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力
【摘要】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和中國差別較大,四階段教學法是德國職業教育應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如何把這種方法應用到中國的職業教育,是中國高職教育應長期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 德國四階段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242-02
一、德國高職教育現狀
1.德國高職教育
筆者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德國F+U培訓師資格的培訓學習,真實而直接地面對了這個以嚴謹著稱的國度是如何開展雙元制職業培訓的整個過程。
德國位于歐洲中部,面積35.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八千多萬,與之相比較,廣東省總面積為1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10432.05萬(2010年統計)。德國經濟發達,社會保障措施齊全,社會治安和自然環境良好,德意志人崇尚科學藝術,尤其熱愛體育及家庭園藝,待人熱情真摯,注重禮節和禮儀。
2.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基本形式,“雙元制”,雙:兩個學習場所,第一個是培訓企業,如車間、肉鋪等;第二個是職業學校,雙方合作給學生提供培訓,企業負責實踐技能培訓,職業學校給學生提供理論知識的學習,如數學、德語等;與職業相關的科目占比3分之2,理論占比3分之1 。即受訓者以徒工身份在企業中接受先進而及時的實踐技能培訓,同時又以學生身份在職業學校接受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理論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系統學習,在時間分配上,企業一般每周3-4天,職業學校每周1-2天。 “雙元制”教育的重要意義在于:企業的投入占職業教育總投入的80%,減少了政府及培訓學校的投入,企業通過參與職業教育得到了高質量穩定的技術工人資源,有效地保證了產品質量,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時,學生通過接受職業教育獲得了進入勞動力市場的能力與資格,同時也為個人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3.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機構
德國東部薩克森州(Sachsen)開姆尼茲市(Chemnitz)的F+U培訓集團是雙元制職業教育典范,創建于 1991年,是專門從事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職業預備與培訓、語言及大學預科、遠程學歷教育的非贏利性教育機構,也是德國最大的教育培訓與專業考試機構之一。培訓中心總部設在開姆尼茲市,培訓機構及眾多的點分布于境內七個州市及歐洲的其它三個國家,已在國內及世界范圍內建立起廣闊的合作網絡,開展對中國高職教育的培訓。
二、四階段教學法的應用原理
在一個月的培訓學習中,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培訓教師資格培訓。在德國,這是專門針對企業的培訓教師進行的,時間需要三年。雖然我們學習時間短,但內容還是較完整,從制定培訓計劃,包括工作描述、培訓方法、學習與工作任務、規劃學習目標,到具體的四階段教學法的實施與考核,幾乎徹底地改變我以往的傳統教學觀念與方法,這對我以后的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具體來說,四階段教學法分為準備、教師示范、個別學員模仿、所有學員獨立操作與總結四個階段,主要適用于實際工作操作技能培訓。四階段教學法的操作步驟為:
1.準備階段
在第一階段,教師的行為占主導地位。教師需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主要教學方式為講解式。一般過程為:教師向學員問好,教師通過提問了解學員對新課題的準備情況和現有基礎,然后引入課題,如介紹所要完成的憑證內容等。
2.教師示范
在第二階段,教師的行為仍占主導地位,教師的主要任務是:(1)首先將整個過程熟練準確地示范一遍,之后再分步示范。(2)在分步示范中講清楚三個問題,即:做什么?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與傳統理論教學課堂演示的不同點在于:理論課教學的演示是使學員獲得感性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四階段法的教師示范卻要讓全體學員都知道教師是怎樣做的,他們接著也要這樣做。
3.個別學員模仿
在第三階段,學員的行為占主導地位。首先由教師挑選三個學員(好的、中等、差的各一名)或一個學員,學員按照教的示范步驟重復一遍,必要時還應解釋一下他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做。教師也可以加一些補充說明。教師觀察學員的模仿過程,從中得到信息反饋,了解學員理解、掌握的程度。如果學員的模仿完全正確無誤,就可以進行下一階段,否則,則要重復第二和第三階段。
4.獨立工作與總結
所有學員模仿教師的步驟獨立操作,教師在旁邊監督、觀察練習的整個過程,認可練習的結果,如有需要進行糾正。練習結束時,學生完成自評,教師進行評價總結。
三、四階段教學法對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啟發
德國F+U校長艾澤要求把四階段教學法應用到自己所交的主要課程,會計學習組經過討論,決定選擇會計電算化作為德國學習應用試點課程,首先由筆者做課程設計,如下圖:
經過艾澤校長同意,小組成員開始課程設計:
1.教學和工作任務
(1)課程:會計電算化;任務:憑證處理
(2)教學大綱的編制:來自于教學大綱的第三部分:“總賬”,第3.1節“憑證處理”。
2.細致目標
知識目標:
①培訓學員知道會計工作崗位分工和工作內容;
②知道相關的會計科目知識;
③了解賬務處理原理,知道會計軟件的操作方法、技巧。
能力目標:
①培訓學員能夠獨立地將憑證數據輸入計算機;
②能夠獨立完成簽字、審核、記帳等工作。
態度目標:培訓學員了解正確的憑證數據對產生的賬簿、報表等數據的重要意義。
經過課程小組成員的詳細準備和答辯,最后一致獲得德國專家組好評,獲得優秀的好成績,取得畢業證書。
四、結論與啟示
經過系統學習和實踐,會計專業將四階段教學法全面應用于會計專業教學,借鑒德國“雙元制”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先進做法,將企業搬進校園,建設財會服務中心等校中廠,按企業會計工作內容,訓練學生實操、實訓能力,為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創造條件。結合本專業的資源特點,建立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與會計軟件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企業合作,共同投入建立“協同育人平臺”,平臺兼具會計職業崗位的招聘應聘功能、會計職業能力測評、會計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會計技能培訓、會計職業人交流溝通、行業產業發展趨勢與會計位需求研究等功能,為校內外會計人才培養提供信息資源和實習就業提供服務,為企業會計人才招聘、培訓及選拔提供服務。建立由企業、專業教師和學生共同管理的平臺運營管理團隊,組織學生運用平臺開展課程實訓和課外專業實踐,發揮校內學生實踐平臺的作用;組織教師依托平臺與企業合作共同開展社會服務,在社會服務中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和科研服務社會水平,將協同育人平臺同時建設成為產學研科研創新平臺。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