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棉籽殼、玉米芯和棉稈粉為主料,稻草絲、麥稈粉和谷殼為輔料,設計10種不同栽培配方,研究不同配方對毛木耳菌絲生長情況、子實體產量和生物轉化率的影響。結果表明:配方9(棉籽殼20%、玉米芯20%、棉稈粉20%、稻草絲15%)及配方10(棉籽殼20%、玉米芯20%、棉稈粉20%、麥稈粉15%)生物轉化率均達到220%以上,菌絲生長速度快,出耳集中產量高,適合在湖南省逐步推廣。
關鍵詞:毛木耳;配方;生物轉化率;秸桿
中圖分類號:S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5-0005-03
Substrate Formulation of Auricularia polytricha Using Straw Resources
FENG Li-guo,XU Ning,XIONG Xiao-bin,XIA Yi-liang,DENG Zhao-li,LU Huan
(Hunan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Changsha 410013, PRC)
Abstract:Ten kinds of substrate formulae of Auricularia polytricha were designed systematically, in which the main materials were cotton seed hull, corncob, cotton, and the auxiliary materials were straw, wheat straw, chaff. The effects of 10 kinds substrate formulae on mycelia growth rate, fresh sporophore yield and biological efficiency was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substrate formulae are suitable for promotion in Hunan, which containing cotton seed hull 20%, corncob 20%, cotton 20%, straw 15%, or cotton seed hull 20%, corncob 20%, cotton 20%, wheat straw 15%. The formulae made fastest mycelia growth rate, highest yield and biological efficiency reached up to 220%.
Key words:Auricularia polytricha; substrate formulae; biological efficiency; straw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 Sacc.]是木耳
屬中食藥兼用、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木耳品種之一[1-4]。
毛木耳菌絲分解纖維素、木質素的能力強,生長速度較快,培養料利用率高,適應性廣,易栽培,產量高,投資少,成本低,鮮銷干售均可,適合高溫季節栽培,亦可作為食用菌周年栽培生產的一個配套品種,是當前我國廣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隨著食用菌產業的迅猛發展,食用菌生產受到原料短缺問題的嚴重制約。利用多元化材料栽培食用菌,可以將一些廢棄原材料變廢為寶,為食用菌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料[5-7]。
試驗以棉籽殼、玉米芯和棉稈粉為主料,稻草絲、麥稈粉和谷殼為輔料栽培毛木耳,探討不同原材料添加量對毛木耳菌絲生長速度、菌絲長勢、鮮木耳產量、生物學效率的影響,篩選出適宜的毛木耳栽培配方,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為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開拓食用菌栽培原料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菌株 毛木耳雜交6號,由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1.2 原 料 試驗主要原材料為棉籽殼、玉米芯、棉稈粉、稻草絲、麥稈粉、谷殼和麩皮,材料要求新鮮無霉變。其中棉籽殼、玉米芯和稻草絲均需進行粉碎,棉籽殼、玉米芯和谷殼等材料需用石灰水在使用前1 d進行浸泡預濕,使其吸水充分軟化。
1.1.3 母種培養基 PDA培養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加水定容至1 000 mL,分裝至20 mm×200 mm試管接種培養。
1.1.4 原種培養基 采用麥粒種培養基,用500 mL培養瓶接種培養備用。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依照毛木耳生長發育所需的C∶N比和適量的Ca、K等營養料,設計了以棉籽殼、玉米芯和棉稈粉為主料,以稻草絲、麥稈粉和谷殼為輔料的10個培養料配方(表1)。每個配方投干料250 kg,每袋干料重1.25 kg。
