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柱祖
摘 要: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歷史的積淀,文明與道德發展到了一種更加完善的階段。在人類生活中,文明與道德發生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慢慢呈現出束縛人性發展的一種狀態。現以電影《英國病人》和《純真年代》為例,分別探討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文明與道德對于人性的束縛,以及這兩段禁忌之戀所表達出的不同思想。
關鍵詞:文明;道德;禁忌;愛情悲劇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0--02
一、簡介
文明,在一方面代表著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公序良俗。隨著歷史發展,社會呈現一種較高發展階段的狀態,人類脫離野蠻狀態,所表現的社會行為和自然行為構成的集合便是文明。道德,指某個社會現行的、具體的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規范,常常以明確的條令形式出現,主要限于操作層面。[1]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文明隨著人類構筑城池、頒布法律變得更加開化,道德隨著世俗公約慢慢成形。但是人性在文明社會中漸漸被削弱,“很多有利于生命張揚和豐富自身的行為,從道德角度看是不應該的”[2],而婚外情更是被世人所不恥。本文將以《英國病人》和《純真年代》中的愛情故事為例,從文明和道德的角度解讀兩部電影中主人公各自的愛情悲劇。
二、《英國病人》
《英國病人》于1996年在美國上映,在翌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了九項大獎,堪稱業界典范。電影改編自加拿大著名作家邁克爾·翁達杰的同名小說,該小說曾獲布克獎等多項文學獎。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將這部被認為很難用影像來呈現的小說改編成了電影劇本,耗費巨大心力,但是確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小說原本講述了兩段時空交錯的愛情故事,而導演明格拉削弱其中女護士漢娜和印度士兵基普的戲份,突出講述了匈牙利男爵艾馬殊和英國女子凱瑟琳的愛情悲劇。在戰爭的宏大背景下,他們的愛情壯闊又渺小,最后二人雙雙離世。
影片開始便是茫茫沙漠,艾馬殊駕駛飛機帶著已經死去的凱瑟琳離開沙漠,途中被炮火擊中導致墜機,艾馬殊嚴重燒傷、面目全非,被救后輾轉到了意大利醫院,因無法證明身份而被稱為“英國病人”。那么,凱瑟琳為什么會死呢?他們的飛機為什么會被襲擊?
回到兩人的初次見面,艾馬殊是一位歷史學家,彼時正在撒哈拉沙漠考察,而凱瑟琳已是有夫之婦,跟隨丈夫來沙漠繪制地圖。艾馬殊面貌英俊、知識淵博,凱瑟琳優雅美麗、所知甚多,他們都被對方吸引,又非常明白禁忌橫亙彼此,無法逾越。之后,兩人在開羅的集市與舞會上不斷相遇,對彼此的情誼瘋狂滋長,卻都拼命壓抑。直到回到沙漠,他們的汽車翻下沙坡,晚上又遇到了沙暴,二人躲進了狹小的車廂避難,終于表白心意,由此開始了一段頗為掙扎的禁忌之戀。兩個人一邊享受著屬于彼此之間的秘密的愛情,一邊忍受著道德對他們的折磨。而且導演巧妙地運用地域的變化來展現這種道德折磨,一邊是廣袤的沙漠,遠離人類文明與社會規則的影響,大自然神秘的力量好像可以屏蔽一切干擾,他們在這里可以暫時逃避現實,盡情享受愛情,越來越契合;一邊是文明開化、有道德約束的開羅,每當回到這里,似乎一切回歸現實、脫離夢境,兩人都幡然醒悟、黯然神傷。在這場愛情與道德的拉鋸戰中,他們之間的感情逐漸變得更加堅定、純粹,兩顆靈魂由此更加靠近,仿佛死亡與戰爭都無法扼殺這種愛情。他們的婚外戀戰勝了傳統的道德觀,觀眾出奇一致地表示同情與贊賞。這足以表達他們愛情的動人之處,甚至超越道德,在這里道德與文明無法扼殺人性,更無法阻止他們的愛情。
然而,秘密終歸會被發現。凱瑟琳的丈夫杰佛逐漸覺察到了什么,他來沙漠接走凱瑟琳時,駕駛飛機撞向艾馬殊,結果艾馬殊躲了過去,飛機直接墜機,杰佛當場死亡。艾馬殊抱著奄奄一息的凱瑟琳到了一個山洞,他轉而出去尋找救援。在戰爭爆發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這是多么艱難,當他回到山洞時,凱瑟琳已經離他而去。艾馬殊抱著凱瑟琳上了他找來的飛機,打算帶著她離開這片沙漠,去她想去的地方。然而,途中卻被英軍擊中導致墜機,因為他駕駛的是德軍的飛機,他為了救凱瑟琳而用沙漠的地形圖換來了德軍的飛機。這一行為可以說是背叛了正義一方,背叛了考察隊的其他人,投向了法西斯的懷抱。但是,這里又出現了超越道德的一種觀點,因為他已經走投無路了,他在向英軍求助的時候被當成了德國人而監管起來,出逃后他沒有辦法只好與德軍合作,他必須去救他的愛人,她勝過一切。而且,艾馬殊本就沒有什么關于國界、國籍、民族之分的概念,他長期在沙漠工作,自由而奔放的沙漠環境塑造了他心中不一樣的想法。
