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余艷艷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是高職教育遵從的職業教育規律,是提高育人水平、增強服務社會能力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國外經貿行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創新,外貿模式、物流模式、通關制度發生了變化。當前校企合作背景下培養模式存在一些問題,要徹底解決問題,就應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校企一體、工學結合、企業化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為全省提供人才培養模版,引領全省外貿類、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為行業企業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這是主動適應行業改革創新、區域經濟發展的題中之意。
關鍵詞: 校企一體 工學結合 企業化管理 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是提高育人水平、增強服務社會能力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目前缺乏院校與企業深度合作的法律和制度環境,我國高職教育和校企合作的實踐中面臨三大難題:一是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地位不突出,需調動積極性;二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運行機制不健全,企業“生產車間”與學校“教學工廠”功能難以統一,教學與生產節拍難以調適,需提高有效性;三是校企合作缺乏深層次合作與持續發展的紐帶,需實現持續性[1]。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積極探索真正能調動企業積極性、適應職業教學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安徽省外經貿類專業開展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雖然我省有70余所高職院校,諸多院校都開設了外經貿類專業,但我省高職院校外經貿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遠不能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企業對人才質量要求,出現學生專業從業率低、崗位勝任力較差、職業提升力弱等現象。在校企合作方面,普遍采取搭建校內外實訓基地、“2+1”模式、“訂單式”培養等合作形式。當前校企合作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校企合作有效模式尚未形成,校企合作表面化;二是企業對參與人才培養動力不足;三是傳統校企合作模式與高素質高技能經貿類人才要求不匹配。要徹底解決以上問題,就應改革高職經貿類專業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校企一體、工學結合、企業化管理”人才培養模式[2],為高職經貿類專業提供人才培養模版,引領外經貿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為行業企業培養高端技能型經貿類人才,是主動適應行業改革創新的題中之意。
二、校企一體、工學結合、企業化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現階段我國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向。當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研究領域上僅局限于某一個方面或領域,在人才培養主導權問題上有企業主導、院校主導、行業主導、校企交替主導等模式。校企合作有成功的模式和經驗,但仍存在合作松散、表面化等問題,更深入的問題包括:校企合作后勁不足、合作過程中校企觀念和認識上存在差異、追求的利益和權益不同、信息和溝通上的不對稱,等等,以上問題是導致校企合作低效的主要原因。歸根結底,是校企合作沒有真正形成效健全的動力機制、運行機制與管理機制,也沒有探尋到適合專業自身發展的合作模式。因此,探索出一條促進企業和院校良互惠互動的合作機制,使校企優勢和有效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真正為社會、企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宗旨。因此,“校企一體、工學結合、企業化管理”的高職經貿類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是一種頗為有益的創新探索[3]。
以職業為核心,以就業創業能力為導向,明確人才培養模式與目標,以“院校服務企業、企業支持院校、校企深度融合”為思路,探索建立由合作企業、院校組成的經貿類專業指導委員會,明確專業指導委員會負責人、委員會職責,形成校企一體長期高效的運行體制和管理機制。
按照校企一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在“企業主體、學校主導”的校企一體定位觀的指導下,形成企業把人才培養納入公司工作重要職責、學院參與企業經營的觀念,將企業融入專業招生、人才培養、實習就業的各個環節,形成專業人才培養的校企共同參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合作理念。
按照校企一體、工學結合的思路,在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定期完善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順應教學規律,在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等領域讓企業發揮具有絕對影響力的引領作用,形成企業參與授課、學生實訓、學生實習、考核評價、參與教學管理、教師培訓、學生就業的制度。
