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云煙87為材料,分析了研究施用水稻秸稈對植煙土壤理化性狀及煙葉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翻壓水稻秸稈能夠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率;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增強土壤養分流動;促進烤煙生長,增加煙株根系發育,提高煙株干物質積累;提高煙葉的經濟性狀,協調煙葉的化學成分。總體而言,施用秸稈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升煙葉的品質特征,施用秸稈量以600 kg/667m2效果最好。
關鍵詞:秸稈;土壤;煙葉;品質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5-0045-04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YANG Hui-chao,ZHAN Liang,FAN Cai-yin,LIU Zhi-ping,ZENG Hui-yu,LI Jian-hua
(Changning Branch, Hengyang Company of Hunan Tobacco Company, Changning 421500, PRC)
Abstract:Yunyan-87 was used as material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rice straw application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quality of tobacco leaves. Ploughed decomposition wheat straw can improve soil moisture, reduce soil bulk density; it can increas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content, and enhance the flow of soil nutrients; it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flue-cured tobacco, increase the root development of tobacco plant, improve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tobacco plant; it can improve the economic characters of tobacco leaves and coordinat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obacco leaves. Generally speaking, straw application can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obacco leaves. The best straw content is 9 000 kg/hm2.
Key words:straw; soil; tobacco; quality
近年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和不合理的農業措施,對我國土壤造成了極大的破壞[1]。一方面,施肥過程中有機肥使用較少,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得不到補充[2],導致煙田碳氮比下降、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板結、土地質量衰退[3-4],進而導致煙葉香氣不足、產質量下降[5],嚴重損害了煙農的利益[6],限制了我國煙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在機械化使用較為成熟的地區,采用農業機械進行整地、播種、施肥、收割作業,導致犁底層堅硬,耕作層變淺,養分不易進入深層土壤,進而造成深層土壤中碳庫組分降低,微生物活性下降,不利于煙草根系的生長。我國秸稈資源豐富,然而大量優良的秸稈被丟棄或焚燒,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還對環境造成了污染[7]。秸稈還田是我國目前普遍推廣的土壤改良措施,它不僅能夠改善
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8-9],同時還能增強土壤微生物活性,促進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10-11]。
因此,筆者研究立足于湖南煙區,通過研究秸稈還田后對植煙土壤養分和烤后煙葉品質的影響,探討秸稈還田的實踐意義,旨在為湖南煙區土壤改良、有機物料再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7年在常寧市進行。試驗地土壤為水稻土。土壤有機質為35.00 g/kg,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分別為157.60、11.61和67.60 mg/kg[12]。移栽密度1 100株/667m2。氮用量為10.325 kg/667m2,氮、磷、鉀比例為8∶10∶11, 基追肥比例12∶5。供試品種為云煙87。小區面積333 m2,試驗共設4個處理,分別為T1:常規施肥;T2:常規施肥+水稻秸稈300 kg/667m2;T3:常規施肥+水稻秸稈600 kg/667m2;T4:常規施肥+水稻秸稈900 kg/667m2。試驗共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施用水稻秸稈的處理扣除秸稈中所含的全氮、全磷、全鉀和有機質含量分別為0.30%、0.51%1.52%和73.6%,肥料總量與常規施肥保持一致。
1.2 測定指標及方法
1.2.1 土壤容重及含水率 于移栽當和移栽后30、45、60、75和90 d,測定各處理植煙壟體土壤容重和含水率。土壤容重采用環刀法測定;土壤含水率采用烘干法測定[13]。
1.2.2 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量氮 移栽后30、45、60、75和90 d測定煙株根際土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量氮含量。土壤生物量碳采用氯仿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測定,微生物量氮采用氯仿熏蒸提取-全氮測定法[14]。
1.2.3 根體積 移栽后30、45、60、75和90 d測定煙株根體積變化。測定方法為排水法[15]。
1.2.4 干物質積累 移栽后30、45、60、75和90 d取各處理長勢較為一致的煙株3棵,在105℃殺青15 min,60℃烘干至恒重,計算煙株干物質積累情況。
