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商南縣地處秦嶺南麓,屬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縣轄10個鎮(辦)、124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24.6萬,總面積347.2萬畝。全縣林業用地301.62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86.9%;全縣森林總面積226.67萬畝,森林覆蓋率65.5%。隨著國家生態精準脫貧工作的不斷深入,該縣部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化為生態護林員,生態護林員成為林業隊伍中為數不小的群體,如何加強生態護林員管理工作,實現生態脫貧與森林資源管護雙贏目標,成為當前十分重要的課題,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一、生態護林員現狀
全縣生態護林員全部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選聘生態護林員989名,其中:女性6人,男性983人。年齡在20-40歲之間的有200人,占總數的20.2%;年齡在40-60歲之間的有783人,占總數的79.2%;年齡大于60歲的6人,占總數的0.6%。989名護林員,小學文化98人,占總數的9.9%;初中文化702人,占總數的71%;高中及以上189人,占總數的19.1%。生態護林員人均管護林地面積3050畝,年工資4800元,經費來源于中央財政生態護林員專項經費。
二、 存在問題
1、護林員選聘不規范
有的鎮村在生態護林員選聘方面缺少選聘公告、申請、審核、考察、公示等資料;有的沒有嚴格按照生態護林員選聘條件,把真正貧困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選聘出來,把名額照顧親屬,優親厚友;有的對生態護林員健康關把關不嚴,身體力不從心,勝任不了護林工作。
2、護林員素質不高
全縣生態護林員文化水平不高,絕大多數在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自身素質偏低,有少數甚至文盲,不懂林業政策法律法規,工作方法簡單,處理問題不成熟,責任感不強,遇到問題不敢擔當,特別是遇到涉林違法犯罪行為時,缺少敢于碰硬的勇氣。
3、護林員工資待遇低
護林員長期奮戰在護林防火的最前沿,管護的點多、面廣、戰線長,長期需要進入深山老林巡護,如遇違法行為,還要及時科學處置,充滿了艱苦性和危險性,但護林員工資低,與外出務工收入相比差距較大,很難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生活。
4、巡護手段單一
護林員巡護幾乎靠腳力,沿責任區巡護路線進行徒步巡查,每天巡查用的時間長,而路徑相對較短,巡查效率低。另外,護林員管護巡查監督的手段主要是通過考勤、護林日志、抽查等傳統的方法,而對其巡查的路線、地點、時間以及效果等缺乏科學有效的核查監督手段,致使部分護林員“脫崗不到位”“出勤不出門”“出門不巡山”等。
5、履職盡責差
個別鎮(辦)對生態護林員管理重視不夠,僅把生態護林員政策作為提高貧困戶收入的一項舉措,沒有制定符合鎮(辦)實際的可操作的生態護林員管理制度和規定,護林員日常管理不到位,沒有按照要求定期組織開展生態護林員履職情況自查。
三、 對策及建議
1、建章立制,規范管理
制定完善生態護林員選聘辦法、競爭上崗制度、護林員職責、獎懲考評制度、學習匯報制度、崗位培訓制度、廉政制度等,實現護林員聘用管理考核的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
2、加強培訓,提升素質
加強護林員培訓,每年集中組織開展2-3次較系統的林業法律法規、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林政資源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業務知識培訓。同時,針對不同時期的管護重點,對護林員護林技能及森林防火本領進行培訓和演練,增強護林員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和業務能力。
3、提高待遇,完善保障
根據護林員責任區大小、遠近,巡山護林時間、天數,勞動強度等,結合當地的農村勞動力價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等合理確定生態護林員報酬,使生態護林員通過森林保護工作能夠養家糊口,生活水平不降低。另外為護林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勞動保護用品,切實保障護林員的人身安全。
4、 深入開展“三個一”創建,促進護林員致富增收
在全縣生態護林員中扎實開展“三個一”創建活動,即“學會一門林業實用技術、發展一畝經濟林園、家庭年收入超一萬元”,通過活動開展開闊生態護林員視野,提高創業創新意識,增強創建積極性和主動性,力促生態護林員率先脫貧。
5、加強科技支撐,提升管護水平
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建立護林巡查移動外勤管理平臺,為護林員配發GPS、護林寶電話等通信工具,充分發揮科技信息管理水平,通過平臺實現對護林員的遠程管理,掌握護林員的巡查出勤實際情況,有效解決現有管護模式出現的信息上報不及時,工作效率低,護林人員難以監管等一系列問題。
6、強化考勤考核,嚴格責任追糾
全面加強護林員隊伍的考核管理,不定期抽查護林員在崗在位履職盡責情況,對護林員履行職責、管護成效、日常管理情況進行全面考核。春季森林防火期間,護林員要全天到位,全日在崗,堅決杜絕私自空崗、擅自離崗、無故漏崗等行為發生。因履行職責不到位導致管護區域內發生森林火災及盜伐濫伐案件的,要追究瀆職、失職責任,并予以辭退。對辭退護林員后出現的崗位空缺,嚴格按照生態護林員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優先選擇貧困人口予以補齊,力爭使每個責任區達到無森林火災、亂砍濫伐、亂拉濫運、亂挖濫占、亂捕濫獵、亂加工等違法行為,切實發揮生態保護作用。
(作者單位:726300 陜西省商南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