1.2.2 制袋接種 按表1配方稱取其他原料分別加入到預處理的原料中,加水拌料(料水比為1∶1.2),攪拌均勻,用規格為18 cm×55 cm×0.004 cm的聚丙烯培養袋裝袋,滅菌后進行常規接種、發菌。每個配方各裝200袋,設3次重復。
1.2.3 出菇管理 待菌絲長滿菌袋后,移入同一個出菇棚,按墻式法碼放菌袋,每排之間相距10 cm,以減少環境等因素引起的誤差。采取破口出耳模式。出菇棚溫度控制在18℃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在85%~95%,保持充足的散射光,促進耳基形成。出耳后維持溫度在10℃~30℃,空氣相對濕度在85%~95%,加強通風,當耳片成熟時,及時采收。
1.3 測定指標及方法
觀察各個配方菌絲生長情況、發菌天數、現耳牙情況。菌絲生長情況測定方法:待菌絲鋪滿料面開始向下延生時,各個配方隨機抽取20袋,以5 d為間隔觀察測定菌絲生長速度,總計測6次,取平均值,同時觀察菌絲長勢。子實體生長情況測定:記錄子實體產量和計算生物轉化率,生物學轉化率=子實體總鮮重(g)/培養料干重(100 g)。
1.4 數據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配方對毛木耳菌絲生長情況的影響
由表2可知,毛木耳在不同配方上的菌絲濃密度相差不大,發菌時間和菌絲形態有所差別。菌絲滿袋時間以配方2最短,配方7次之,配方1時間最長,
且配方2菌絲生長速度明顯快于其他配方,其原因可能是添加了谷殼或稻草絲,改善袋料的物理性狀,透氣性較好,利于菌絲分解吸收,促進菌絲生長和原基形成。配方3菌絲濃密度最密,其余配方之間的菌絲生長濃密度沒有明顯差異,說明培養料中添加的稻草絲適宜毛木耳菌絲生長,毛木耳菌絲在培養料上的濃密度如圖1。
2.2 不同配方對毛木耳子實體產量和生物轉化率的影響
由表3可見,利用不同作物秸稈作為培養料栽培毛木耳的10種配方中,配方1產量最高,配方10、9、3、8產量次之,原因可能是幾種配方中都添加有棉籽殼、棉稈粉或玉米芯,營養較豐富均衡,且其保水性能較好,利于形成耳基,促進子實體生長;配方1、9、10的生物轉化率較高,達到220%以上,優于其他配方,配方6和7生物學效率最低。原因可能是隨著在培養料配方中添加玉米芯比例的提高,產量也跟著提高,但當玉米芯比例提高到一定時,毛木耳總產量反而下降,說明復合配方栽培毛木耳產量高。總體來說,配方1、9、10在10個配方中產量和生物學轉化率最高。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外界環境條件及栽培管理技術均相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培養料配方,菌絲生長發育情況、產量均不一樣。從產量和生物轉化率來看,配方2發菌速度最快,配方10產量最高,配方1、9次之,這幾種配方不僅為毛木耳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更主要的是結合原材料的粗細料搭配,改變其物理性狀,從而有利于菌絲生長和原基形成。結合湖南省本土原料情況,棉桿、玉米芯等原料為本地農作物下腳料,來源廣泛,價格便宜。綜合分析產量、原料來源、投入產出比等具體情況,建議使用配方10(棉籽殼20%、玉米芯20%、棉稈粉20%、麥稈粉15%)和配方9(棉籽殼20%、玉米芯20%、棉稈粉20%、稻草絲15%)。
毛木耳栽培配方篩選試驗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糧棉區廉價作物資源,提高稻草、秸稈等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出菇后的栽培下腳料是優質有機肥,可用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有利于形成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生態效益十分明顯。
參考文獻:
[1] 黃卓忠,陳麗新,韋仕石,等. 葡萄枝屑栽培毛木耳配方篩選試驗[J]. 南方農業學報,2011,42(8):961-963.
[2] 史琦云,邵威平. 八種食用菌營養成分的測定與分析[J]. 甘肅農業學報,2003,38(3):336-339.
[3] 李遠江,郭耀輝,何 斌,等. 利用獼猴桃枝條栽培毛木耳[J]. 食用菌學報,2014,21(3):41-44.
[4] 袁 濱. 杏鮑菇菌渣栽培白背毛木耳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5,(20):127-130.
[5] 馬曉龍,汪志紅,吳仁峰,等. 農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的研究進展[J]. 食藥用菌,2011,19(1):23-27.
[6] 邊銀丙. 我國秸稈資源狀況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影響[J]. 中國食用菌,2009,25(1):5-7.
[7] 康 超,王 芳,劉盈盈,等. 我國農林廢棄物栽培食用菌的研究進展[J]. 貴州農業科學,2016,44(1):56-61.
(責任編輯:夏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