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湘晚秈13號為供試材料,通過田間小區試驗研究葉面噴施水溶性硅肥對水稻產量、經濟性狀及稻米鎘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噴施水溶性硅肥(水劑)處理能有效提高晚稻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和結實率,明顯改善晚稻經濟性狀,且較噴施清水處理和不噴施處理極顯著增產8.82%和8.02%,純收入增加88.6和33.0元/667m2,投入產出比為1∶1.5,經濟效益增幅明顯。晚稻噴施水溶性硅肥(水劑)處理稻米鎘含量較不噴施處理降低0.026 mg/kg,下降24.3%,具有一定的阻鎘作用。因此,葉面噴施水溶性硅肥是稻田增效提質的一項重要施肥技術。
關鍵詞:水溶性硅肥;水稻;產量;經濟性狀;稻米鎘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11-0053-03
Effects of Water-soluble Silicon Fertilizer Spraying on Rice Yield and Economic Characters
CHEN Tao
(Xiangtan Agricultural Committee, Xiangtan 411100, PRC)
Abstract: The effect of water-soluble silicon fertilizer on rice yiel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cadmium content was studied by field plot experiment with Xiangwanxian No.1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raying water-soluble silicon fertilizer (aqua)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nd seed setting rate of late ric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rice. Compared with spraying clean water treatment and non-spraying treatment, the yield of late rice increased by 8.82% and 8.02%, and net income increased by 1329 and 495.0 yuan/hm2, and the input-output ratio was 1∶1.5,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ncreases obviously. The Cd content of late rice treated with water-soluble silicon fertilizer (aqua) decreased by 0.026 mg/kg and 24.3% compared with that treated without water-soluble silicon fertilizer. Therefore, foliar spraying of water-soluble silicon fertilizer is an important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paddy fields.
Key words: water-soluble silicon fertilizer; rice; yiel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rice cadmium
近年來,由于氮肥在稻田上大量施用,導致土壤出現營養失調性缺硅,水稻病蟲害多發,倒伏、秕谷率增加[1]。施用硅肥對改善土壤硅素肥力、促進水稻生長發育、提高產量有著積極作用[2],可使水稻葉片和莖鞘表皮細胞硅質化,有效防止病蟲入侵,提高植株抗逆性,同時挺直莖葉,減少遮蔭,提高葉片光合作用,增強莖稈組織硬度,使莖稈健壯、根系發達,從而提高水稻的抗倒伏和抗病防蟲能力,為水稻穩產、高產奠定基礎[3]。因此,增施硅肥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稻田生產技術。
市面上的硅肥有水溶性和枸溶性兩種,枸溶性有效硅含量低,具有遲效性、肥效長的特點;水溶性有效
硅含量高,具有速效性、易于直接吸收的特點[4-5]。目前,葉面施肥在各種農作物上廣泛應用,種類繁多[6],而硅素作為中量元素在作物上的葉面噴施較少;同時農業連年豐收,農作物連續從土壤中攝取帶走的硅素越來
越多,因而對有效硅的需要量日益增加。通過葉面噴施補充有效硅,對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品質越發重要。相關研究表明,稻麥類作物在拔節至抽穗期葉面噴施水溶性硅肥,可增加葉片組織中硅細胞的數量,延長上部葉片的生理功能期,起到增粒、增重的作用[7]。
為客觀評價水溶性硅肥噴施在水稻上的應用,開展田間小區試驗,檢測其在水稻上的噴施效果,以期
