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文 種延竹 張乾 王素娥
【摘要】鄂爾多斯職業學院化工系推行了以實踐引領的新型煤化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以“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的積極教育策略進行新型煤化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化工單元操作》課程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注重從課程內容整合、教學方式改進和實施多元評價等三個方面強化“積極教學”,為鄂爾多斯煤化工產業升級輸送大批技術技能人才,助推了鄂爾多斯國家級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建設。
【關鍵詞】積極教學 課程改革 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255-02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化工系面對新型煤化工產業的迅速發展,新型煤化工技術不斷涌現,作為中央和地方支持的學院重點建設的煤化工專業,開展了新型煤化工主導和主流技術的調查和論證,范圍囊括鄂爾多斯地區1000多家煤化工企業,提出了以實踐引領的新型煤化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1]經過幾年的實踐驗證,該人才培養模式深受企業歡迎,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本文以“化工單元操作”課程為例,談如何強化“積極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新型煤化工技術技能人才。
一、教學內容整合,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
通過深入調查和專家論證,在鄂爾多斯地區1000多家煤化工企業中,3家國家大型企業的煤炭氣化、煤炭液化(直接或間接)、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和烯烴等新型煤化工技術被確定為引領鄂爾多斯煤化工產業升級的主導主流技術,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掌握“雙主技術”的新型煤化工技術技能人才。[1]
“化工單元操作”是煤化工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為更好的對接鄂爾多斯地區企業、行業崗位需求,讓學生通過對“化工單元操作”課程的學習,為掌握“雙主技術”打下堅實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基礎,學院組建了由企業兼職教師、校內專職教師組成的課程建設團隊,通過分析企業崗位能力需求,深入解讀課程標準,詳細梳理課程知識點,進行深度的教學內容整合,形成7個項目,每個項目2-3個任務,各任務按照“教學做考一體化”的教學設計理念進行設計,具體項目及任務分解見表1。
與此同時,課程建設組編寫了項目化“化工單元操作”教材(ISBN978-7-122-26894-5),已于2016年7月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建成了包括教案、題庫、課件、動畫視頻等的課程資源庫。
二、教學方式改革,創建積極高效課堂
只有“積極的教”才能讓學生“積極的學”,要做到“積極的教”,首要任務是改進教學方式。[2]在“化工單元操作”課堂教學中,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學習情境中以工作任務為導向,通過任務的完成,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分組教學形式,采用“骨干先行”的策略,彌補教師對學生輔導經歷的有限,提高團隊精神和協調能力。[3]
在組織項目“流體輸送操作”的教學中。通過開展“喝水”游戲(教師課前準備一瓶飲料,組織學生討論有趣的“喝水”方式,運用超星學習通App隨機選人表演)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營造一種積極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引出本項目。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運用超星學習通App進行隨機分組,打破傳統小組人員固定的模式,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溝通交流和適應等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三、實施多元評價,提升積極教學效果
結合課程改革的推進,打破傳統的考核形式,實施多元評價。在“化工單元操作”教學中采用過程評價、平時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評價主體由學生、同學、教師等組成,評價內容涵蓋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等多方面。過程評價是對每個任務的實施過程從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平時評價側重于觀察學生上課態度以及課堂表現;結果評價采用筆試方式進行,側重基礎知識。教師根據考試結果對學生成績進行量化分析,總評價=過程評價×50%+平時評價×20%+結果評價×40%。
多元評價融教學與評價于一體,貫穿整個教學過程,[4]通過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來提高積極教學效果,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服務地方產業升級輸送更多的新型煤化工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桂香,鄧澤民.服務地方產業升級創新煤化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5):85-87.
[2]張小紅,常征.中職專業課程“積極教學”的實施路徑——以“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為例[J].江蘇教育,2016(2):61-62.
[3]王壯坤.化工專業課工學結合課程的教學模式[J].中國素質教育研究,2008(5):161-162.
[4]陳志旗.多元評價視角下的教學評價改革[J].教學與管理,2011(12):26-28.
作者簡介:
張愛文,生于1985年,男,河北省唐山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