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學管理要真正做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激發釋放發展活力,做好內涵式建設,需從教學觀念轉變、教學體制建設、教學模式改革等方面著手,創新教學管理方式方法,才能以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實現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宏偉目標。
關鍵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共同治理;自主權
為破除束縛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賦予高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激發高校辦學活力,省教育廳等五部門2017年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放管服”)。“放管服”改革拓展了高校的自主管理和發展空間,但如何真正接好、用好這一重大利好,激發高校釋放活力進行內涵式建設,高校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一、“放管服”對高校教學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教學管理是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依靠一定的機構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發揮管理和行政職能,從而實現預定目標的組織活動。教學管理的效率與學校的辦學水平直接相關。
(一)簡政放權,賦予學院專業辦學自主權
高校內涵式建設要緊緊抓住簡政放權這個牛鼻子,充分利用制度標準、信息服務、政策引導、平臺搭建等方式,下移教學管理重心,落實分級教學管理。轉變傳統的集中式教學管理理念,以充分的信任把該放的權力交由教學單位自主行使。代表學校行使教學管理職能的行政部門從繁雜的日常管理中解脫出來,通過充分調研和可行性論證,梳理教學管理的制約瓶頸,厘定納入學校統籌管理和教學單位自主管理的工作范疇,優化教學管理工作流程,構建完善的多級管理機制。
(二)放管結合,建立教學質量監管新體制
簡政放權,主動地放掉該放的教學管理權,但為保證辦學正確方向和人才培養質量,與之配套的教學質量監管工作應同步加強,學校應認真負責地管好該管的事。高校應利用互聯網新技術的便捷,完善監管平臺建設,建立起各部門各司其責、有效互補的教學質量監管新體制,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監管,強化信息公開與社會監督,健全學生網上評教、教學信息收集處理反饋等動態管理機制。
(三)優化服務,加強教學協調與指導
提升教學管理服務水平是推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催化劑。高校應跳出單打獨斗、居高臨下的傳統管理模式,淡化“管理”色彩,強化“服務”意識,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教學指導和教學督導等專門委員會的指導作用。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民主協商體系,疏通師生參與學校建設的渠道,建立起促進全校參與、激發全校活力的共同治理模式。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積極推動高校教學管理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提高辦事效率,簡化優化教學服務流程,為師生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教學服務。
二、高校教學管理適應“放管服”的具體策略
從深層次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構建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和協調的教學管理新體制,充分激發各利益主體的創造潛力,引導全校上下在層次分工明確又不乏激發創造力的組織架構下,實現人才培養水平提升的目標。
(一)轉變觀念,建立“共同治理”模式
高校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包括外部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內部的教師學生。教育主管部門為高校提供政策導向,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教學管理改變傳統的行政管理觀念,將控制性的強迫服從轉變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人性管理,最大化地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和期望,建立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充分信任和協同合作關系,促使師生主動將精力聚集到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上來,將質量要求內化為高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自覺行為。
(二)頂層設計,做好發展戰略統籌
結合學校自身辦學定位和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做好發展規劃,部署近期和遠期的發展戰略,做好學科專業設置、人才師資隊伍等建設規劃;統籌考慮教學管理的層次性、銜接性和配套性,明確學校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完善形成分工明確、通力合作的層級管理體制,讓管理人員在有章可循的體制中發揮教學管理效能,這樣既可減少管理人員在工作上的偏差,也可降低管理人員個人因素對工作的影響。
(三)簡政放權,下移教學管理重心
簡化教學管理辦事流程,在學科專業設置、教師職稱評審、績效薪酬分配、教學經費使用管理等方面,充分尊重二級學院的自主決定權。新專業申報、老專業繼續招生等專業辦學決定權由二級學院自己決定;職稱評審中考慮學院對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考核評價;教學經費、績效薪酬交由二級學院根據教師的工作表現和貢獻大小進行二級分配。
(四)放管結合,強化質量督查監管
首先,高校對下放事項制定針對性、實效性和操作性強的監管辦法和措施,明確學校、職能部門、二級教學單位的權責邊界。同時,在廣泛征求師生意見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與運行相配套的教學質量監管體系,實行有效管理。
其次,實現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通過專業抽查時刻關注辦學狀態,加強教學單位辦學產出質量的監督和檢查。深入貫徹落實高等教育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重點,協同推進學校招生、畢業就業與專業設置聯動機制,對于不按照標準和程序辦理、不能保證辦學質量的,責令教學單位限期整改,直至責令專業暫停招生或停止辦學。
(五)優化服務,加強指導與協調
在實施簡政放權和放管結合的同時,優化服務流程,加強教學指導與協調。首先,教學管理人員增強服務的意識和水平,不斷改進管理方法,打造基于新的系統架構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全新的教學管理系統,全面覆蓋教學運行管理各個環節,以網上辦公和網絡審批代替傳統的紙質審批,提高辦事效率,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出現師生辦事跑斷腿的現象。其次,拓展服務內容,加強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以教育信息化強化高校教師隊伍的培訓,提升其政治素養、育人意識、課堂教學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形成一支懂教育教學規律、政治業務素質強、管理水平高、樂于奉獻服務的管理隊伍。最后,形成教學指導與協商例行制度,通過協調會、專項調研等加強與教學單位的聯系,指導教學單位的專業辦學、教學質量保障、教學監督評價等工作。
在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背景下,高校只有真正領會“放管服”精神,大膽創新教學管理方式方法,賦權給基層教學單位,激發全校的辦學活力,形成“人人盡責”的辦學氛圍,才能真正抓好人才培養這一根本工作,真正實現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寶生.寫好高等教育“奮進之筆”——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二十七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8.
[2]王瑩.“放管服”視閾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問題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7(10):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