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榮
【摘要】書法藝術歷經幾千年的歷史,擁有著漫長而燦爛的發展和積淀。在近現代中國的書法藝術逐漸走向衰落,甚至在書法教育方面我國遠遠落后于日本。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幾年來人們重新開始審視被我們遺忘的書法藝術。國家重新將書法藝術提上日程,書法考生與院校也逐漸增多。
【關鍵詞】書法藝術 書法藝考 考試形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023-01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是中國文化千年傳承與積淀的一種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
一、書法藝術的發展與內容
書法藝術的發展我們簡單來說,從先秦的甲骨文字,上周時期銘刻在鐘鼎之上的鐘鼎文也稱之為金文。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為石鼓文,石鼓文逐漸形成大篆體。秦朝時秦始皇統一文字改進大篆體統一為小篆體,之后又從小篆體發展出隸書,因為得到秦始皇的肯定隸體開始廣泛地應用。漢朝為隸書的大盛時代,是書法發展史上的關鍵時期。為了字體的簡便美觀在隸書成熟時又出現了破體的隸變,發展為楷書、行書、章草。在三國時期隸楷并存,魏晉時楷書、行書、草書三書盛行,為今天的書法藝術奠定了基礎。唐代楷書則達到了全盛時期。之后的書法藝術都是在此基礎上發揚壯大。
現今傳統文化缺失嚴重,書法教育在中國藝術教育中的地位相對薄弱,人們逐漸認識到了書法藝術的重要性。因此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其中提到,小學低年級初步認識常用漢字,感受漢字美;小學高年級熟練書寫正楷字,理解漢字的文化含義,體會漢字優美的結構藝術;初中階段,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美感與意境;高中階段,閱讀篇幅較長的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學和傳統藝術鑒賞能力;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部對書法教育的重視使得很多中小學逐步開始設立書法教育課。書法教育課在高等學府中的設立可追溯到1963年,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率先在本科教學體系中開設了書法篆刻專業。教學工作由潘天壽、陸維釗、沙孟海、陸儼少等主持與參與,從此拉開了中國高等書法教育的序幕。現今中國美術學院開設的書法課程有篆、隸、楷、行、草、古璽、漢印、流派印、古文字學、古代漢語、中國書法史、印學史、金石學、歷代書論、歷代印論。由此可見學習書法所需學習內容是頗多的,可從中知曉高等教育書法專業是向著藝術家方向培養的。
二、書法藝術考生如何學習和認識書法
那么作為藝術生怎樣去學習書法?學習書法的基本法則有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
初學者練習書法時應先摹寫后臨寫繼而背臨最后創作。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需經過“摹”寫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才能逐漸領悟字帖中的筆畫、間架、精神面貌再去臨帖仿寫。書法的學習也是一個逐漸的過程。書法的書體種類概括地講有篆、隸、楷、行、草、行楷、行草等。
適用于初學者的入門碑帖,篆書有李斯的《嶧山碑》、《泰山刻石》、三國篆書吳《天發神讖碑》、東漢篆書《袁安碑》。隸書有東漢隸名碑《史晨前碑》、漢隸《曹全碑》、《張遷碑》。楷書有歐陽詢《九成宮》、柳公權《玄秘塔碑》、顏真卿《多寶塔碑》及《顏勤禮碑》。
入門后可逐漸臨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圣教序》、王珣《伯遠帖》、顏真卿《祭侄稿》《爭座位》、米芾《苕溪帖》《蜀素帖》、趙孟頫《洛神賦卷》等。草書有趙佶《草書千字文》、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帖》、張芝《冠軍帖》、孫過庭《書譜》、王鐸《草書詩卷》等。
初學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帖,由易到難進行練習。例如可先從歐陽詢楷體入手繼而走二王路線然后博古通今大量看帖習帖。或先研習魏碑由《曹全碑》、《張遷碑》逐步轉入章草。
書法專業的考試內容上大家可以看到書法學習的大致內容,以中央美院為例。
中央美術學院2015年書法本科專業考題:
書法:書法命題創作、書法臨摹,一般是五大字體(行、草、篆居多)。
題目:《墨梅》金農
驛路梅花影倒垂,離情別緒系相思。
故人近日全疏我,折一枝兒寄與誰?
要求:楷書或隸書,用繁體字書寫,采用豎構圖書寫全文。
提示:發一張生宣試卷,一張生宣草稿紙,不能重寫,一個小時完成。
全國招考書法專業的所有院校(76所院校)
1)藝術院校(15所)
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
2)綜合大學(29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
3)師范院校(32所)
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
參考文獻:
[1]徐傳法.高考書法專業試題特征分析及其他[J].書法,2014(5):40-44.
[2]吳勝.也談書法高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2(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