所以,在戰爭年代,在沙漠這一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禁忌之戀注定超越傳統道德,甚至不懼死亡與戰爭,成為一段充滿愛情魅力的佳話。
三、《純真年代》
《純真年代》改編自美國女作家伊迪絲·華頓的同名小說,該小說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文學獎。導演馬丁·斯科塞斯花費七年時間研讀原著,想要把這個故事搬上大熒幕,最終電影于1993年在法國上映,贏得好評。故事主要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美國紐約上流社會,講述了貴族青年紐蘭·阿徹與兩位女性梅·韋爾蘭德和她的表姐艾倫·奧蘭斯卡伯爵夫人之間的三角戀情。該影片看似是一個尋常的愛情故事,實則具有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在當時的時代大背景下,美國上流社會是十分排外的,極其看重所謂的自身名譽,而紐蘭與艾倫的愛情悲劇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在平靜、有序的紐約上流社會,艾倫的歸來顯然似一顆重磅炸彈一樣,令他們感到羞恥、憤怒甚至恐慌。當時,美國社會極其推崇紳士淑女化,上流社會看重名譽,純潔、正直成為他們的行為準則。這些高雅傳統致使他們十分排外,逐漸變得孤立封閉,拒絕接受新的未知事物。而艾倫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不能被接受的“異類”,她充滿藝術氣質與異國情調。不同于梅的天真單純,豐富的人生閱歷使艾倫成長得美麗自信、成熟坦率、與眾不同。
艾倫幼年便隨父母游歷歐洲,受到了藝術與音樂方面的熏陶。失去雙親后被姑媽收養,后來她嫁給了一位波蘭貴族,成為伯爵夫人。但是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據說這位伯爵“不是跟女人在一起,就是去收集瓷器。而且他對兩者都不惜任何代價”[3]。所以,艾倫這次回來是想要尋求家族的幫助,跟伯爵離婚。她沒有想到她的到來會使家族蒙羞,他們寧愿犧牲她的個人幸福,也不能提及離婚這件事,他們認為這是敗壞門風的事情,絕對不能發生,并希望艾倫回到丈夫身邊。在這些貴族人士都對艾倫避之不及的時候,紐蘭卻被艾倫吸引了,總是默默地幫助艾倫融入這個圈子。紐蘭眼中的艾倫是與眾不同的,“她身上散發著美的神秘力量,在她毫無做作的舉目顧盼之間有一種自信”[3]。年少時的暗戀和多年后的重逢使紐蘭無法抑制自己心中的感情,他多次向艾倫訴說這種心境,但是出于對他的愛,艾倫拒絕了紐蘭,她不希望紐蘭步她的后塵。之后紐蘭與梅結婚,婚姻生活并不能使他忘卻這段感情,他感覺自己被生活束縛,無法呼吸,真正的性情都湮沒在了平淡無趣的生活中。最后,艾倫為了不讓紐蘭重蹈她的覆轍,毅然決定回到歐洲。事實上,人們已經知道了他們二人的事情,一步步將艾倫逼走了。當紐蘭終于下定決心去找艾倫時,梅卻突然宣布懷孕,并表示已經告知了艾倫。就這樣,他們的愛情在世俗的規則下成功被摧毀,文明開化的紐約無法容忍他們。
至此,在各種力量的作用下,一段感情就此結束。艾倫出于對紐蘭的愛,不忍看他忍受煎熬與指責,忍痛離開。而梅看似純真,卻早早感覺到了紐蘭移情別戀,最后牢牢捍衛了自己的家庭。紐蘭一邊覺得梅是最合適的妻子,一邊又難以放下對艾倫的感情,一生生活在矛盾之中,被道德與文明所束縛、壓抑。貴族群體難以忍受二人的婚外情,合力放逐艾倫,成全梅與紐蘭,保持著上流社會所謂的文明秩序。
四、總結
以上兩個故事,雖然結局都不甚完美,但表達出的思想截然不同。《英國病人》中的婚外情超越道德,但并非不道德,被世人贊頌;而《純真年代》中的禁忌之情被文明與道德所禁錮,最后隨著生活消磨殆盡。在現代社會,隨著文明與道德的發展,愛情倫理不再那么絕對,在不危害他人與社會的情況下,個人性情與生活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文明與道德不再束縛人性發展,反而呼吁解放人性、追求幸福。
參考文獻:
[1]帕克. 美學原理[M].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汪振城, 鐘麗茜. “大倫理”與“小道德”——從藝術與道德的關系看《英國病人》[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29(2):108-113.
[3]華頓. 純真年代[M]. 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
[4]邁克爾·翁達杰. 英國病人[M].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5.
[5]王宏偉, 孫立權. 文明與文化[J]. 作文通訊, 2017(10):30-30.
[6]周靜. 解讀《純真年代》情感外衣下的時代特征與社會現實[J]. 江漢論壇, 2007(8):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