1.2.5 化學成分 各處理取C3F和B2F等級煙葉1 kg,50℃烘箱烘干,粉碎過60目孔篩,按YC/T159—2002、YC/T162—2002、YC/T162—2002和YC/T217—2007方法測定水溶性總糖、還原糖、煙堿、總氮、氯和鉀含量。
1.3 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l7.0進行數據處理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施用秸稈對土壤物理特性的影響
由表1可知,大田增施水稻秸稈能明顯降低耕層土壤容重。移栽當天,各處理土壤容重相差不大;移栽后30 d,足量施用秸稈處理(T2和T3)土壤容重明顯低于少量施用和不施用秸稈處理。與對照相比,大田施用秸稈可以促進土壤保水能力的提升,增加土壤含水量,且土壤含水率與秸稈施用量呈正相關。由其是干旱時期,施用秸稈對促進土壤水分提高、降低土壤容重作用最為明顯,對煙株根系生長有促進作用。
2.2 施用秸稈對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影響
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是指土壤中體積小于5×103 μm3的生物體內所包含的有機碳,它包括土壤中所有微生物(細菌、真菌、放線菌)和小型動物,不包括植物組織[16]。由表2可知,在烤煙整個生長期內,未施用腐熟秸稈處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隨煙株移栽后時間的推進呈逐漸降低的趨勢,施用腐熟秸稈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移栽后30 d,與對照相比,施用秸稈各處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別增加了9.16%、11.95%和19.12%;移栽后60~75 d,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達到最大值,且使用水稻秸稈的處理顯著高于未施用秸稈的處理;移栽后90 d,各處理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所降低。
微生物量氮是土壤氮素重要的儲備庫,在土壤N素循環及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17]。由表2可知,在整個生育期內,微生物量氮含量呈先減少后增加,之后又降低的趨勢。施用水稻秸稈處理能明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且各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在煙株整個生長過程來看,煙株團棵期及打頂時期微生物量氮含量最高。
2.3 施用秸稈對煙草根體積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土壤中添加秸稈有利于煙株根體積的增加。施用秸稈處理煙株跟體積增長速率明顯增加,延緩根系老化,有利于煙株吸取更多的水分和營養物質促進地上部分物質積累,有利于煙葉品質的提高。
2.4 施用秸稈對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由表3可知,煙株干物質積累隨大田生長期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秸稈能夠有效提高煙株干物質積累,移栽后30~60 d秸稈施用量與干物質積累呈正相關,但在移栽60 d之后,T2與T3處理干物質積累差異逐漸減小。
2.5 施用秸稈對煙葉常規化學成分的影響
由表4可知,上部葉總糖及還原糖含量以足量施用秸稈的處理(T2和T3)最高;中部葉總糖和還原糖含量為少量施用秸稈處理(T1)最高,未施用秸稈處理最低,但T1總糖及還原糖含量高于優質煙葉適宜范圍,T2及T3處理糖分相對含量適中。各處理煙葉煙堿含量各處理均在優質煙葉適宜范圍內,但蛋白質含量整體偏高。鉀氯比反映煙葉的燃燒性,其比值大于4較為適宜。由表4可以看出,各處理之間鉀氯比均未達到適宜范圍,且其規律不明顯。
2.6 施用秸稈對煙田產量產值的影響
由表5可以看出,與CK相比,施用腐熟秸稈還田煙葉產量和產值均明顯增加,整體表現為T3>T2>T1>CK;各處理之間煙葉均價差異為達到顯著水平;施用秸稈可以有效提高煙葉上等煙和中等煙比例,其中以T2和T3處理效果較好,兩者之間差異不明顯。
3 討論與結論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秸稈在土壤中進行著復雜的分解礦化作用,從而對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18]。秸稈還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減少土壤中水分蒸發,協調土壤中空氣與水分之間的關系[19-20],給微生物的活動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促進煙草生長根系生長[21]。試驗研究表明,施用秸稈可以明顯降低煙田耕層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且隨著秸稈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有降低趨勢。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土壤養分和生物活動的驅動力,它可以指示土壤中有機養分的動態變化,是評價土壤化學、生物化學肥力保持的重要指標[22-23]。秸稈還田為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碳源和適宜的生長環境,增加了微生物數量和種群,提高了微生物活性[24]。由于微生物在土壤中不斷的進行代謝更新,死亡后的微生物體內的碳素和氮素進入土壤中,被煙株吸收利用[25],進而促進了煙株的生長。試驗研究表明:水稻秸稈還田可以明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量氮含量,且其含量隨著秸稈用量的增加有增長的趨勢。施用秸稈可以明顯提高煙株根系生長速度,增加干物質積累量,有利于煙株生長發育。
煙葉化學成分是煙葉內在質量的基礎[26]。只有各種化學成分含量適宜,且相互之間比例協調,煙葉才會具有吃味醇和、香氣充足、內在質量良好等特點[27]。
試驗研究表明:大田施用足量的水稻秸稈烤后煙葉總糖及還原糖含量較為適宜,盡管4個處理煙堿均處于適宜范圍,但施用秸稈后煙葉煙堿含量有所升高,有利于突出濃香型特色風格,這與王巖[28]研究結果相左,可能是土壤性質及氣候原因導致的差異。施用腐熟秸稈可以提高煙葉產量、質量及上等煙和中等煙比例,增加煙葉產值。總體來說,衡陽地區以施用水稻秸稈量以600 kg/667m2效果最好。
參考文獻:
[1] 常軼梅. 腐熟秸稈對植煙土壤培肥及烤煙生長發育影響研究[D] . 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4.
