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這一教學方式可以把知識點表達得更加形象具體、活潑生動。具體討論如何將多媒體技術結合初中生物的教學特點有效應用于初中生物課堂,從而充分發揮新技術的優勢,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我國的科技不斷高速發展,信息技術也隨之進步,計算機技術輔助課堂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各個課程的教學而言,尋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都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生物知識以科普性和常識性內容為主,但初中學生閱歷不足,對于其中的許多知識點都缺乏有效的認知,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點表現得形象生動,從而易于學生理解。下面我將以自身教學經歷就信息技術應用于生物教學談談具體措施。
一、有利于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做一件事最大的動機來源于興趣,興趣才能讓一個人真正地投入做一件事。因此,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才是其主動學習的最大動力。初中生物是一門科學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認知世界上的生命奇觀與生命的本質。但是由于教學手段有限,課本知識相對枯燥,課本上的許多內容不足以讓學生清楚地認識相關的知識點。學生在課本上難以體會到生物學的魅力,反而覺得晦澀難懂,學習興趣自然不高。對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入更加形象生動的知識點講解,讓學生真正體驗生物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種子萌發的過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種子萌發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魅力,學生也可以很快掌握書本上的知識。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且產生了對生物知識進一步了解與學習的欲望,從而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
二、使微觀世界宏觀化,優化教學過程
要探究生命的本質,就要深入了解一些微觀知識,而這些微觀知識,是學生自己難以想象的、難以理解的,而課本內容無法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多媒體則可以將相對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利用動畫模擬將微觀的生物反應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植物細胞”這一節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對于細胞的結構理解不夠清晰,課本雖然有詳細的文字介紹,但是缺乏對應的圖片輔助,簡單的幾張插圖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細胞的微觀結構直觀展現在學生面前,利用動態圖將細胞的結構拆解過程表現出來,教師加以相應的講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理解。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簡單化,在使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愉快的同時也優化了生物課堂的教學。
三、突破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生思維分析能力不足,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會有許多難點,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進行創新突破。例如“植物的生殖”這一節,學生對植物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感到很困難,難以觀察到實際的情景,知識點講解也較為抽象。而通過動畫將植物授粉、開花、結果的一系列過程完整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再由教師進行輔助講解,介紹每一個過程中各個器官的功能,幫助學生掌握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區別,并掌握各自常見的生殖方式,可以較容易地將教學重難點突破。如此一來,通過系統的介紹對比,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學習了解,提高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整體把握程度,有利于打造高效的生物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四、有利于調控教學過程,增進師生的情感
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初中生物課堂,教師需要對教學模式做出相應改變。教師在課堂中要改變自身定位,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學習知識,把控整體的課堂節奏,改變傳統課堂沉悶的氛圍,創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例如:教學“消化與吸收”這一節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食物從人體口腔進入,然后依次進入各個器官的動態展示圖,并配以生動的聲音,同時選一名學生在講臺上對照動畫內容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到對應的器官部位,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更好地理解,將生物學知識與自身的身體進行結合理解。
總而言之,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不斷推進自身改革創新,為課堂的教學帶來新的風氣。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于課堂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文瓊芳.淺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性[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8):18.
作者簡介:王玲玲(1983—),安徽蚌埠人,本科學歷,中學二級教師,現就職于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實驗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生物科學教育。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