旅游業已經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產業,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實現經濟騰飛和持續發展的有效切入點和重要突破口[1]。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首屆世界旅游發展大會開幕致辭中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的地位和作用,這充分表明了中國政府大力支持與進一步發展旅游業的決心。今年,美麗中國2018全域旅游年,將會進一步深化和發展旅游業。
1 現狀分析
1.1 旅游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國內旅游發展迅速,成為世界上擁有國內游客數量最多的國家,國際旅游從最初的單一入境游發展為出入境旅游并重的格局,中國當前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費國,出境旅游人數從1992年到現在,增長了約40倍,出境旅游目的地已擴大到了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已成為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國,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2]。
1.2 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現狀
根據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旅游市場建設、人才需求的情況,建設旅游管理專業要突出科學性與發展性的原則,以滿足學生、專業、學校可持續發展與全面發展的需要。當前,國家十分重視與支持旅游人才的培養。從旅游教育體系來看,已形成了研究生、本科、專科和職業教育這四個培養層次。2017年全國開設旅游管理類本科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608所,開設旅游管理類高職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1086所,開設旅游相關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947所[3]。2017年全國旅游相關專業(方向)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分別招生336、2832人;2017年全國旅游管理類本科、高職專業分別招生5.9、11.3萬人;2017年全國旅游類中職專業共招生10.2萬人[3]。
1.3 旅游人才供求
目前,我國旅游人才分布呈現以下特點:首先,人才分布不均勻。酒店、旅行社與旅游車船公司、景點相比,更吸引人才,因而,人才儲備較多偏向于旅行社和酒店。其次,旅游人才結構不合理。尤其是導游行業,特級導游員、高級導游員、中級導游員、初級導游員類似金字塔,處在塔尖的特級導游員少之又少。再如,酒店行業,有很多酒店工作人員并非酒店管理專業科班出身,且酒店行業大多數人員學歷水平不高,門檻低,這為培養人才帶來了一定的難度。2010年至2020年,世界旅游經濟總量預計將保持在4.4%的年均增長率。旅游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社會就增加了5.8個間接就業機會。2015年全國旅游直接與間接就業人數約為7911萬人,在全國就業總人數中占10.2%[2],每年還在逐漸增多。因此,這將會在中國有更多的就業空間和機會,旅游業也將需要更多的旅游專業人才。
2 存在問題
2.1 專業定位不明確,課程體系不合理
隨著首屆世界旅游發展大會的順利召開,國家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增設了旅游管理專業。然而,大多數學校未有專業人才對旅游管理專業進行定位,對專業的發展較為模糊,人云亦云的現象存在較多。在招生宣傳時,僅能宣傳表層情況,缺少深度認識。另外,完善的課程體系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接受知識,消化知識,逐步形成知識結構,并不斷內化他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課程體系需要完整的邏輯關系,有的學校課程體系方面存在雜、亂等問題,因人設課的問題屢屢存在。
2.2 教材使用需要與時俱進
對于一個實證性強、實踐發展迅速領域的專業教學,必然需要密切注意旅游發展實踐中出現的最新動態[4],但目前很多學校配備的教材理論偏深,適用性差,知識更新慢。很多學校技能訓練還沒有統一的教材。教材使用上缺乏系統性與連續性,將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質量,還將影響到學生的總體發展。其次,校本課程開發不足,學校無法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課程。最后,很多學校圖書館能夠提供給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閱讀的相關書籍數量不多,涉及專業前沿理論方面的專業書籍更新明顯不足。
2.3 實訓教學設施急需完善
目前,大多數本科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基本教學設備不足,有的院校甚至沒有。一些院校已逐步開始重視專業教學設備的投入,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多數學校現有的教學設備已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例如智慧教學設施設備配備不足;實驗實訓場地數量不足、品質不高等。雖然通過校企合作部分解決實訓室不足的問題,但學生需要離開校門去到企業才能得到練習。由于校內實訓室的不足,學生在校內基礎實訓時間不夠、實訓質量也不高,無法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校企合作單位的選擇具有局限性,大多數合作單位僅局限在省內或市內,學生到一線城市拓寬眼界的機會受到了限制。
2.4 信息化教學運用幾乎為零
