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培蕾 師瀟杰
摘 要: 近年來,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不佳。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對英語專業就業現狀展開分析,并從學校、社會、學生三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 就業現狀 原因 對策
1.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市場對英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英語專業逐漸成了熱門專業的代言詞。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各大高校競相開辦英語專業,外語類院校的招生規模也一再擴大,使得曾經炙手可熱的英語專業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在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英語專業由于失業量較大,畢業率持續走低被亮為了“紅牌”專業。此外,相關數據表明,近幾年英語專業的就業質量不太理想。普通高校的英語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職方向為英語教師、翻譯、文秘、公務員等,但能夠去跨國公司、大型國有企業、知名民營企業工作的畢業生鳳毛麟角[1](15)。造成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就業質量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根據現狀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才能幫助英語專業畢業生解決就業難的問題,有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
2.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
2.1就業競爭激烈。
隨著英語成為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英語專業的地位顯著提升。近年來,我國大力支持高校開設英語專業,積極推動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全國范圍內英語專業本科生、碩士生也連年擴招,勞動力市場上涌現出大批英語人才;由于國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批海外留學生歸國,更是加劇了市場的激烈競爭;各高校重視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英語專業畢業生與非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差距逐漸縮小,英語專業學生語言優勢不再明顯[2](152)。
2.2高校英語專業的開設不規范、不合理。
近年來,英語專業的方向細分雖更加明確,更趨于專業化,但其在課程設置方面仍存在一系列問題。以近幾年新設的商務英語專業為例,該專業側重商務、經濟方面的知識,旨在培養商務英語人才,是一門實用型的專業,這與傳統的旨在培養英語教師的英語教育專業有很大差異。但目前一些高校商務英語專業與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用書幾乎一致,只是增添了個別與商貿相關的教材,并未體現出其專業特色。此外,有些學校由于缺乏專業的、有實踐經驗的商務英語教師,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商務英語人才。
縱觀全國英語專業,除上述商務英語專業的問題外,許多院校英語專業都采用統一的教材,使得全國普通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專業能力趨于一致,就業時不具備競爭優勢。盡管我國已開展一系列教育改革,但高校英語專業仍注重學生的讀、寫能力,忽視學生聽、說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出的多為應試型人才,而不是市場所需的應用型人才。
2.3英語專業學生自我認識不夠,就業期望值高,就業面窄。
由于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及就業指導,一些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自我認識不夠全面,不了解自身真實水平,不了解社會就業形勢,好高騖遠,就業期望值偏高,不愿從底層做起,也不愿在中小型城市發展,只傾心于去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因此他們在就業時,高標準挑選工作,而自身能力卻無法勝任,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有些英語專業畢業生只愿在大企業或學校等事業單位就職,一味追求高薪或穩定,縮小了就業選擇的范圍。有些畢業生只想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把自己局限于所學專業,很大程度上縮小了就業面,加劇了就業市場競爭。
2.4大學生能力結構單一,專業水平不高。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才市場對勞動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畢業生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知識,還要擁有豐富的技能。但學校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忽視學生的文化底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導致英語專業學生只會英語。由于畢業生缺乏應具備的一些經濟、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實踐經驗,英語專業學生不能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3.促進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對策
3.1縮小招生規模,合理確定招生人數。
高校管理層人員應更加注重對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數據采集,并對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學校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自身的就業利益為出發點,逐步降低英語專業——中國高等教育最大專業的招生人數,直至達到一個合理的招生數目,使之既與社會的就業崗位需求數目相匹配,又從源頭上避免畢業生的就業困境[3](20)。
3.2合理規劃課程設置,提高教學質量。
高校在制訂教學計劃時,需關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積極調整培養模式。此外,學校在以扎實的專業課知識為基礎的同時還要加強培養學生能力,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創新,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就業質量。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表現在工作能力方面,而且要求其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高校在教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思想素質水平,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等的培養。
3.3加強就業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包裝自己。
目前,部分高等院校都開設“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這門課程,但據調查表明,部分高校對該課程并不是十分重視,或只將該門課程作為一門普通的選修課對待,該課程的時長設置較短;教師上課模式枯燥單調,授課方法缺乏創新,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致學生上課態度不夠端正。此外,學生因未真正了解過社會就業市場的殘酷性,直到畢業時才會考慮就業問題。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應該全程有計劃地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
3.3.1學校應對《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這門課程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進行適當改革,讓學生在課堂上即對當前就業形勢有清晰的認識。學生有所了解后才會產生緊張感,并根據個人的愛好、性格、特長、知識能力、家庭背景等,暫時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3.3.2學校積極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好專業基礎,提高能力,在校期間積極考取對就業有幫助的資格證書,如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證書等充實自己。
3.3.3學校應經常舉辦一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增強其自信心,同時也能增加大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3.3.4教學生如何包裝自己。求職時,一份好的簡歷往往能吸引招聘者的注意。老師應該教會學生制作一份讓招聘者能夠眼前一亮的簡歷,以爭取面試的機會,另外,還要鼓勵學生多多關注招聘信息,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的有效性[4](11)。
3.4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提高就業率及就業質量。
3.4.1正視自身的價值與能力。
大學生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全面了解自身的水平,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結合自身能力對就業方向進行正確定位。
3.4.2具備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
年輕一代的學生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剛進入社會,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面對困難時容易放棄。因此,學生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培養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
3.4.3端正就業態度,避免急于求成。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的、曲折的,就業過程總是充滿坎坷的。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能有急于求成的思想,更不能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灰心喪氣,要認真對待失敗,總結經驗教訓,腳踏實地地走向成功。
4.結語
關于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生面臨的就業問題,一方面是由于社會快速發展,大批英語人才涌入勞動力市場,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英語專業所設置的課程體系與市場對英語人才需求之間存在矛盾,以及英語專業學生存在的對自我認知有偏差、專業能力不足等一些問題,造成就業環境不佳。因此,要解決此問題,社會方面需政府進行引導調節,緩解就業壓力,為大學生提供多渠道就業;高校方面需以市場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為導向設置課程體系;英語專業學生個人方面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重視所學內容與社會某一專業領域知識相結合,并樹立積極的就業觀念。只有通過社會、高校及學生個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出符合就業市場需求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幫助高校英語專業學生解決就業這一大難題。
參考文獻:
[1]蔣雯雯.英語專業就業現狀及就業問題研究——以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為例[J].校園英語,2017(11):15-16.
[2]柳頻.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現狀與思考[J].現代企業文化,2008(26):151-152.
[3]榮晶.高校英語專業面臨的就業危機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20.
[4]朱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論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