為該肥料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參考依據和技術途徑。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于2017年在湘潭市湘潭縣梅林橋鎮白云村同心組稻田進行(坐標112°56′3.93″E,27°43′15.28″N)。試驗田排灌方便,地力均勻。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夏兩季長,春秋兩季短,暑熱期長,嚴寒期短,熱量充足,雨水集中,光、溫、水空間分布差異小,災害性天氣較多,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征。年均溫16.7~18.3℃,年均降水日150 d,年均降水量
1 300 mm,年均日照時數1 584~1 885 h,無霜期273 d。
供試土壤為紅黃泥,耕層基本理化性狀為有機質34.6 g/kg,pH值5.1,全氮2.57 g/kg,堿解氮207 mg/kg,有效磷2.56 mg/kg,速效鉀67.3 mg/kg,總鎘0.678 mg/kg,有效硅253.7 mg/kg。
1.2 供試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常規稻湘晚秈13號。供試水溶性硅肥(水劑)由湖南永清環保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生產提供,含有效硅(SiO2)108.70 g/L,氮(N)50.46
g/L,磷(P2O5)20.71 g/L,鉀(K2O)21.62 g/L,鋅(Zn)
0.22 g/L,鉬(Mo)0.28 g/L,水不溶物 0.04 %,pH值
10.75;40%復合肥料(20-8-12)由市場上購買。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置3個處理。處理1:常規施肥+水溶性硅肥(晚稻于孕穗期,每次取產品100 mL/667m2,稀釋500倍液噴施葉面,連噴2次,間隔5~7 d);處理2:常規施肥+清水(在常規施肥基礎上,分別于同一時間噴施與處理1溶液等量清水);處理3:常規施肥(不噴施水溶性硅肥和清水)。處理2、3為對照。小區面積20 m2,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
晚稻于6月10日播種,7月14日整田,試驗田結合稻田平整施40%復合肥(20-8-12)25 kg/667m2作基肥。7月16日移栽,移栽密度為30×104穴/hm2,
7月25日施尿素15 kg/667m2作追肥。兩次葉面噴施時間分別為8月27日和9月3日,于11月4日收獲。各處理的灌溉、施肥、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蟲等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1.4 測定項目及方法
水稻成熟后,按小區收獲脫粒風干后按含水量14%測實產。每小區采水稻地上部5穴進行室內考種,分別測定其株高、穗長、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等。
1.5 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7.0數據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間差異顯著性分析采用鄧肯新復極差檢驗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晚稻產量
由表1可知,處理1與處理2、3相比,晚稻產量增加40.2和36.8 kg/667m2,平均增產8.82%和8.02%,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表明葉面噴施
水溶性硅肥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轉化與積累,增加水稻灌漿結實,從而提高產量。
2.2 晚稻產量構成因素
由表2可知,處理1較處理2、3有效穗分別增加3.2萬和2.2萬穗/667m2,實粒數分別增加2.76和1.86粒/穗,結實率分別提高1.50%和0.45%,千粒重均增加0.05 g,理論產量分別增加87.22和60.57 kg/667m2。表明葉面噴施水溶性硅肥有利于水稻健壯生長,后期不早衰,延長功能葉生長,增強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積累,為促進籽粒充實飽滿、爭取高產穩產打下物質基礎。可見,葉面噴施水溶性硅肥對水稻產量構成因素的良好形成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3 晚稻經濟效益
由表3可知,與處理2、3相比,處理1雖然成本分別增加18和66元/667m2,但純收入分別增加90.6和33.0元/667m2;與處理3比較,投入產出為1∶1.5。說明葉面噴施水溶性硅肥更有利于提高晚稻的經濟效益。
2.4 稻米鎘含量
由于處理2誤差較大,不做比較。與處理3相比,處理1稻米鎘含量降低0.026 mg/kg,下降24.3%。說明葉面噴施水溶性硅肥(水劑)具有一定的阻鎘效果。
3 討 論
3.1 噴施水溶性硅肥對水稻產量和經濟性狀的影響
施用硅肥不僅能促進水稻光合作用,改善生長[8],
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減少倒伏[9],還能調節水稻在不同生育時期對礦質營養元素的需求,但施用過量時,有抑制供給的作用。增施水溶性高效硅肥可使水稻表皮細胞加厚,作物莖葉粗壯挺直,根系發達,葉片上沖,光合作用增強[10]。增施適量的硅肥可明顯增加株高、穗長和千粒重;增加穎花量及實粒數,穗大粒多;提高分蘗率及有效穗,提高產量,最高增產率達6.6%[11]。這與研究結果一致,噴施水溶性硅肥增產達8.02%~8.82%。
