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幾年統編教材逐步鋪開,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體系的建構愈加清晰明朗,教材所選的交際話題皆來源于生活,學生所學的方法與原則也是回歸生活,直接運用于生活實踐,從交流與傾聽的角度讓學生在不同的交際情境中實踐最基本的交際原則,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從口語交際課型的“教”與“學”的角度,筆者以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一篇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為例,淺談個人所悟。
【關鍵詞】交際課型 交際欲望 交際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046-01
一、細化文本解讀,把握交際課型
口語交際有自身明確的課型特點。《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是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1]交際核心要素將口語交際能力構成分為交際語境、交際主體、交際工具三類,由此,口語交際課是指交際對象在交際語境中使用交際工具進行實踐從而養成交際能力的學習過程。
立足課型特點,細化文本解讀,找準教材中的教學價值。《有趣的動物》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與一年級編排的口語交際相比,是在一年級的敢說能聽的交際要求基礎上提升為說清楚、會傾聽,要求學生從“說清楚”與“聽明白”的角度交流有趣的動物的特點,說清楚動物有趣的地方,讓別人聽明白,聽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禮貌地提問。教材共分為三個部分:導語、情境圖和交際提示。導語共兩段,第一段話:交代了交流的話題——動物有趣的特點,第二段話:承接第一段話,具體交代了說話的形式,即先說是什么動物,再說動物的有趣之處,提出了說的要求,即先想好要講的內容,再說給同學聽;也提出了聽的要求,即可以提問或補充。交際提示強調“吐字要清楚”。與“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禮貌地提問。”指出了本次口語交際在“說”與“問”兩個方面的具體要求,說,在于吐字清楚,說清特點;問,在于有禮貌,要問明白。同時,“有禮貌地提問”,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
交際主題為“有趣的動物”,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發展規律與認知特點,對小動物是比較感興趣的,因此教師創設的交際情境在來自生活的前提下還需具備趣味性的特點。
二、創設趣味語境,觸發交際欲望
“有趣的動物”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興趣自然容易產生較強的交流欲望,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先自主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及要求,借助導語和情境圖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直接觀察家里飼養的動物或參觀動物園的經驗,選擇好自己喜歡且覺得有趣的動物,通過閱讀有關動物的書籍、觀看動物節目、上網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了解,觸發交際欲望,做好語境鋪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緊扣交際課型特點,不將其作為作前指導課,不拔高要求,引導學生圍繞自己確定的動物進行觀察、查詢等實踐活動了解動物信息,做好動物頭飾,有條件的可以收集一些動物圖片作為交流工具即可,不做過多的文字信息積累。
三、遵循發展規律,組織交際活動
呂叔湘先生在對編寫語文教材的論述中強調口語訓練的重要性,并提出“學習語文的一般過程”是“模仿——變化——創造”,學生在學習語言“不是學一套知識,而是學一種技能”,因此學習的第一步是模仿,第二步是在模仿的基礎上求變化,第三步是在變化中求創造。[2]遵循學生口語發展的規律,由淺入深、有層次、有梯度地開展交際活動,由此,板塊設計如下:
板塊一:創設情境,激發交際期待。創設常見的動物園情境,喚醒學生的交際欲望。回歸課文,讓學生自主提取交際內容與要求,明確這次口語交際說什么、怎么說、怎么聽,借助課本情境圖,建立生活經驗的情境,激發交際期待,為下一環節打開話題進行鋪墊。
板塊二:巧用情境圖,強化交際方法。簡單介紹一兩處沒有說明白的地方,請學生聽后就不明白的地方提問或補充,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教師的親身示范“怎么說”,學生在“聽——評——說——評”中鞏固方法,強化“認真聽,問明白,有禮貌”的交際方法。
板塊三:聯系生活實際,提升交際能力。聯系生活實際,用課前準備好的頭飾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先進行同質分組交流,讓選擇相同的動物頭飾的同學為一組互相交流,在交際中提升自己的交際能力,在情境中學會交際。
遵循學生口語發展規律,學生在趣味的交際語境中開展快樂的交際活動,在教師創設的層層深入的情境下,從錯誤走向正確,從不會說到會說,從說不清楚到說清楚,運用趣味橫生的星星點贊卡,強化“聽明白”的交際方法,達到交際目標。
教學中,立足清晰的交際目標,明確交際要求,創設“有生氣、接地氣”的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檢測,以評促學,從“趣”著手,激發學生的交際期待,培養交際興趣,遵循口語發展規律,層層遞進開展趣味橫生的交際活動,從而使學生在快樂的交際活動中學好交際,愛上交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
陳佳凝(1994.6-),女,漢族,廣東汕頭人,教師,研究方向:教材的文本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