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廣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內及城市間的工程建設隨之興起,道路網絡建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道路設計是建設道路的重要環節。道路設計中需要兼顧經濟和生態環境的發展需求,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道路綠化成為必須存在的設施,主要以護路林、隔離帶內花草樹木為組成形式,可以在美化城市道路環境的同時,實現凈化空氣、阻隔噪音的目的。道路綠化對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些年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成為改善城市環境建設花園城市的重要環節。
1. 道路綠化
道路綠化是指在道路中間隔離帶和兩邊種植的花草樹木,在交通、生態方面有多重功能,第一,隔離帶綠化具有遮擋對向來車的車頭燈光線,避免駕駛員因對向車燈擾亂視線的作用,兩邊種植的護路林具有預示道路線型變化的功能,引導駕駛員安全駕駛,隧道入口的樹木為光線變化營造過渡陰影,幫助駕駛員盡快適應隧道內亮度;第二,道路隔離帶內的花草樹木和護路林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為沖出行車道的車上人員和行人形成隔離和緩沖地帶,盡量降低人員傷亡程度;第三,為道路建設人工景觀,緩解駕駛員長時間駕駛的視覺疲勞,降低因視覺疲勞導致交通事故的可能性;第四,道路綠化能夠防風固沙,吸收汽車尾氣、凈化空氣,阻隔汽車行駛時的噪聲。
2. 道路綠化對環境生態的益處
2.1 樹木的生態經濟價值
根據印度加爾各答大學教授的研究結果可知,一株生長50年的樹木,按照木材價值計算或許價格不高,但在這50年中樹木每年能夠生產出的氧氣、凈化的空氣、穩固的水土、為鳥類等動物提供的棲息地等合計生態價值將會超出木材固有價值600余倍。因此,當城市中道路綠化樹木能夠長久穩固的生長,其能夠為環境生態帶來的價值遠超樹木本身,希望各級政府予以重視,不可隨意將道路綠化樹木掘出后栽種樹苗。
2.2 生態功能
道路綠化中栽種的花草樹木組成道路隔離帶和護路林,具有防眩光、遮陰、降溫、降噪、吸收汽車尾氣、凈化空氣、緩沖等多重作用,且為城市中的鳥類和小動物提供棲息地,道路綠化帶中栽種的花草樹木,在不同季節溫度下形成不同的花朵、顏色組合,為居民提供四時不同景觀,為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作出重大貢獻,道路綠化做到位的城市可以將道路景觀作為名片,為城市賦予綠色、環保、生態、可持續發展類的內涵。
2.2.1 遮陰、降溫
近十數年內,全球氣溫持續走高,2018年我國北方夏季溫度更創下歷史新高,城市內部由于大面積鋼筋混凝土建筑及硬面道路具有更大的吸熱率和更小的比熱容,與城市周邊環境形成溫度差,如同大海中的島嶼,被稱為“城市熱島效應”。道路綠化栽種的高大樹木能夠遮擋陽光,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且樹木能夠蒸騰大量的水分,為城市道路形成一路陰涼,為周邊地帶調節溫度和濕度,形成特殊的小范圍氣候,經過測量可知,栽種護路林的道路溫度較無綠化地帶低5℃,在全球溫室效應日趨強烈的今天,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條件。
2.2.2 凈化空氣
城市道路綠化做到位,不僅可以為行人提供陰涼,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還可以凈化空氣,對空氣污染的防治提供支持。綠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能夠在日光的照射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空氣,全球范圍內超過一半的氧氣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平均10㎡的樹木或25㎡的草坪能夠將區域內的二氧化碳和氧氣調節至平衡狀態,為周邊居民和行人提供清潔的空氣。且種植在道路綠化帶內的綠色植物能夠吸收汽車尾氣中的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由此可見,設計合理的道路綠化能夠為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巨大的幫助。
2.2.3 降低噪音
道路上飛馳的汽車會造成大量的噪音,對周邊生活的居民造成困擾,道路綠化帶中栽種的綠色植物和樹木能夠有效的阻隔、減弱噪音,一方面通過葉片和枝條組成樹冠和綠化植物帶,對噪聲形成反射,逐漸在傳播過程中降低噪音攜帶的能量;另一方面,噪聲擊中綠色植物和樹木時會引起葉片的振動,這種振動不僅可以消耗掉噪音,還可以制造樹葉隨風搖曳時的聲音,為周邊居民帶來聽覺上的降溫。經過試驗可知,作為降噪主力軍的綠化樹木,其樹冠形狀、薄厚、朝向都對降噪有不同的作用,且樹木葉片越大,能夠產生的降噪效果越好,因此城市綠化常用櫟屬、水青岡屬、楊屬、樺屬、榆屬、榿屬、樸屬和槭屬等闊葉樹種作為綠化樹木。
綜上所述,道路綠化為城市建設了重要的人工植物群落,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在道路綠化過程中應當考慮城市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搭配城市整體植物群落結構,形成契合的城市生態組成;道路綠化肩負著凈化汽車尾氣、阻隔噪音、降溫保濕、遮擋過強日光等重任,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道路綠化對城市生態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要對道路綠化予以重視。
(作者單位:223716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穿城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