搭建校企一體合作平臺,對校內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對校內實訓場地、實訓設備設施的調配。把實習實訓放在企業,同時學院圍繞專業辦產業,形成“企中校、校中企”的專業實訓格局。探索建立企業是學校的學習型企業與學校是企業的生產型學校的新思路。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雙方根據專業教學要求,探索實施師資“互聘互培”,進行師資“身份互認+角色互換”,建成高水平的教學團隊。聘請企業技術骨干參與課程教學、教材建設等教學活動,聘請相關專業骨干教師作為培訓講師,參與企業的員工培訓工作,實行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人才培養。
校企合作開發報關核心專業課程、教材等,形成以企業真實業務為藍本,以一線操作人員為主筆的校企合作教材。以網絡為載體,建立以教學視頻為主的線上知識分享模式,完善適應教學需要的立體化的經貿類專業教學資源庫。
在“校企一體”的培養模式下,探尋適應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需求的企業化班級管理模式,將企業的理念、行為、制度、形象等基本企業文化要素移植到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對學生的日常管理采用“企業化管理”,將學校環境模擬成企業環境,在校內讓學生得到企業文化素質的培養,形成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習慣,促進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生產與管理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在“素能本位、理實一體”課程教學觀的指引下,以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要求為標準,突出以行業企業評價為主、融入學校評價與自我評價的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培養評價與考核體系。制訂理論、實踐、操作相結合的突出能力和業績的課程教學考核辦法,形成實訓學習過程化考核方法,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
三、經貿類專業實踐
以職業教育系列文件精神為指導,努力探尋“校企一體、工學結合、企業化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實現專業招生與就業校企合作“共同參與,共擔風險”;實現專業人才培養建設“共同謀劃,共同構建”;實現校內外實訓基地“共同規劃,共同分享”;實現企業技術骨干與院校教師“共同學習,相互交替”;實現課程體系“共同組織,共同管理”;實現課程教學與評價“共同分擔,共同實施”;實現班級管理與企業管理“共同標準,共同培育”。建立基于校企一體背景下經貿類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最終培養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和滿足企業需求的“善學習、基礎好、易上崗、素質高、可發展”的高端技能型經貿類專門人才。
明確合作企業與院校的合作地位,形成基于校企一體背景下經貿類專業人才培養新方案,成立基于校企一體背景的專業指導委員會。系統研究專業知識的新特點,構建校企一體模式下企業參與專業招生就業的方式。以崗位業務流程為主線、以崗位工作任務為核心,校企合作共同謀劃課程體系,并以崗位職業能力標準為依據,制訂課程標準。整合校內實訓基地與校外企業實習基地,將實訓實習基地打造成企業員工、教師、學生訓練、培養技能與職業能力創新的重要場所。通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依據信息化平臺,校企合作搭建融“教學做”一體化的線上教學資源庫。教師不僅是學生的教師,而且是企業員工的培訓教師;企業崗位經理不僅是業務的熟練操作工,而且是學生的技能學習師傅。全過程、全領域校企合作,構建多角度、全方位的定量與定性結合的高職經貿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結合人才培養規律,構建班級企業化管理制度。在教學全過程中融入企業文化精神,按照校企育人標準和企業經營管理的理念營造班級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和適應企業文化。
基于校企一體、工學結合、企業化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運用“資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三位一體管理模式,“校企一體,聯通崗位,重構課堂,雙師共育”的教改理念讓校企合作更加有效、長遠、互益;校企“共同參與,共擔風險”的專業招生就業模式有利于專業的長遠發展;實現校園中的企業、企業中的校園;專業中的崗位,崗位中的專業;課堂中的實訓,實訓中的課堂的專業人才培養布局;校企一體“共同謀劃,共同構建”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學生成才;“互聘互培”、“身份互認+角色互換”,建成高水平的教學團隊;“班級企業化管理”、“校企共同組織課程教學”有利于學生融入工作環境;互通式校內外實訓實習場所有利于企業員工培訓、學生技能培養。
參考文獻:
[1]楊公安,寧銳.混合所有制——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有效選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1).
[2]安蓉泉.探索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幾點理性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5(04).
[3]俞學偉,季曉芳,陳亮.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全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