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業師
【摘要】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探索在以文科教學為主的大學開展講授醫學生命科學為主要內容的校級公選課,作者采用專題講座法對“現代生物學前沿”課程進行了初步探索。結果發現學生們選修該課程的積極性很高,很快達到限選人數,而且大部分選修學生來自文科學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學習興趣很高、課堂氛圍活躍。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們一起探討了很多與生活和健康密切相關的話題,達到了傳授知識和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專題講座法 素質班 現代生物學前沿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156-02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視,教育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加強高等學校學生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初步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的促進了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法律素質和道德素質等。從以上素質教育的內涵可以看出,“文科”內容所占比例較重,而“理科”和“自然科學”內容相對較少。因此加強“理科”和“自然科學”的素質教育將更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類與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一、開設“現代生物學前沿”校級公選課的必要性與目的
醫鬧事件的頻繁報道、百度問醫和魏則西悲劇的發生,可見廣大民眾對生命科學尤其是醫學知識的匱乏。現階段的教育,在上大學以前,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片面追求考試分數及升學率,學生被動接受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考入大學后,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主旋律之一。為了擴大學生們的知識面,激發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很多高校相繼開設了校級公選課,鼓勵學生們跨專業選修其他課程。湖南科技學院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學校以文為主,文科學生所占比例相對較大,因此開設“理科”和“自然科學”公選課將更有利于文科和理科的和諧發展。
“現代生物學前沿”選修課開設的目的是為了響應國家加強科譜宣傳與教育的號召,在大學生中教授生物學尤其是與生命健康相關醫學知識,讓學生們了解生命發展規律,正確面對生老病死。并且希望通過講授這門課程,讓學生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熱愛生活,喜歡生物,幫助身邊的親朋好友解決日常碰到的簡單問題。
二、專題講座法在“現代生物學前沿”中的探索
現代生物學前沿包含的內容特別多和雜,所以在內容選取和授課方式選擇方面需要特別講究。通過與學生交流與調研,分析學校已經開設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選擇了學生最關注的與人類健康和疾病相關的生物學前沿進展為主要講授內容。考慮到選修學生們沒有醫學背景知識、學時有限,而健康和疾病所涉及學科和知識面非常廣等現實問題,選擇以專題講座形式授課。所謂專題講座教學法就是首先將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定為若干個學術專題,然后老師以學術報告的形式將相關專題的基本知識點和最新國內外研究成果與今后發展趨勢引入課堂[1]。
按照課程內容劃分要合理、專題重點要突出的要求,和體現貼近現實、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的“三貼近”原則[2],“現代生物學前沿”共設立了9個學術專題,分別為第一講:人類常見病概述;第二講:腦科學計劃;第三講:微生物組計劃;第四講:大數據與智慧醫療;第五講:藥物發展與抗菌素耐藥;第六講:精準醫療與整合醫學;第七講:腫瘤免疫治療;第八講:基因組編輯與人造生命;第九講:人體器官芯片與新技術。每個專題安排3個學時,重點圍繞專題知識模塊的研究歷史、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講解。同時在各個專題設置與講解時講究相互呼應,加深學生們對重要知識點的記憶。
三、考查方式的探索
專題講座結束后一個月內,要求學生以其中某1個或2-3個專題的講座內容為主,回顧上課內容,獨立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總結學習心得與學習體會,撰寫3000字左右的專題研究論文闡述專題講座所學內容對自身生活和專業學習的影響。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們回憶上課內容,更有利于學生們將所學內容融會貫通,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總之,通過實踐發現,專題講座法在“現代生物學前沿”中的應用受到了學生們的好評和親睞。學生們根據專題講座題目,在網絡選課系統中,很快超過了學校規定的每名校選課限額100名學生的選修上限。課程開展過程中,學生們主動出勤率達到80%以上,且上課時均注意力比較集中,課后與老師探討最新研究進展和暢想未來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王貴成.專題講座研討式教學法及其應用[J].機械工業高教研究,1998(02):41-43.
[2]周蓮芳.探索實踐“菜單式專題講座型”的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