[2] 王志進,朱建華. 耕地施肥研究[J]. 土壤肥料,2002,(2):18-21.
[3] 昝京宜,王甲迎,汪孝國. 秸稈覆蓋條件下鉀肥用量對土壤鉀含量和煙葉鉀含量的影響[J]. 河南農業科學,2010,(9):22-25.
[4] 趙 凡,何秀云,沈玉梅,等. 玉米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對產量及土壤理化性狀影響的灰色關聯分析[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1,29(4):208-213.
[5] 尚志強,張曉海,邵 巖,等. 秸稈還田和覆蓋對烤煙生長發育及品質的影響[J]. 煙草科技,2006,(1):50-53.
[6] 駱光林,趙 勻,阮俊華,等. 農業工程技術創新與可持續農業[J]. 農業工程學報,1999,15(1):22-26.
[7] 張繼旭,張繼光,申國明,等. 不同類型秸稈還田對煙田土壤碳氮礦化的影響[J]. 煙草科技,2016,47(3):10-16.
[8] 鄭憲濱,張正楊,劉國順,等. 秸稈覆蓋對土壤性狀和煙葉質量的影響[J]. 河南農業科學,2007,(10):47-49.
[9] 王 鵬,曾玲玲,王發鵬,等. 秸稈還田對烤煙氮積累、分配及利用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08,(4):43-46.
[10] 尚志強,徐 剛,徐志強,等. 秸稈還田對烤煙根際土壤微生物種群數量的影響[J]. 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5):63-66.
[11] 張曉海,邵 麗,張曉林. 秸稈及土壤改良劑對植煙土壤微生物的影響[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24(2):169-172.
[12] 陳智杰. 常寧煙區植煙土壤主要養分現狀分析及平衡施肥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15,(17):246-248.
[13] 鮑士旦. 土壤農化分析[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
[14] 吳金水.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測定方法及其應用[M].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15] 曾 宇. 施用水稻秸稈對烤煙根土系統及煙葉產量和質量的影響[D]. 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4.
[16] Jenkinson J S,Ladd J N. Microbialbiomassin soil:Measurement and turnover[J]. Soil Biochemistry,1981,(5):415-471.
[17] 李 正,劉國順,葉協鋒,等. 綠肥翻壓年限對植煙土壤微生物量 C、N和土壤 C、N的影響[J]. 江西農業學報,2010,22(4):62-65.
[18] 李雪利. 添加腐熟秸稈調節土壤碳氮比對烤煙碳氮代謝及品質影響的研究[D]. 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1.
[19] 高 明,魏朝富,陳世正. 稻草還田對土壤性質及水稻產量的影響[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7(5):430-439.
[20] 馬永良,師宏奎,張書奎. 玉米秸稈整株全量還田土壤理化性狀的變化及其對后茬小麥生長的影響[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3,8(z):42-46.
[21] 袁可能,陳通權. 土壤有機礦質復合體研究II[J]. 土壤學報,1981,(4):335-343.
[22] Brance P K,Steve P M,Amar M C,et a1. Biomass carbon measurements and substrate utilization patters of microbial populations from soils amended with Cadmium,Copper or Zinc [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logy,1997,(63):39-43.
[23] Anderson J E,Domsch K H. Quantities of plant nutrients in the microbial biomass of selected soil [J]. SoilS cience,1980,(130):211-216.
[24] 倪進治,徐建民,謝正苗. 有機肥料施用后潮土中活性有機質組分的動態變化[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3,22(4):416-419.
[25] 劉繼明,盧 萍,徐演鵬,等. 秸稈還田對吉林黑土區土壤有機碳、氮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3,(3):96-99.
[26] 劉國順. 煙草栽培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7] 介曉磊,杜 君,劉世亮,等. 不同有機酸營養對不同成熟度烤煙內在品質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8,14(4):734-741.
[28] 王 巖,劉國順. 綠肥中養分釋放規律及對煙葉品質的影響[J]. 土壤學報,2006,42(3):273-279.
(責任編輯:肖彥資)