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巖
【摘要】對于高中生而言,每一個學科都是抓分的重點。而在日常的學習進程中,解題是檢驗個人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解題的成果質量和效率都能夠影響整體的卷面對答質量,因此在高中階段,同學們常會將收集和練習解題技巧當作重點學習內容。文章便以此為主,分兩個要點對高中物理所學的解題技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 解題技巧 解題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167-02
引言:
物理科目是高中階段中理科范疇內的重點科目。物理學科中涉及到大量的抽象類信息,因此常有同學表示自己在學習物理科目時,無法在老師第一次講解時即明確解題技巧。但實際上我們明確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可以直接提升解題的效率,繼而為考試節省時間,占領優勢競爭地位。因此文章將以高中作為范圍,分享一些高中物理解題過程中能夠應用到的技巧。
一、解題前提——深度審題
所有的習題都擁有特定的出發點,即出題者需要通過題目來考察學生哪一部分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因此,當同學們能夠明確出題者意圖時,那么他們便很好的完成了解題的第一步驟。當前多數出題者在出題時往往會使用比較特別的形式,例如在題干中給出陷阱等。而一旦學生未能深入的理解題目所講的內容,就會對題目產生錯誤的理解,進而進入到出題者設定的陷阱中。
一般而言,完成深度審題的前提是同學們必須要對物理公式和定理有著相對熟悉的理解。這樣一來當大家審理題目時,腦中的定理信息才能夠與題干中的信息相匹配,繼而為解題者提供解題思路。例如在物理學中的力學習題中,許多出題者會將相似題型加以簡單的變動,從而干擾學生的解題思路。而當學生并未以細致作為前提進行審題時,就會出現判斷出錯等現象,繼而影響解題結果。對此,高中生應該從細致審題開始,先鍛煉自身的觀察能力和線索查詢能力。再不斷精進自己在公式定理記憶中的記憶能力,最后練習解題速率。
同樣以力學分支為例,學生可以先閱讀題目,明確題干中給出的運動信息和受力信息,再通過自己的常識調取腦中有關于力學方面的知識點。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處在哪幾種情況中,以及是否平衡。當學生利用自己的常識完成腦中判斷后,便能夠獲取到有效的解題思路,進而直接解答物理學問題,減少被陷阱題“陷害”的概率。
二、解題升級——思維需具有創造性
(一)以發散思維為主
在參與物理學習的進程中,學生們基本不能以背誦定理作為唯一的解題方式。學生的個人思維必須要具有創造性,才能在散亂的題目信息中找到可用信息,并利用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將其加以疊加成型。而當前多數高中生不具備的正是創造性思維,他們熟悉了教師直接性的教授方法,同時也在繁重的課業中失去了大量的精力。因此除聽課外,學生很難打起全部的精神參與學習。在解題過程中,部分學生的解題思路往往都是查找本堂課教師教導的解題方法,試圖將其帶入到題目中,如若能解決則直接帶入公式定理,不會深入審題。而當解答題目比較困難時,學生們便會想到放棄,無法使用發散性思維進行學習。
針對物理題目解答方法較多的這一現象,學生們可以適當開放自己的個人思維。例如當解題時,如若我們發現某個題型存在多個解法,那么我們一定不能夠被表面所束縛,要爭取在多個解題思路中進行思考。直至發現正確渠道,時間允許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適當深入研究一下其他解題方法,鍛煉自己的多樣性能力。一般情況下,學生可以選擇在課余解題時間中鍛煉自己的發散思維。這樣一來當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明確多個解法時,解決物理問題便會事半功倍。
(二)以逆向思維為主
當學生在常規的解題思路中遇到難點時,我們可以采用另一種解題模式。即直接從題干中接觸的結論進行研究,先在腦中羅列出能夠解決這類問題的線索,再逐步驗證線索是否正確。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夠在逐步推導的前提下,明確物理題目的邏輯思路,進而完成解題,節省自己的思考時間。
(三)以整體性思維為主
整體性思維針對于解題能力比較嫻熟的同學而言,當我們能夠對物理學科中的公式定理有著清晰認知和應用經驗時,我們便可以在拿到題目中直接審視題目中給出的所有條件。繼而在宏觀思路中將這些線索加以串聯,找出最為快速的解題切入點,節省解題時間。在部分物理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出題者給出的題干線索往往都處在密切聯系的狀態下,學生很難通過直接觀察找到解題切入點。這時學生們便可以使用一些適應于個人的整理形式,按照自己平常的解題思路將線索理清,而無需對內部的各個矛盾點付出過多的時間用量。
結語:
綜上,本文以高中物理學為視角,對幾種常見的解題技巧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學生若要掌握高效的解題技巧,就必須要從傳統的解題思路中逃脫,認真審題、轉變思考方式。這樣才能真正節省解題時間,并且提升最終的解題質量。
參考文獻:
[1]周飛.高中物理力學部分解題技巧構建[J].考試周刊,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