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3年生緬甸野生辣木種為試驗對象,在云南德宏進行比較試驗,研究不同截桿處理對辣木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辣木全年采收鮮葉4~6次,其中高產出現在6—7月份,產量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為了提高辣木產量,需要在4—5月做好辣木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截桿高度40 和60 cm處理的辣木產量、分枝莖粗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綜合考慮辣木樹截桿高度為60 cm為宜。
關鍵詞:辣木;截桿處理;生長;產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Q949.74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11-0087-02
Effect of Rod Cutting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Moringa oleirero
LI Shou-ling,WANG Ying-qing,YIN Hong-xing,CHEN Yu-qin,HU Yong-liang,LIU Xiao-qiong
(Yunnan Dehong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Ruili 678600, PRC)
Abstract: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Dehong, Yunnan Provinc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od cutting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three-year-old wild Moringa oleirero in Myanma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esh leaves were harvested 4 to 6 times a year, and the high yield now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one third of the total yield in June to July.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Moringa oleirero,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in April to May. The yield and branch stem diameter of 40 cm and 60 cm rod cutting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 (P lt; 0.05). It was better to consider the rod cutting height of 60 cm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 Moringa oleirero; rod cutting treatment; growth; yield; impact
辣木(Moringa spp)屬辣木科(Moringaceae),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原產于印度、非洲干旱、半干旱地區。辣木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因為辣木有食用,醫藥治療,養生保健的特效功力,其根、莖、葉、花、果莢均可在食品、工業、飼料、醫藥保健品等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1],因此,辣木作為一種新興的熱帶經濟植物,近年來,受到了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廣泛關注[2-5]。
辣木生長較快,在不采用任何園藝措施的情況下,主干速生,枝條稀疏易導致鮮葉采收不便,產量降低。為了增加辣木鮮葉產量和方便管理,每年冬季需要對辣木樹進行截桿矮化處理[6],目的是有利于鮮葉采收,同時可以增加主干分枝數量來提高產量,但具體的截桿矮化高度和對辣木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等相關試驗一直未見報道。針對辣木樹矮化處理研究的空白,試驗摸索不同截桿高度對辣木樹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為辣木豐產栽培及科學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和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云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辣木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進行。試驗地點平緩,沙壤土,肥力基本一致,土壤有機質27.4 g/kg,水解氮129.8 mg/kg,有效磷15 mg/kg,速效鉀206 mg/kg,pH值4.81。
1.2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3年生緬甸野生辣木種,2014年6月定植,栽培方式為挖種植溝施底肥、起墑定植,辣木株行距為1.5 m×2 m,辣木園植物長勢良好。
1.3 試驗方法
