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導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個非常重大而科學的政治論斷。是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認識和判斷的與時俱進,深刻揭示了制約我國發展的癥結所在。
對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和判斷,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是推進解決其他社會矛盾的基礎,是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邏輯起點,是黨帶領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新開端。
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認識的歷史過程
黨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準確分析和把握,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生產力和社會發展階段特征怎樣,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主要矛盾。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發展階段的變化必然引起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建國以來,我黨圍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這一重大問題進行了艱辛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實現了兩次理論上的跨越。從黨的八大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
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
社會主要矛盾理論的第二次跨越,就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全面分析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化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依據,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將對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發展進程發揮重大而深遠的引領和指導作用。首先,矛盾的一方面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今天人民需求的層次和品位已大大提高,不再是簡單的溫飽需要,而是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二者所表述內涵大不相同,前者強調的是一般的物質文化需要,后者強調的是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多個方面,充分反映了現階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廣泛的特點。其次,矛盾的另一方面已經從“落后的社會生產”轉變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經過近40年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已經不能用“落后”這一概念來表達了。目前,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影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主要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發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制約了全國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有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依然很重。比如,很多方面生產能力還相對落后,而且生產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衡,高端產品供給不足而部分中低端產品供給過剩;區域間發展水平差距依然較大,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還比較落后;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有上千萬人尚未脫貧;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最后,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雖已是世界第二經濟大體,但仍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生態環境建設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勞動生產率水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
本課小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論斷,體現了繼承堅持和發展創新的統一,既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沒有變,根本任務仍然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運用唯物辯證法深刻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矛盾運動的不同過程,從變化了的實際出發對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理論概括。這一新論斷更加鮮明地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目的和內涵方面,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替代原來提的“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僅包括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而且包括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新要求。在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方面,用“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替代原來提的“落后的社會生產”,使發展的重點由物質生產拓展到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發展,要求大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這兩個方面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及矛盾雙方各自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從而實現了社會主要矛盾理論的與時俱進和重大創新,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開創性和長遠指導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