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彬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產量的提升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這種糧食作物的需求,而且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為了提高種植產量以及玉米質量,需要適當的采取玉米高產栽培措施,積極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促進玉米種植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玉米種植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由于會受到玉米品種、種植條件以及病蟲害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可能會造成玉米產量偏低,影響玉米種植業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在玉米種植中適當的采取玉米高產栽培措施,并積極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有效的提高玉米種植產量以及玉米質量。
1玉米高產栽培措施
1.1選擇合適的玉米品種
在選擇玉米品種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如果在春季播種,則玉米的生長周期較長,選擇品種時應選擇生命力頑強的玉米品種,有效的提高玉米植株的生產能力。如果在夏季播種,需要玉米具有早熟、桿矮的特點,選擇這樣的品種有助于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采用套作的方式,使玉米植株之間更加緊湊,提高玉米的耐陰性。選擇質量好的玉米品種,不但要保證其具有良好的抗病蟲害能力,并且要保證其脫水速度得到良好的控制,使其成熟期更早。因此,選擇生命力頑強、營養豐富的玉米品種有利于提高玉米的產量與質量。
1.2做好整地工作
在開始玉米種植前,為了提高玉米播種效率,改善種子的萌芽出苗率,需要做好整地工作,為玉米提供合適的土壤環境。在整地工作中,需要將播種區域的土地整理至土壤疏松、地面平整、沒有大土塊并且土層下實上虛的狀態。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在收獲后完成滅茬操作,并參考有機肥料的使用情況在冬季進行深耕處理。在凍融工程完成后,不但可以提高土壤熟化程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狀,而且還能制約蟲蛹、蟲害的發生。與此同時,還要適當的積蓄雨雪,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提升土壤肥力。
1.3對種子進行合理的處置
在玉米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合理的處置,玉米種子的處置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工作:第一,精選種子。在玉米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精選,挑選出其中霉變、破碎以及含有病蟲害的種子。第二,曬種。在精選種子后,可以選擇清涼的天氣曬種,將種子平鋪在平坦、干燥、向陽的位置,暴曬2天到3天,曬種過程中需要翻動種子,保證曬種的均勻,提高種子出苗率。第三,浸種。在完成曬種操作后,需要使用冷水將種子浸泡10個小時,也可以使用56℃的溫水浸泡7個小時,或者使用濃度為0.15%的磷酸二氫鉀溶解浸泡。第四,伴種。伴種操作能夠有效的預防玉米病害,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使用濃度為0.5%的磷酸銅拌種,可以有效的預防玉米黑粉病。與此同時,也可以使用濃度為20%的萎銹靈伴種,可以有效的預防玉米黑穗病。
1.4做好施肥工作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做好施肥工作能夠為玉米的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提高玉米種植產量。根據目前玉米種植的發展狀態,需要制定合理的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的配比,防止過度使用化學肥料為土壤帶來巨大的壓力,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在為玉米施肥時,一般選擇農家肥作為底肥,選擇化學肥料作為輔助。于此同時,在后期的追肥中,需要選擇在玉米有10片到12片葉子時追肥,并在玉米進入到抽絲階段再次追肥。此外,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生長狀態進行追肥,保證玉米能夠獲得足夠的養分。
2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為了保證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必須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其中主要分為物理防治技術與化學防治技術,將兩種防治技術結合應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
2.1玉米病蟲害物理防治技術
玉米病蟲害物理防治技術就是使用物理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例如,在玉米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浸種或包衣處理,能夠有效的提高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將病蟲害遏制在玉米種植的初級階段,使其能夠在安全健康的狀態下生長。與此同時,玉米種植人員還需要時刻提高警惕,對玉米的生長健康數據進行記錄,如果發現有玉米植株剛染病蟲害,需要立即將其清理,避免出現植株間的交叉感染。
2.2玉米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
玉米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就是使用農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這種防治技術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并對土壤產生一定的破壞作用,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修復。但是,這種防治技術的病蟲害防治效率較高。在玉米生長的不同時期,可以使用不同的農藥對不同的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例如,心葉期的玉米容易感染玉米螟,可以使用辛硫磷防治。在應用玉米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的過程中,應避免過度依賴農藥,防止對土壤與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總而言之,玉米是我國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為了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與玉米質量,我們需要積極的采取玉米高產栽培措施與病蟲害防治技術,不斷完善玉米種植體系,提生玉米種植技術水平。
(作者單位:137200 通榆縣新華種牛繁殖場,作者簡介: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