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育寧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理念的積極倡導下,國內許多綜合性和理工科的高等院校都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逐漸開設了各種與藝術相關的專業類別,這不僅體現了大學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有利于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基礎上促進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育 專業教育 融合和拓展
【中圖分類號】G64;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222-01
引言
音樂教育作為大學藝術類專業中的一項典型代表不再只向藝術類專業學生開放,而是可以供全體大學生進行選擇和學習的通識課內容,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方位的發展,在豐富的理論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將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融合和拓展已經成為了當代大學教育領域內的一項重要課題,下文就此進行詳細的論述。
1.大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音樂作為一項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藝術類別,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大學音樂教育一方面可以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既可以豐富其在音樂上的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其專業水準,另外又可以使其獲得美的熏陶,徜徉在藝術知識的海洋里越發積極主動地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感受生活的美好、獲得幸福的極致體驗,這有助于大學生人格的健全發育。另一方面,大學音樂教育能夠很好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推理思維能力。音樂教育中涉及到很多細節類的理論知識教學如各種樂理知識的細化,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的訓練中應當更加注重調動自己的邏輯判斷能力進行各種細節知識的銜接和互通,而音樂教育又以藝術熏陶的方式使他們能夠更加靈活地看待事情,避免機械唯物論,另外由于音樂教育注重對學生想象力和創作能力的培養,這就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2.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和拓展的必要性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使得人才競爭越來越成為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尤其是在新課改國家和社會對于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多、更新要求的宏觀背景下,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越來越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的重點,而大學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一環就更應當積極轉變傳統的、以知識化和科學化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模式理念,促進學生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全方位的發展。
素質教育要求大學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在其專業領域上的成就、具備扎實的專業學識功底,還需要貫徹“通識教育”的基本指導原則,通過對其他各種專業知識的接觸和學習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特質和興趣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找到自己的學術發展方向的同時豐富大學學習生活。科學和藝術不可分割,它們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成為大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的關鍵。而大學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領域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加強其與各種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不但可以起到鞏固學生在專業課程中所學到的各種基礎理論知識的目的,還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其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精神,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提升,真正成長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3.促進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的相關對策
如前言,由于音樂學科本身的特質使得其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方位的發展以及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上都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新形勢下,高等院校應當將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很好的融合和拓展以期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備高素質和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基于此,筆者通過豐富的教學實踐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給出了以下促進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和拓展的相關對策以供讀者參考。
3.1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大學音樂教育要實現改革的順利過渡以及促進其與各種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和拓展就必須以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一方面,大學音樂教育在與專業教育實現融合與拓展的過程中,應當將音樂類專業教育與此時的音樂教育進行區分,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等方面都應當有別于音樂專業教育,在這個基礎上還必須充分了解每個具體的專業類別的基本特質,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針對式的教學;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當轉變以往的、以提高學生專業水準、培養其在音樂基礎知識上的各項能力的教學理念,而應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為基本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大學音樂欣賞課歌曲《男兒第一志氣高》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這首歌曲較為簡短,如果是面向音樂類專業的學生,教師可能更多地會以該首歌曲的曲式、定調、音區所在等專業知識點進行教學,但是在面向其他專業類的學生時教師應當轉變這種教學理念和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針對式的教育,例如在面對教育類專業學生時,教師就可以以該首歌曲的創作者——沈心工的生平以及創作背景進行更加詳細的介紹,對于歌曲本身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到由于這首歌的簡短性和音區集中在中音區的基本特質,更適合兒童歌唱,給予這些學生在今后的教育領域內一些教學啟發,這既迎合了不同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需要又使得音樂教學在專業教學中變得更加簡單而又生動。
3.2創新教學方法,發揮體態律動教學的積極作用
所謂“體態律動”,主要是指由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并且通過身體律動來表達學生的感受,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到音樂當中,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它是由達爾克洛茲提出來的。在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過程中,教師應當靈活地運用這一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基礎樂理知識、音樂節奏感和創造力為基本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授《快樂的潑水節》這首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潑水節的視頻,學習一些舞蹈動作,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自由舞動,提升音樂的創造性,同時教師可以擴展一些風格類似的音樂,提升學生學習的樂趣;在講授《我們的田野》這首歌中,對于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唱成二拍半這一知識點時,就可以利用體態律動的方式,利用拍手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感受,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合理的運用體態律動去教授4/4拍、3/4拍、2/4拍的節奏,利用手腳的動作,來讓學生從多方面去感受音調,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教授《少先隊植樹造林歌》,教師可以運用體態律動,帶領學生通過拍手或者手向上揚、放平、下降等方式來體會歌曲中的高、中、低音,進而體會其中的節奏,讓學生形成用肢體去表達和感受歌曲節奏和情感的習慣。針對非音樂類專業的學習特質、運用體態律動的基礎音樂教學方法可以迎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其基本的音樂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宏觀背景下,運用各種教學改革措施實現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長期工程,需要來自國家、社會、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等多方主體的積極配合和參與,尤其是對于大學教師而言,更應當要敢于突破、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潘軼.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學園,2017(19):62-63.
[2]陳琛.試論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音樂時空,2015(06):147.
[3]趙靜.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戲劇之家,2015(0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