試驗設計截桿20 cm(T1)、40 cm(T2)、60 cm(T3)和80 cm(T4)4個試驗處理,截桿100 cm(CK)為對照組。每個處理選擇10株長勢均勻一致的辣木樹為一個小區,每個處理3次重復,完全隨機排列,各處理田間管理按常規進行。試驗從2017年3月7日到9月6日,在辣木樹截桿生長過程中對一級分枝數、分枝莖粗、產量等農藝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1.4 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3處理,SPSS 22.0版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截桿對一級分枝數的影響
由表1可知,各處理除T1之外,隨著截桿高度的增加,辣木抽生一級分枝數量呈現降低的趨勢。各處理間抽生一級分枝抽生數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T2顯著高于T1、T4和T5,T2和T3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T2明顯高于T3處理,T2和T3處理的一級分枝抽生數高于CK分別為38%和27%;由圖1可知,截桿處理對單株抽生一級分枝效果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T2>T3>T4>CK>T1,T1處理抽生一級分枝數量低于CK為24%,試驗結果表明截桿處理約40 d抽生一級分枝達到最高值,之后將會零星抽生分枝,不同截桿高度處理對辣木樹一級分枝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并不是截桿越低越好,截桿高度低到一定程度,反而不利于辣木樹一級分枝的抽生。
2.2 截干對辣木分枝莖粗的影響
由表1可知,各處理除T1之外,隨著截桿高度的增加,辣木分枝莖粗呈現降低的趨勢。各處理間辣木樹一級分枝莖粗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T2顯著高于T1、T4和T5,T2和T3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T2明顯高于T3處理,T2和T3處理的一級分枝莖粗高于CK分別為26%和15%;由圖2可知,辣木樹一級分枝莖粗隨著時間不斷增長,截桿處理對辣木一級分枝增長效果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T2>T3>T4>CK>T1,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截桿處理對辣木樹一級分枝莖粗有一定的
圖2 截桿處理一級分枝莖徑曲線
促進作用,一級分枝增長效果與一級分枝抽生數呈現出線性關系。
2.3 截干對辣木枝葉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各處理除T1之外,隨著截桿高度的增加,辣木枝葉產量呈現降低的趨勢。通過對不同截桿處理的辣木枝葉產量進行持續統計,各處理間辣木樹枝葉產量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T2顯著高于T1、T4和T5,T2和T3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
0.05),T2和T3處理的枝葉產量分別高于對照(CK)68%和60%;由圖3可知,截桿處理對辣木枝葉產量效果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T2>T3>T4>T1>CK,截桿處理后辣木枝葉產量趨勢為低高低,其中T2
高產為7月,達到1.27 kg,低產為5月,僅為0.37 kg。
2.4 辣木產量、莖粗和分枝數量的相關性分析
由表2可知,分枝數量、分枝莖粗和產量之間存在密切相關,其中分枝莖粗和產量之間存在極顯著相關(P<0.01),相關性達到0.512,分枝數量和產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P<0.05),相關性為0.358,由此可見,培養一級分枝莖粗對產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3 結 論
通過開展辣木截桿處理試驗,得到辣木產量的影響因素和產量規律,并提出相關生產建議總結如下兩點。
(1)辣木屬于速生、高產的經濟作物,試驗結果表明辣木栽培地區雨水充足的情況下,每年5—10月均可采收辣木鮮葉,全年采收辣木鮮葉4~6次,按月采集辣木鮮葉,鮮葉產量呈現先低后高再低的線性規律,其中高產出現在6—7月,產量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為了提高辣木產量,需要在4—5月做好辣木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2)不同截桿高度處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影響到辣木的生長和產量,其中,截桿高度40和60 cm處理的辣木產量、一級分枝數和分枝莖粗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表2相關性分析表明,產量和分枝莖粗之間存在極顯著相關(P<0.01),相關性達到0.512,因此,為了提高辣木枝葉產量,截桿處理的同時要適當保留和培養健壯的一級分枝,每株保留3~4條分枝有利于形成較好的豐產枝條,綜合考慮產量和次年的截桿復壯措施,辣木樹截桿高度為60 cm左右為宜。
參考文獻:
[1] 劉昌芬. 神奇保健植物辣木及其栽培技術[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2] 楊 焱,劉昌芬,龍繼明. 不同栽培基質對辣木農藝性狀的影響[J]. 熱帶農業科技,2014,37(2):17-20.
[3] 王應清,李守嶺,馬關潤,等. GA3、NAA和6-BA對辣木種子萌發的影響[J]. 中國熱帶農業,2016(6):64-66.
[4] 王應清,蘇琳琳,胡永亮,等. 瑞麗辣木白粉病病原初步鑒定及田間藥效試驗[J]. 熱帶農業科技,2017,37(2):48-51.
[5] 李守嶺,王應清,匡 鈺,等. 德宏州辣木產業發展的優勢、問題和對策[J]. 湖南農業科學,2018(2):120-122.
[6] 李守嶺,王應清,蘇琳琳,等. 云南德宏辣木栽培及管理關鍵技術[J]. 湖南農業科學,2017(7):74-76.
(責任編輯:肖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