周雙慶等[12]發現,機插水稻后期噴施“硅豐壹號”硅肥能提高功能葉的光合產能,改善穗粒性狀,削減N肥用量,提高產量。研究中,噴施水溶性硅肥能明顯改善水稻產量構成因素,增加實粒數,提高結實率及粒重,從而實現增產,其主要原因是噴施水溶性硅肥可使水稻后期生長清秀,葉面積相對增加,功能葉生長時間延長,葉片光合作用增強,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積累[13-14]。
賴景南等[15]發現,噴施水溶性硅肥的超級稻增產增收效果最好,產量達8 333.3 kg/hm2,凈效益26 126.6
元/hm2,較噴施腐殖酸葉面肥、植物活力素分別增產333.3和433.3 kg/hm2,增幅分別達4.2%和5.5%,凈效益分別增加1 066.6和1 386.6元/hm2,增幅分別達4.3%和5.6%;并能增粗稻稈及其韌性,增強抗倒伏能力,這與研究結果相符。水稻中后期葉面噴施水溶性多效硅肥,可解決水稻對硅元素的營養需求,既能增強水稻抗逆能力,又能增加實粒數、提高千粒重,從而顯著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效益[16]。因此,基肥中未施硅肥的水稻可推廣應用葉面噴施水溶性多效硅肥的方式來增加硅營養。
3.2 噴施硅肥對水稻鎘含量的影響
外源硅可使土壤中鎘有效性明顯降低,降低植物對鎘的吸收,緩解鎘對植物的毒害作用[17]。李伯平[18]通過噴施水溶硅肥葉面阻控劑,使鎘停留在植物根、莖基部,阻止其向稻米中傳送,噴施后稻米和稻草中重金屬鎘含量分別較對照降低41.5%和25.3%。研究中,晚稻噴施水溶性硅肥(水劑)處理的稻米鎘含量降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溶硅肥可以使鎘停留在植物根、莖基部,抑制其向稻米中傳送,水稻孕穗期施用,降鎘效果顯著[19]。
4 結 論
水稻孕穗期取水溶性硅肥產品100 mL/667m2,稀釋500倍液噴施葉面,連噴2次,間隔5~7 d,對促進水稻早生快發、增加有效穗、提高千粒重和結實率、提升水稻產量和稻米品質、降低稻米鎘含量均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焦安營,馬學禮,李 闖,等. 水稻硅營養與硅肥應用效果研究進展[J].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9(3):22-26.
[2] 劉鳴達,張玉龍. 水稻土硅素肥力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 土壤通報,2001,32(4):187-192.
[3] 慕永紅,張莉萍,王安東,等. 硅肥在水稻上的應用[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07(4):41-43.
[4] 周 倩,李亞格,劉 穎. 水溶性硅肥(途??担┰谒旧鲜┯玫奶镩g肥效試驗初報[J]. 上海農業科技,2017(6):97,130.
[5] 任紅玉,李 爽,趙慧莉,等. 葉面噴施不同硅源制劑對水稻植株養分吸收的動態影響[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7,39(5):596-602.
[6] 郭秀珠,陳 巍,黃品湖,等. 不同葉面肥對永嘉早香柚品質的影響[J]. 浙江農業科學,2009,50(2):269-272.
[7] 賈國濤,顧會戰,許自成,等. 作物硅素營養研究進展[J]. 山東農業科學,2016,48(5):153-158.
[8] 高 臣,劉俊渤,常海波,等. 硅對水稻葉片光合特性和超微結構的影響[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1,33(1):1-4.
[9] 劉俊渤,常海波,馬景勇,等. 納米SiO2對水稻稻瘟病的抗病效應及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2,34(2):157-161.
[10] 周為民. 硅肥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J]. 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3):103-104.
[11] 仰海洲,王 升,葉仁宏,等. 高效硅肥對水稻養分吸收的影響及增產效果[J]. 大麥與谷類科學,2014(3):41-44.
[12] 周雙慶,房靜超,丁小慶,等. 機插水稻后期噴施水溶性硅肥對其產量的影響[J]. 農業與技術,2018,38(14):1-2,6.
[13] 王麗娟,楊曉玉. 不同葉面肥對番茄幼苗生長、干物質積累及耐旱性的影響[J]. 河南農業科學,2011,40(4):113-116.
[14] 王 顯,張國良,霍中洋,等. 氮硅互作對水稻硅素吸收積累、分配及產量的影響[J]. 耕作與栽培,2010(3):12-13,7.
[15] 賴景南,劉遜忠. 葉面噴施水溶性硅肥對超級稻產量與效益的影響[J]. 現代農業科技,2015(4):17-18.
[16] 叢衛燕,邵 云,陸曉偉. 水溶性多效硅肥在水稻上應用效果簡報[J]. 上海農業科技,2008(1):34-34.
[17] 楊超光,豆 虎,梁永超,等. 硅對土壤外源鎘活性和玉米吸收鎘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05,38(1):116-121.
[18] 李伯平. 葉面阻控劑與土壤調理劑對稻米降鎘效果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16(9):30-32.
[19] 徐龍君,袁 智. 土壤重金屬污染及修復技術[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31(8):67-69.
(責任編輯:肖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