最近幾年,信息化教學比賽發展火熱,而這種火熱僅僅存在于一小部分人中,大部分群體對此僅僅聽說過,基本不了解何為信息化教學,更不可能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教學。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社會的日新月異,我們應該緊隨潮流,更新教學方式方法。信息化教學對于二三線城市來說,運用少之又少。或者學校教學設備跟不上,或者教師本身不想用新的教學方法。信息化的教學課堂對老師的要求較傳統課堂要高很多。教師不僅在課前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多方面搜集信息,課后也有大量的工作。現在很多的景點、景區都有智慧旅游,而很多學生卻不知道什么是智慧旅游,普通的教師也不敢講授智慧旅游課程。或者,講授智慧旅游,更多的也是照本宣科。
2.5 師資力量缺乏,不注重青年專業教師的發展
專業教師的自我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專業的發展速度。有些學校師資力量與學生比例完全不協調。專業教師嚴重缺乏,有些教師由其他專業轉型,缺乏更深的專業認知。專業教師隊伍的“雙師型”教師數量明顯不夠,一些教師還缺乏到旅游企業鍛煉的意識,進行實踐教學的教師層次不高。招聘的青年教師,剛上崗就要擔任4門以上課程,對青年教師來說壓力很大,同時,青年教師還要完成學院里安排的其他事情。青年教師剛步入工作崗位,缺乏對自己專業發展思考。有的院校,有“青藍結對”,指導老師僅僅是為了拿一張聘書而熱情擔任,或被動接受,這樣的效果可想而知。
3 對策探討
3.1 強化專業定位,完善課程體系
加強旅游管理專業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建設。運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簡化純理論的教授;運用示范教學法、崗位教學法等實現實踐課程的教學,使得旅游管理專業技能訓練的目標、內容等方面具有系統性、標準性以及可操作性。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堅持終生學習,開發校本課程,實施個性化教學,并將智慧旅游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另外,加強專業方面的建設,形成專業的學術團隊,豐富科研成果。
3.2 加強教材開發建設
開發旅游管理專業使用的教材、講義,使之適用現代學生的需求。專業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技能,總結出一套普遍適用的訓練教材、方案。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要不斷加強與行業的合作與聯系,不斷更新知識,使學生隨時掌握行業最新動態。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搭配相適應的教授方法,使教材、講義、訓練方案的作用達到最大化。另外,進一步完善學校圖書館旅游管理專業相關書籍藏書結構,增加藏書量和期刊種類,盡可能多的涉及專業前沿理論的專業書籍。將圖書館信息化,方便學生、教師查閱相關書籍。
3.3 加強實訓教學設施建設
加強學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設施設備建設方面的投入。首先,建設教學設備、實驗實訓場地以滿足教學需求。其次,與同市其他學校建立聯系,共享部分實訓場地。再次,注重加強校企合作,選擇與百強旅行社集團和國際知名酒店品牌合作(旅行社如:春秋、中旅、國旅、康輝等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酒店如:希爾頓、萬豪、洲際、香格里拉、凱賓斯基、喜達屋、雅高等高星級酒店集團及旗下品牌)。最后,對于學生實習地區的選擇,盡可能選擇一二線城市,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認知域。
3.4 學習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急需提高,需要努力學習。學校為教師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化學習平臺,增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舉辦相應的信息化教學比賽,以賽促教;要求教師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等。現如今,支付寶、微信等使用的頻率已遠遠超過現金,未來信息化教學手段使用的頻率也將超越傳統授課方式。
3.5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并強化考核制度
加強教師在職培訓,努力建成一支人員穩定、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專兼職教師隊伍。首先,每年選派相應數量的教師去旅游企事業單位頂崗培訓,強化“雙師型”教學能力。其次,學校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青年教師,而不是讓青年教師變成久而久之的隨遇而安,要加強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訓。再次,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加強現代教育理念對教師的影響,掌握現代教學技術并將其運用到普通課堂。注重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學習,增加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最后,學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師德建設。優秀的品德修養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 吳必虎,宋子千.旅游學概論[M].第1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 國家旅游局.圖解:中國旅游交出漂亮成績單[N].2016-05-19.
[3] 國家旅游局.2017年全國旅游教育培訓統計[N].2018-04-09.
[4] 魏小安,厲新建.旅游管理專業建設若干問題思考[J].旅游學刊,2005,21(z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