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結合黨的十九大會議報告內容來看,泰興市分界鎮應當積極響應我國的戰略部署,力求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有效落實終身學習的理念,促使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早日形成,這樣不但可以維護廣大人民的自身利益,而且也對促進全體人民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泰興市分界鎮 社區教育 終身教育
【中圖分類號】G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052-02
引言
泰興市分界鎮為了響應我國的戰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為社會居民搭建了終身學習的網絡平臺,而在這一過程中將現代遠程教育滲透其中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也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關鍵所在。在建設網絡平臺的過程中,應當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優化教育網絡體系,這樣才能為社會居民提供更多教育的機會,為滿足社區成員終身學習的要求提供應有的保障。
1.借助于經濟優勢,創建社區教育網絡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分界鎮在各個方面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經過認真商討制定出了關于社會教育的實施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了社區教育各項管理制度,形成了覆蓋街道社區、相關單位的社區教育網絡,為早日構建學習型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最近幾年里,社區教育中心增強創新意識、主體意識,始終以加快建設“幸福分界鎮”為終極目標,加大創新創優創業精神的弘揚力度,順應時代的發展,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提高社會教育建設水平,優化社會教育的運作機制,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教育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2.政府的大力支持,為社區居民搭建終身學習的網絡平臺
從20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時候,泰興市分界鎮中的某些家庭中已經有了電腦,到目前為止家庭計算機的普及率已經超過了78%,網絡覆蓋率較高。分界鎮教育中心在當地政府、相關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優化調整布局,共設有初中2所、小學2所、幼兒園2所。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610戶。積極推行農民健身工程,全鎮16個村(居)都建起籃球場、乒乓球室等健身活動場地。不僅如此,還在各學校以及相關教育中心成立了綠色網吧,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還主動引進新型的教育理念,為本鎮的中小型企業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大學”,為完成教育的終極目標創造有利條件。
3.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優化網絡體系
3.1加大計算機網絡知識培訓工作開展的力度
為了進一步滿足社區居民不斷提升生活質量的需求,泰興市分界鎮中的相關教育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開展計算機培訓工作,與此同時還對培訓教材進行了編制,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培訓工作。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當地教育部門高瞻遠矚,聘請了專門的老師、專家前來授課,與此同時還讓社區居民參與學習“江蘇學習在線”網上學習活動,在為居民提供學習機會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網上學習取得相應的證書,進而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就業率。
3.2主動開發網絡課程體系,不斷豐富教育內容
(1)泰興市分界鎮相關教育部門遵循“素質提高靠學習”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開展了多個專業資格證書考前培訓工作,并和當地相關機構聯合舉辦了學歷提升班。在開展培訓工作的階段中,主要運用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結合的教育模式,在課堂中安排專業人士傳授基礎知識,而練習、實踐環節都是由學員采取瀏覽網站的方法得以實現的,考試信息也會在第一時間發布到指定的網站上,為學員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供方便,進而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2)結合居民生活,在第一時間豐富、更新網站內容。對于社區教育中心來說,在網站上面應當建立豐富多彩的專題欄目,融合政治性、服務性等相關內容為一體。不僅如此,欄目中也可以包含養花小常識、禁毒知識等,社區教育中心還應當同時開展資料發放、網絡宣傳等工作,網站上的內容盡可能做到圖文并茂,為居民可以及時掌握相關內容提供應有的保障,新聞、熱播電視劇等也能夠為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樂趣。還有一些社區居民通過網絡自學的方式學會了垂釣、太極等,顯然這一舉措為社會居民的終身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
結語
綜上所述,發展社區教育,為社會居民搭建終身學習的網絡平臺,構建學習型社會,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應當把握住教育的命脈,妥善處理面臨的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發展教育事業的新任務。在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銳意進取,開拓創新,采取恰當的手段提高社會教育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全民終身教育體系有機的和普通國民體系結合在一起,進而真正意義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兆允.終身學習視野下的社區教育發展策略[J].成人教育,2016(03):83-85.
[2]文錦.社區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切入點[J].教育與職業,2005(0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