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命友
【摘要】近些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逐漸融入了各個領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教育也不例外,“互聯網+教育”的時代已經來臨。作為信息技術老師,會更深切體會到,“互聯網+教育”正在逐漸改變著教育的技術方向,我們應當借助互聯網將信息技術教學做的更加開放、互動、有效。本文試從“互聯網+教育”這個大背景,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進行思考。
【關鍵詞】“互聯網+” 教育 信息技術學科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224-02
一、認識“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的行業,這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通過信息通訊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將二者進行高度的融合。“互聯網+教育”是利用互聯網以及衍生的有效方法來進行教學,讓課堂的教與學圍繞互聯網進行,教師在網上教,學生在網上學,線上線下相互補充,教師將知識點分解成碎片,然后利用互聯網讓學生再重新組建起來,讓知識在互聯網上成型。這將是中國教育的一次大變革。
二、“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學科面臨的問題
1.信息技術老師該何去何從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的大浪潮中,信息技術老師或許會感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壓力:當全民普及計算機時,信息技術課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2.當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不足
首先,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大多采取“教師演示、學生觀看、再模仿操作”的教學套路,課堂教學乏味,使學生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其次,信息技術在中學普遍缺乏重視,教師往往對學科的定位比較模糊,缺乏動力。再次,很多學校設備老舊,老師缺乏系統的培訓,教師業務水平得不到提高,對新的教學方式缺乏認識、研究,特別是互聯網平臺在教學中應用的較少。
三、順勢而為,大有作為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浪潮中,信息技術老師不能迷失自己,要借助“互聯網+”這個“風口”,順勢而為才是最佳選擇。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必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在互聯網教學時代,信息技術課程學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所以信息技術老師更要以開放的心態率先擁抱“互聯網+”,嘗試利用各種互聯網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探索通過互聯網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方法,推動信息技術學科的發展。具體做到:
1.利用互聯網讓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緊跟時代步伐
信息技術教材從小學到高中教學內容重復的較為嚴重。相同的知識反復學會讓學生產生厭倦。而且教材里的內容無法跟上當今技術發展的步伐,導致教材的內容相對滯后, 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信息技術教學除了滿足教學大綱要求外,我們還要合理處理教材,通過互聯網擴展一些與時俱進的前沿性的技術來供學生學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以開設校本課程的形式開設“機器人”、“電腦維護”、“APP設計入門”等課程來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
2.教學方式要多樣化
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合理使用“任務驅動”、“分層教學”、“小組協作”等教學方式,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由于它不受時空限制,并具有交互性優點,可以廣泛地運用到信息技術教學中,如:
(1)主題網站的教學:我們可以把一些課程內容建成主題網站,并發布到網上,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不僅延伸了課堂教學,也讓學生利用碎片時間來進行網上預習或復習,讓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走進信息技術教學。
(2)微課模式: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做成微課,并通過網絡的形式供學生自主學習,體現“互聯網+教育”下知識的碎片化與再重構的本質。利用微課化整為零,化難為易,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3)微信授課: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微信成為我們的標配,教師可以用微信進行在線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教學或答疑,使師生間能夠超越時空進行互動學習。
(4)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云平臺
該平臺上有大量教學資源,并提供了許多優秀的教學輔助軟件,如:“教學助手”、“家校幫”等,可以實現平臺備課、平臺作業布置、平臺師生互動等。信息技術老師應利用學科優勢,讓該平臺融合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學。
3.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
作為信息技術老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所給我們創造的有利條件,時時刻刻要通過互聯網學習前沿知識、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要以“福建省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為契機,熟練掌握互動白板、智慧課堂、手機或平板等智能終端進課堂等先進的教學技術,讓信息技術教學“活”而不“亂”。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師的任務更艱巨,無論科技怎么發展,它都代替不了人力,尤其是教育領域。所以,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師并不會淘汰,反而越來越重要,社會需要信息技術。“互聯網+”給我們信息技術課程帶來機遇,同時也帶來挑戰,我們要勇敢地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為“互聯網+教育”助力。
參考文獻:
[1]余勝泉,王阿習.“互聯網+教育”的變革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 2016(10):1-9
[2]秦虹,張武升.“互聯網+教育”的本質特點與發展趨向[J]. 教育研究. 2016(0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