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林
【摘要】對于中國英語學習者來講,漢英詞典是至關重要的一種工具,而釋義構成的則是詞典編纂的核心與靈魂。因此,加強對漢英詞典釋義模式的深入研究,具有不可忽視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同時,用戶研究也是詞典研究中最新、最有前途的一部分。所以,為了促進漢英詞典編纂者量的進一步提升,就必須要加強漢英詞典釋義模式對中國EFL學習者英語生成能力影響的深入研究。
【關鍵詞】漢英詞典釋義模式 中國EFL學習者 英語生成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089-02
前言:通過不斷加強對漢英詞典釋義模式給中國EFL學習者英語生成能力帶來影響的深入分析,不僅能夠為漢英詞典釋義模式、結構的進一步完善提供有力支持,也能夠從不同層面加強對用戶的了解,從而真正體現出從“以編者為中心”逐漸向“以用戶為中心”的轉變。此外,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多維釋義模式的構建人提供有力的實驗支持。
1.不同的漢英詞典釋義模式對中國EFL學習者英語生成能力的影響
首先,不同釋義模式在信息表征內容上存在較大差異。漢英詞典的傳統釋義模式、多維釋義模式存在較大差異,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的存在,使得中國EFL學習者英語生成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也是各不相同的。傳統的釋義模式在表征內容方面,一般在對等詞提供、有限例證上存在諸多局限,單一性較為顯著,不利于完整語言、知識圖式,以及網絡圖式的構建。也正因如此,中國EFL學習者才難以生成準確的句子。多維釋義模式強調,釋義應基于不同語言的認知跨域空間的映射、語義的有機整合,要重視其組構成分關聯性、系統性的突顯。
其次,不同釋義模式在認知可及性上也存在較大差異。實體表征的可及性一般都體現在記憶系統中的具體激活狀態。隨著可及性的不斷增強,認知閥限也會隨之不斷降低,更容易在記憶中激活應用。
2.漢英學習詞典的多維釋義模式對中國EFL學習者的英語生成能力的影響
首先,漢英學習詞典中的多維釋義模式與詞匯組織的系統性表征需求相符合。語言具有顯著的系統性特點,所以,對于語言底座的詞匯來講,也具有系統性。且從客觀層面來講,要對詞義進行多維表征,主要是因為雙語詞典要全面適應詞典使用者在系統詞匯能力培養上提出的認知需求。漢英學習詞典的多維釋義模式著重突顯的是對源語詞的系統表征,將釋義視為對不同圖示結構的多維映射、等值轉換交際模式,真正從根本上滿足詞匯組織系統性表征提出的一系列需求。另外,多維表征也能夠實現對詞匯網絡特征的全面適應。詞匯的網絡特征強調詞典要緊緊圍繞系統意義、外指意義來突顯語義表征,通過系統形式來將特定語詞的全息表征充分呈現出來[1]。
其次,漢英學習詞典的多維釋義模式與詞典表征提出的各類功能性需求相符合。基于詞典功能觀來講,詞典提出的一系列信息有助于促進用戶認知功能、交際功能的不斷提升。從本質上來講,漢英學習詞典的多維釋義模式可以全面適應這種多元功能性需求。主要是因為,其一方面能夠將對應詞的形態結構、詞類標注等內容描寫出來,這種較為靜態的語言知識描寫可以帶領用戶不斷優化對相關詞匯認知功能的了解。另一方面,其模式還能夠對句法、語用結構,以及系統關系等具有較強啟發、推演本質的表征系統作出進一步優化。而通過不斷勉強對隱性、動態重視的探析也能夠促使用戶詞匯應用能力的不斷提升,為其交際能力、使用得體性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3.中國EFL學習者的英語生成能力伴隨釋義內容的豐富而逐漸提升
首先,與傳統的單一釋義結構來講,多維釋義可以基于“完型”表征模式,將對應詞匯的認知、交際語境充分突顯出來。從本質上講,多維釋義能夠客觀再現出完型表征結構,且不論是形態結構、語義結構,還是語用結構等一系列組構成分直接構成了完型的意義表征系統。而對于概念框架來講,一般都是通過隱性、背景化模式來描述的,以此來將對應詞匯的交際語境間接映射出來[2]。
其次,基于“相融性”結構模式,多維釋義能夠將對應詞匯的系統網絡結構再現出來。詞匯“相融性”一般都是基于橫組合、縱聚合的關系來對詞匯系統結構進行揭示。在漢英詞典中,多維釋義模式可以將詞匯相融性具體表現為聚合中的句法結構歸類、同義詞匯辨析、組合關系中的搭配模式等。基于描寫這種聚合規則、暗含組合的詞匯相融性特征,編者也可以將對等詞系統網絡結構更好的再現出來,促進用戶英語生成能力的不斷提升。
結語:綜上所述,從不同角度來加強對漢英詞典釋義模式給中國EFL學習者英語生成能力帶來影響的深入分析,能夠在不同層面給今后漢英詞典的編纂提供有力的指導作用。著重強調要突破傳統的單一釋義模式,注重多維釋義模式的構建與發展,以此來促進用戶英語生成能力的全面提升,進一步增強其詞匯生成能力,加強對豐富目的語詞表征模式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喻興龍.深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 構建和諧城管——蘭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問題研究[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5):77-82+136.
[2]馬懷德,王柱國.城管執法的問題與挑戰——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調研報告[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6):5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