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重要人物,為人們所熟悉。通過對哈姆雷特人物形象的思想內涵,以及性格特征進行分析,不僅能夠深入了解莎士比亞作品,也能夠對其時代人物予以深入探究,對于我們理解時代發展以及作品特點具有重要幫助。
關鍵詞: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思想內涵;性格特征
作者簡介:馮育軍,陜西興平人,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歐洲文化、英美文學等。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0--01
一、先進文藝復興人物代表
在小說中,哈姆雷特的生活時代是在公元九世紀,而哈姆雷特所就讀的德國的威登堡大學創立于1502年。莎士比亞之所以安排這所大學,是因為這所大學具有豐富的精神寓意,歷史中,宗教改革的領導者馬丁·路德正是在這所大學獲得了神學博士學位并在該大學任教。從歷史知識中我們可以獲悉,馬丁路德發表的《九十五條綱論》,借宗教的邏輯思維方式、理論基礎及宗教語言表達方式實現了對人文主義思想所倡導的自由、平等、民主等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成功宣傳,揭示了個性、人格解放的追求的合理性,是宗教改革運動的開端。可以說,威登堡大學是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思想孕育和發展的搖籃。在小說中,莎士比亞將哈姆雷特安排至德國威登堡大學求學,這樣的情節設計有一定的深意,這也是在間接的表示,哈姆雷特接受過人文主義思想教育的洗禮,擁有者人文主義的基本意識修養。
二、對封建等級觀念的挑戰
在小說中,王子曾經寫信給奧菲利婭,并向奧菲利婭贈送戒指,并坦然地想起求愛。當王子決定實施裝瘋計策后,他故意裝作對奧菲利婭的侮辱和粗魯,并假裝故意勸其“遠離塵世,到修道院去”,甚至在奧菲利婭面前褻瀆婚姻和愛情的神圣,說出了“美麗!貞潔!美麗不過是使貞潔變成淫蕩的另一意義罷了”這樣荒唐的話語。他也非常懊惱自己對奧菲利婭所造成的傷害和侮辱。于是在給她寫的信中,字里行間里隱晦的透露著自己對她的真情和無奈。
當王子誤殺了奧菲利婭的父親后,奧菲利婭的心緒發生了崩潰,以至于跳出溪水中自殺。奧菲利婭的哥哥雷歐提斯在妹妹的葬禮上,歇斯底里的跳進妹妹的墳墓說:“現在你們把死人活人一齊埋了罷?!倍防滋剡@個時候的表現為:他高聲喊道:“我乃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隨后也跳進奧菲利婭的墳墓,并表情堅定地說出了對奧菲利婭充滿無限愛意的話:“我愛奧菲利婭,四萬個弟兄的愛加起來也抵不過我對她的愛?!保ㄎ迥欢觯?/p>
根據以上小說的部分經典情節可以看出,在奧菲利婭的哥哥雷歐提斯看來,哈姆雷特的身份是王子,在那個時代封建貴族文化禮教中,哈姆雷特無法決定自己的婚姻,王子對奧菲利婭的愛虛情假意的隨聲附和。而根據小說情節的發展可以得知,王子對奧菲利婭的愛是刻骨銘心的。莎士比亞借小說人物,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深刻認識。莎士比亞認為,愛情是一種蘊含著世界上最豐富、最誠懇的人性情感,在愛情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感而不是等級觀念,情感本身可能會發生變化,但愛情的基礎必須以情感為前提。
三、內心極具沖突和矛盾性
哈姆雷特的性格確定一直以來是小說研究者的爭議性最大的話題之一。而馬克思針對該爭議做出了較為全面的判斷:“如果把哈姆雷特的性格簡單化,不僅失掉了王子的憂郁,而且連王子本身也失掉了?!庇羞@句話可以看出,過于追求的哈姆雷特的性格論斷,那么就會喪失對該人物性格認識評析的全面性。難免會陷入片面認知。莎士比亞的作品所刻畫的人物具有豐富的人性因素,與古希臘寓言戲劇中僵化死板的人物性格塑造是有著明顯不同的。更加突出人性和情感的復雜。因此,可以確定,哈姆雷特的性格不是單一的存在,而是根據內心情感和外部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形成的多重性格結合。這也是莎士比亞深刻洞察人性的產物。莎士比亞通過自己的文筆能力向世人展現了哈姆雷特在人生中面對責任與能力,思想與行動之間猶豫不決,內心痛苦與糾結的心路歷程。當他立志報酬時,性格表現是堅強的;當他要對謀殺、亂倫、篡位三重罪惡進行報仇時,又感到自己獨木難支,使自己的內心陷入沉重的痛苦和折磨,他一再反復的糾結與思考,紙質自殺念頭的出現。該小說中著名獨白“生存還是毀滅 ”既蘊含著哲理性,又具有諷刺批判性,同時也是哈姆雷特內心真實情感與矛盾困惑的自我揭示,對王子復雜而痛苦的思想歷程的表達效果拿捏得非常準確。
四、人文主義者道德的彰顯
哈姆雷特進行心靈深處的反思和拷問的方式是以人性和人道主義角度出發,重申對人格尊嚴、人格平等。他說:“帝王和大言不慚的英雄不過是乞丐的影子”。倡導行動要有節制,任何情況下都要注重對理智的保持。通過完善道德來促進開明君主的產生,從而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實現理想社會制度形成和和諧的社會統治關系。例如,小說的這個情節:在王子被毒劍所傷后,他的好友霍拉旭要為王子殉情,王子深情望著好友說道:“霍拉旭,我死了,你還活著;把我報仇的緣由宣布給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們”,“事情若是就這樣不清不楚的,我死后要留一個何等罪名……”。王子以坦然純凈的靈魂,最終完成了艱辛的復仇任務。這其實是對人文主義推崇的,在立身行事中,追求光明正大的人格價值的宣揚。
結語:
本文對于哈姆雷特人物分析僅僅是其眾多性格特點中的一部分,其所彰顯的內涵以及人物特點遠具深意,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在對哈姆雷特人物分析過程中,我們既需要結合時代特點,又需要結合作品特點,同時將其與當前時代的發展相結合,讓其在現代化發展中依然具有警示意義。
參考文獻:
[1]賈真真.論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人文主義精神[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8):115-117.
[2]張陽.從“完整的人”的哲學概念看哈姆雷特的戲劇行動[J].戲友,2018,(02):61-62.
[3]唐婕.“顛覆”與“抑制”理論解讀《哈姆雷特》[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07):188-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